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昌平君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09-02 18:27      字數:2208
  沈兵主要針對腿、胸、背這三大肌群進行訓練。

  用深蹲和箭步蹲練腿部肌肉,臥推練胸,引體向上練背。

  因為對步兵來說手臂力量尤其重要,於是在練胸時帶一下二頭肌,練背時帶一下三頭肌。

  現代健身愛好者通常還會加上肩部。

  沈兵考慮到練胸的同時會練到肩部前束,練背會練到後束,再加上時間有限應盡可能將訓練效果最大化,於是肩部就省了。

  力量訓練隔天進行,且腿部訓練在中間。

  這麽做為的是讓肌肉得到充分休息……若每天練且沒有分化,不僅效果不好還容易受傷。

  隔天就練慢跑。

  慢跑速度不要求快,時速6到8公裏,但要求時間長,一柱香時間起步再慢慢往上加,休息一柱香時間再跑,如此反複。

  慢跑的目的是要讓兵士盡量消耗掉多餘的熱量不致堆積成脂肪。

  沈兵選的那些高蛋白飲食裏,比如魚肉、蛋黃,尤其是豬瘦肉裏都含有脂肪,其中尤其是豬瘦肉。

  健身愛好者通常隻吃蛋白不吃蛋黃或隻吃一個蛋黃,因為蛋黃除了蛋白質外脂肪及膽固醇含量也很高,肉類也是用低脂高蛋白的牛肉而不是豬肉。

  但這條件在這時代基本無法實現。

  隻吃蛋白不吃蛋黃對生活條件差的這時代來說就過於奢侈了。

  牛肉就更不用說了,這東西隻有將軍才吃得起,李牧對陣匈奴時為了鼓舞北地兵士氣,每天殺三頭牛改善夥食居然能載入史冊……

  所以不用想,還是豬肉比較現實,隻不過要求瘦肉。

  不過豬肉也不錯。

  這一方麵是因為這時代的人大多缺乏脂肪,適量補充脂肪對身體也有好處,另一方麵則是慢跑就不用擔心脂肪。

  網上段子說古時“將軍肚”有利於作戰雲雲明顯有違常識。

  帶著一身脂肪就相當於負重行軍,作戰時力量和反應速度都會因此變弱、變慢。

  更重要的是隻有電影、電視劇裏將軍才親自上陣殺敵,真實戰場將軍絕大多數都是在後方親衛保衛下用旗號指揮。

  否則動不動就單挑軍隊豈不就是花瓶?

  親衛又能有什麽作用?

  武將單挑死了親衛是不是也要跟著盡數斬首?

  這樣幾天下來,原本魏呴還以為“照想都能合格”馬上就被打臉了……

  第一天就有數百人因為身上有傷無法訓練被刷出部隊,這些傷有些是舊疾有些是做苦役時留下的。

  不過沒什麽區別,無法訓練也就是無法進入這場角逐。

  戰場講的就是結果,所以就是這麽現實。

  再往後幾天,就有人承受不住這強度的訓練暈倒。

  正所謂訓練場如戰場,在戰場上暈倒就相當於死亡,所以不用考慮,這部份人也要剔除。

  還有慢跑明顯落後的……這必定會拖累部隊整體行軍速度,剔除。

  這一來魏呴就有些慌了,他一統計,這才不過幾天時間就淘汰了三千餘人,平均一天剔除一千。

  若是這樣下去,那兩、三個月訓練後還不寥寥無幾了?

  於是趕忙對兵士又是動員又是激勵的忙的不亦樂乎。

  不過魏呴這擔心卻沒有太大必要,因為這末位淘汰製往往是一開始淘汰得多,剩下的如果能跟上節驟,淘汰人數就會大幅減少。

  沈兵打算把這十萬人精減至五萬,他估計這兵力就不太少也不太多。

  就在沈兵忙著訓練新兵時,楊端和就讓人把沈兵喚了去。

  沈兵還道楊端和是想了解訓練情況,但趕到將軍府時卻發現正廳裏已擺滿了食物和酒水,楊端和正與一名老者談笑風聲。

  見沈兵進來,楊端和便向沈兵介紹道:

  “沈副將,這位是昌平君。”

  “大王使昌平君與我等共商攻楚大計。”

  “有昌平君助我,我等便如虎添翼了!”

  沈兵一愣,打量了一番坐在右手邊的那位老者,便拱手說道:

  “大梁軍副將沈兵,見過昌平君。”

  昌平君趕忙回禮。

  關於這昌平君,沈兵也有所了解。

  他原是在秦國為質的楚國公子,因為才華出眾且與呂不韋一起平定嫪毐之亂於是受嬴政重用,一度官至相邦。

  相邦也就是之後的相國。

  秦時稱“相邦”,漢時因為避諱劉邦的“邦”於是改名相國,之後都沿用相國的稱謂。

  這相邦可是比丞相更高的官職,同一時期隻能有一個相邦卻有兩個丞相,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嬴政一方麵認為相邦權利太大,另一方麵覺得秦國終有一天會要滅楚,所以讓楚國公子任相邦不太合適。

  於是在滅了韓國之後就讓昌平君住進韓王宮讓他去打理韓國。

  這實際上是明升實貶:

  任相邦處理的可都是一統中原的大事,但管理韓國而且還僅限內政……那就隻跟戶籍、文書之類的打交道了。

  等到李信攻楚,嬴政就派昌平君來助秦軍。

  說的是昌平君對楚國地理水土熟識,同時李信在前方攻城掠地,昌平君就可在後方以楚國公子的身份安撫民心。

  但沈兵卻認為事實不會如此簡單。

  嬴政一向疑心深重,又怎會在秦軍攻楚的關鍵時刻派昌平君協助李信攻楚?

  便是要安撫民心或以昌平君為傀儡,在戰局穩定時再派昌平君也不遲。

  沈兵認為嬴政其實是有意逼反昌平君。

  此時的昌平君對嬴政來說可是個燙手的山芋:

  殺吧,找不到借口,畢竟昌平君平亂有功又沒犯錯。

  不殺吧,放一個楚國公子在身邊又怎能安心?

  這楚國又如何能滅?

  恰好這時有個機會,就試一下你昌平君是否想造反……於是便給了昌平君接觸楚民的機會。

  結果昌平君果真反了。

  便是在陳城安撫百姓時反的。

  但那隻是發動百姓作亂,早有準備的秦軍沒費多少功夫就將其鎮壓。

  網傳李信兵敗與昌平君反秦有關……實際上昌平君反秦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昌平君則乘亂逃走,之後被項燕立為新的楚王,也是末代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