第二百四十二章 撤軍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09-25 23:42      字數:2226
  黑甲軍得到的好處就是壓力驟降。

  一方麵黑甲軍在夜裏能休息,因為自從上次滲透戰之後項伯軍就再也不敢在夜裏攻城了,即便攻城也隻是做做樣子應付一番。

  另一方麵是黑甲軍能將兵力集中在東麵防禦,甚至他們還可以分批休息。

  不過即便是這樣,連日苦戰的黑甲軍依舊是在城破的邊緣徘徊。

  也不知過了多久,立於城頭的陳端突然大叫:

  “騎軍,從西側來的騎軍!”

  陳端之所以會這麽激動,是因為汝陰偏南項燕軍不大可能會往這方向撤退,那麽有騎軍出現在西側就很有可能是秦軍。

  果然,不久一麵黑色“楊”字大旗就出現在眾人的視線中,兵士們立時就歡呼起來。

  而城牆下的楚軍則個個有如蔫了的白菜垂頭喪氣的。

  來的騎軍並不多,隻有數十人,應該是秦軍放在部隊前的探子,所以他們隻是遠遠的朝汝陰方向揮幾下旗並沒有靠近。

  不過這已經足夠了,因為探子趕到也就意味著主力不會太遠。

  項伯第一時間就飛報張崎……以項伯的意思早就該撤軍了,卻是張崎死壓著不撤。

  這下秦軍探子都已趕到汝陰,撤軍該沒有疑問了吧。

  沒想到張崎依舊下令:

  “派出騎軍將其驅散,繼續攻城。”

  這一來就連張崎置下的幾個校尉都不答應了:

  “將軍,項燕自汝水撤軍而秦軍為破汝水防線則必取汝陰。”

  “若我軍繼續攻城,麵對的將是秦軍數十萬主力大軍!”

  “將軍,我等數日來除攻城外並未築防,且兵力不足五萬士氣不振,若在此力抗秦軍,隻怕……”

  其實張崎也知道此時已是不得不撤了,他隻是咽不下這口氣。

  項伯見張崎還是不為所動,眼珠一轉就勸道:

  “屬下知柱國將軍有意與秦軍一戰。”

  “然柱國將軍所領乃都城護衛軍,且騎軍及車兵皆為護衛軍主力精銳。”

  “若將軍在此有失,壽春又由誰來防守?”

  “是以,屬下懇請在此攻城,將軍領軍先行一步!”

  項伯這話說的是很好聽,但要知道此時掌軍權的是項燕,他張崎就算是柱國將軍也不敢自己先撤把項燕的兒子丟在這裏殿後。

  不過張崎也算是找了個台階下,他歎了口氣,道:

  “罷了,今趟就便宜了沈兵那廝,往後再來取他性命。”

  “項將軍勇氣可嘉,然戰局已定勿需再攻,你部便隨我一同撤往壽春吧!”

  眾將大喜,哄然應諾。

  於是沒過多久,楚軍就像潮水般的退去,隻留下一頂頂被遺棄的帳蓬、攻城器械以及屍體。

  沈兵及一眾黑甲軍見此那是連歡呼的力氣都沒有了,隻一屁股坐在城牆上。

  人在緊張時腎上腺激素加速分泌於是感覺不到累,這會兒一放鬆下來就感覺全身骨頭都像散了架似的。

  過了好一會兒,王賁才笑了起來:

  “此戰痛快!”

  “以三千人力抗楚軍七萬精銳,王賁此前便是想也不敢想。”

  “但在副將帶領之下,此戰卻成真……”

  陳端拿著水袋喝了一口酒,接著又遞給了沈兵,說道:

  “我便是到現在還不敢相信,我等當真打退了楚軍,七萬楚軍?!”

  王賁反問:

  “你還希望楚軍勝了不成?”

  “楚軍若是勝了,隻怕那張崎非得將我等碎屍萬段才能泄恨。”

  陳端無力的笑了下:

  “有此一戰,便是碎屍萬段又有何憾……”

  話沒說完嘴裏就噴出一口血。

  沈兵見情況有些不對,趕忙上前扯開陳端的皮甲……發現其腹部竟有用麻衣裹著的兩道劍傷,且從傷口的化膿程度看已有些日子了。

  原來陳端為了不影響黑甲軍的指揮竟一直帶傷作戰。

  看他這傷勢,如果是幾天前就養病或許還好,但現在傷口已嚴重感染,在沒有抗生素的時代隻能等死。

  沈兵歎了口氣,隻問了句:

  “你可有家人?”

  陳端斷斷續續的回答:

  “正有一老母,望副將……”

  沈兵點了點頭:

  “什麽也別說了。”

  “你放心,我會待她如親生母親。”

  陳端鬆了口氣,然後就像著涼似的打了幾個寒顫便沒了聲音。

  周圍的兵士紛紛低頭致意,雨水也越來越大,淋在眾人的臉上流下也不知是雨還是淚。

  沈兵緩緩將陳端的屍體抱起,一步步走到城下,然後將其平躺在地上……那裏已有一千多具屍體,陣亡的黑甲軍兵士屍體。

  古人十分忌諱客死異鄉,因為他們認為在客死異鄉又埋在別處的話,靈魂會找不到回家的路於是無法轉世投魂。

  因此,所有這些屍首都沒有處理,為的就是有機會運回大梁安葬。

  望著一地的屍體,沈兵心下不知是什麽滋味。

  他們相信自己,跟隨自己出生入死,但最終還是這樣的結果。

  雖然他們獲得了勝利,也得到了功勞。

  但是這些勝利和功勞對他們來說又有什麽意義呢?

  有時沈兵都不知道自己參與到這世界的紛爭裏來是對的還是錯的。

  就在沈兵發愣的時候,城頭就有兵士興奮的大喊:

  “副將,援軍,援軍來了!是上將軍的部隊!”

  來的正是楊端和的部隊,因為知道汝陰戰事緊張,他親率五千輕騎五千戰車兵前來增援……秦軍重步不重騎,臨時能湊足這規模的騎兵已算不錯了。

  原本楊端和還以為要在汝陰打上一仗才能解圍,不過顯然他是多慮了。

  秦軍趕到時楚軍已經撤走。

  由於時間緊迫,楚軍甚至連屍體都沒來得急搬走也沒有埋葬……這有一部份原因是滲透戰時死傷太大,一晚死傷兩萬餘人,便是想埋都來不及。

  另一部份原因就是楚軍編製混亂互相不熟識,無親無故且數量如此之多,自然就顧不上了。

  這遍地的屍體讓楊端和及其製下的騎軍目瞪口呆。

  楊端和甚至問身邊的李岩:

  “我軍可有其它人增援汝陰?”

  “否則沈兵以三千之數,如何能讓楚軍如此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