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補給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09-21 00:02      字數:2225
  此戰楚軍大敗。

  其原因並非楚軍戰力不濟,也非楚將愚鈍,而是其主將第一時間便被王賁所殺全軍處於無人指揮狀態。

  另一方麵,也是在此深夜楚軍守城門的不過八百餘人,其餘的都在軍營內睡得昏昏沉沉對城門發生的事一無所知。

  結果秦軍輕而易舉的衝開了城門又趕到軍營將其餘楚軍包圍。

  沈兵沒有給楚軍任何抵抗的機會,他一聲令下,黑甲軍就將火箭一批批的射進營內。

  在聲聲慘叫中,軍營就燃起了熊熊大火。

  這其間不斷有楚軍兵士想要衝出營門,但營門已被黑甲軍用鐵鏈鎖死。

  不能怪沈兵狠心,而是他從王賁那知道這批楚軍都是精銳。

  若他們像其它楚軍一般也就罷了,沈兵或許還能留他們一命。

  但他們是精銳……那麽就隻有死了才能讓沈兵放心。

  軍營內撕心裂肺的慘叫一直持續到了第二天天亮,也震住了汝陰城的所有百姓。

  汝陰與秦軍之前占領的楚城不一樣。

  之前的楚城都是項燕主動放棄的,其城內的百姓都是老弱病殘。

  汝陰卻並非如此,它是項燕打算死守之城。

  是以項燕不僅沒將百姓撤走,還因為從汝水以西撤回大量百姓且汝水防線需要勞力構築工事,於是有許多青壯。

  這也是項燕的另一種防禦方式,這些青壯平時可用於運輸、構築工事或是修城牆等,戰時若是兵力不足就可以將他們武裝起來。

  為此項燕還在汝陰儲存了大量的糧食及裝備。

  以至於沈兵帶人到倉庫裏一看,所有人都愣了,堆積如山的糧食,各種盔甲劍刃還有弓弩那是數不勝數,尤其是成捆成捆的箭矢,整整堆滿了十餘個倉庫。

  陳端見此不由咂舌:

  “楚軍卻是打算要在這裏守上幾年?”

  陳端隻道這話是玩笑,卻不知其實是說了實話。

  項燕原本就打算在這守個幾年的。

  當初即墨之戰不也守了幾年?項燕有在汝陰作長期打算也不奇怪。

  何況汝陰還不是一座城,而是以它為據點支撐起一道汝水防線,需要的糧草及裝備兵器會遠比一座城要多得多。

  於是來自壽春的,還有楚國各貴族的,補給從四麵八方各個方向運來,全都儲存在這汝陰和城父這兩城。

  項燕甚至還要求這兩城有一定造箭造兵刃的能力:

  城內有鐵礦,有煉鐵爐,有鐵匠,然後可以打製各種箭簇和兵刃,這其中尤其是箭。

  守城最需要的就是箭,消耗最大的也是箭。

  汝陰城堅牆厚,楚軍隻要占著地利居高臨下的放箭……這場仗就贏一半了。

  汝水防線同樣也需要大量的箭矢,隻要在河岸布有足夠多的弓弩手和投石機就不但心敵人能攻過來。

  王賁則苦笑道:

  “可歎我等沿途還想多帶些裝備和糧食,不想汝陰卻是堆積如山取之不盡……”

  陳端笑道:

  “更應感歎的卻是項燕吧!”

  “他萬萬想不到這費盡心思備下的補給會盡數落入我等手中!”

  周圍兵將霎時就笑作一團。

  沈兵沒有多說什麽,他隻交待道:

  “令人在倉庫周圍布下木柴並嚴加看守。”

  “若是守不住城,這些補給也不能再落入楚軍之手。”

  眾人哄然應聲。

  這是為什麽就不用說了,占領汝陰隻是第一步。

  接下來,汝陰這咽喉要地被秦軍所占,楚軍又豈肯罷休?

  這可是關乎汝水防線關係楚國都城壽春的生死存亡,若是被黑甲軍控製在手裏還了得?

  所以楚軍定會希望能在秦軍主力打到汝陰前重新將其奪回來,且不惜一切代價。

  這也是沈兵下狠手不給城內楚兵活路的原因之一。

  黑甲軍馬上就要被楚軍圍攻,還留著那些楚兵在城內豈不是禍害?

  其實不隻是那些楚兵,城內數萬楚國百姓也是如此。

  這些百姓約有十餘萬之數……這還是在派出許多勞力在外運輸及構築工事的人數。

  而黑甲軍隻有三千人,這十餘萬人要是同一時間反了,便隻是手無寸鐵的衝鋒也能把黑甲軍給淹了。

  不過百姓之所以是百姓而不是軍隊,其根本在於他們沒有組織不團結。

  所以還不至於到十餘萬對三千的地步。

  沈兵擔心的是這十餘萬百姓會在楚軍攻城時在內部作反,那時不管是大亂還是小亂,黑甲軍這三千人都要麵臨內外交困的境地。

  考慮了一會兒,沈兵就把西門一開,對百姓叫道:

  “秦楚大戰與平民無關,此城或有大戰非久留之地,你等出城自去逃生!”

  沈兵這說的也是實話,隻要是個人都知道汝陰將會成為秦楚爭奪的關鍵,到時又是箭矢又是石彈的,城內肯定不是個安全的地方。

  此時沈兵又願意放他們走,他們哪裏還會不願意,稍稍收拾下就帶著糧食成群成群了出城了。

  便連老弱也一並帶走,因為沈兵放下一句話,若是嫌棄老弱的話將其留在城內的話,那麽鄰居幾戶也一並把腦袋留下。

  楚民哪裏還敢多說什麽,扶老攜幼很快就把汝陰搬成了一座空城。

  這樣一來黑甲軍就不需要擔心來自內部的威脅。

  沈兵之所以開西門而不是東門也是有過考量的……

  百姓其實是軍隊及國家的基礎,軍隊、財富等其實都來自百姓,因此地小民少的小國才基本沒有話語權,注定隻能當大國爭鋒的棋子。

  沈兵又哪會不知道這道理,所以這數萬百姓也不能白給了楚國再讓他們帶回去成為秦軍一統六國的阻力和障礙。

  沈兵開西門,也就意味著這些楚民隻能去往汝水的西側。

  西側就是秦軍進攻而楚軍敗退之地,此時的楊端和在正麵加緊進攻,不需幾日就能打到汝陰。

  這些楚民或許可以渡過汝水回到東岸,但此時楚軍若聽說汝陰已被秦軍占領必將大亂。

  接著,楚軍為免陷入包圍便會將物資軍隊運至汝水東岸……到時楚軍哪還有閑功夫運送楚民,尤其那楚民還有十餘萬之多。

  所以,這些楚民最終還是會成為大秦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