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急功好戰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09-11 22:08      字數:2248
  從昌平君那回來後沈兵就去向蒙武報告。

  不過當然不隻是報告。

  沈兵簡要的說了下昌平君的情況……當然是撿好的說,然後就向蒙武請示道:

  “將軍,大梁軍裝備不齊戰力不強,屬下以為這後方城池應交與大梁軍駐守。”

  蒙武聽了這話是舒坦無比。

  原因是他領著十萬秦軍沿汴河東岸打,一路雖是辛苦卻戰果寥寥。

  而沈兵所領的大梁軍卻在前夜一役大敗楚軍傷敵三萬餘,且大梁軍自身傷亡不過千餘人。

  這傷亡比便是一向自負的秦軍都十分難得。

  這一度讓蒙武十分鬱悶,其實不隻是蒙武,便是秦軍兵士頗為不快。

  而此時沈兵卻主動承認大梁軍軍力不濟自願守城,蒙武心下自然十分受用。

  於是蒙武想也不想就應了下來:

  “此言有理。”

  “不過,副將要防大梁軍……”

  蒙武話雖沒說完,但沈兵卻聽明白了。

  蒙武這是信不過大梁軍,擔心大梁軍會在後方作亂。

  沈兵趕忙回答:

  “將軍放心,這大梁軍是魏國降兵,陳城已是楚國城池。”

  “大梁軍若是作亂亦不得楚國百姓支持。”

  “何況陳城百姓還盡是些老弱病殘,大梁軍不至愚蠢至此會據陳城作亂。”

  “屬下以人頭擔保,大梁軍不敢造次。”

  一座城池有沒有生命力有沒有價值,除了兵力和糧草之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百姓。

  陳城的百姓可以說幾乎沒有價值,甚至還是累贅,大梁軍會以其為根據地那就是腦子進水了。

  蒙武想想也覺得有理,就點頭說道:

  “如此甚好,便交由你部駐守。”

  於是沈兵就留下了一支五千人的部隊駐守陳城。

  其實蒙武是中了沈兵的計了。

  沈兵之所以想駐守陳城,是因為擔心昌平君舉事不利。

  昌平君手下不過百餘人,百姓不過數千老弱,便是加上城外被趕進城內的村落百姓隻怕也隻有數萬人。

  以數萬手無寸鐵的百姓而且還沒有青壯,對五千秦軍兵士那可不是易事。

  雖說史上昌平君最後成功乘亂逃走,但曆史已被沈兵改變,萬一昌平君被秦軍抓住或殺死呢?

  沈兵的一番苦心豈不白費力氣?

  統領這支五千駐軍的是個叫王徨的校尉。

  五千人的駐軍原本交給軍侯統領就可以了,但考慮到陳城地處交通要道是秦軍進攻楚國的前進基地,有大批軍備和糧草會在這裏進出事務繁瑣,於是就分配了一名校尉。

  關於這王徨,沈兵還向魏呴打聽了下,知道此人曾是魏呴的親衛對其忠心耿耿,沈兵這才敢用。

  沈兵找來了王徨,摒退了身旁的親衛,問道:

  “王校尉可知駐守陳城的重要之處麽?”

  王徨趕忙回答:

  “屬下知道,陳城乃我軍後方補給重地。”

  “副將放心,屬下必全力以赴確保陳城不失。”

  沈兵點了點頭,然後就壓低聲音說道:

  “此次駐守陳城,我要的不是陳城不失,而是陳城有失。”

  王徨聽著就不明白了:

  “副將,這……”

  沈兵直接把話挑明了:

  “過些日子,城內楚人恐會作亂。”

  “王校尉切記,勿需趕盡殺絕,盡可放楚人出城。”

  “你隻需將糧草事先轉移至它處,造成損失慘重的迷惑楚軍,你可明白?”

  王徨不是傻瓜,話說到這份上了哪還有不明白的道理,當下點頭回答道:

  “屬下明白,副將放心,屬下定會將此事辦妥。”

  沈兵滿意的點了點頭。

  他之所以不明說是昌平君,是因為這昌平君當上楚王後還指不準會不會降。

  若昌平君不降而沈兵又有今天有意放昌平君走這一著,到時被嬴政知道那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但如果沒指明道姓是昌平君,就完全可以說是預料到“楚民”會作亂於是將計就計。

  這樣雖說無法推個幹淨,但至少還有個借口。

  如果昌平君最後還是投降了,那就沒什麽好說的,就算嬴政知道整件事的前因後果也隻會有功。

  陳城安排妥當後,大軍便再次開拔。

  畢竟兵貴神速,越早趕到楚軍防線就意味著留給楚軍的準備時間越短。

  從陳城發兵依舊是兵分兩路:

  蒙武帶著秦軍直奔城父,而沈兵則帶著大梁軍在其後慢行。

  之所以會以這種方式行軍,依舊是蒙武所領的秦軍戰鬥力更強……

  至少沈兵也很願意這麽認為。

  能少打點仗少點危險有什麽不好?

  爭什麽軍功來著?

  活著不好嗎?

  蒙武就不是這樣的想法,所以就很樂意帶兵先行。

  這樣蒙武的十萬大軍就能先一步趕到楚軍防線前給楚軍更多的壓力。

  而沈兵的部隊,則在後方一邊前進一邊清理河道,然後沿途再搜索並占領重要的村落和城邑。

  此戰河道當然是重中之重,因為糧食和援兵可以順流而下運來。

  因此沈兵占領的城邑通常也是沿河或河道交匯處的城邑。

  這些都算不上什麽,雖然封河木樁及鐵鏈的確煩人,但對數萬大梁軍及黑甲軍來說卻並非難事。

  難就難在……大梁軍一路這樣占領、駐防下去,七萬餘人就變成了五萬人,而且還在持續減少中。

  魏呴見此就有些擔心了:

  “副將,大梁軍原本就兵力不足。”

  “此時又分散到各地駐守,這般下去到了汝陰城下,隻怕隻餘三萬人。”

  “到時又如何能攻城?”

  沈兵回答:

  “到汝陰城下自然不會隻有我等三萬人。”

  “我等首要任務便是清理河道,到時上將軍領著十萬人便會沿河而下與我軍一同攻城。”

  魏呴應了聲後就不再言語了。

  其實魏呴是心下有些不快,他還道此番大梁軍可以多立些戰功以便晉爵後配甲,誰想此戰卻是用來清理河道及保障補給線用的。

  如果不是之前被楚軍夜襲,此戰隻怕連楚軍主力的影子都摸不到。

  沈兵看著魏呴若有所失的樣子心下不由暗笑,這魏呴似乎也被秦軍的軍功製度給同化了,變得急功好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