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先楚後齊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08-28 23:56      字數:2302
  網 ,最快更新大秦工程兵</a>最新章節!

  沈兵猜的沒錯,王翦接著就說道:

  “此外,項燕又向壽春求援。

  “照想楚國會以黃河天險設防守曹州,陳城又布下重兵且封鎖河道。

  “如今是先攻楚還是先攻齊……

  沈兵略一遲疑,就在這時一員秦將站起身來向王翦拱手道:

  “大將軍,末將有話說。

  王翦點頭道:

  “李將軍請講。

  馬商在一旁介紹道:

  “這位便是王翦置下將軍李信。

  “曾任司馬,好讀兵書且勇猛善戰。

  沈兵“哦了一聲,原來這家夥就是李信。

  史書有載:

  嬴政問王翦滅楚要多少人,王翦說要六十萬。

  又問李信滅楚要多少人,李信說要二十萬。

  於是嬴政以為王翦老了,便派李信帶二十萬兵滅楚,結果大敗而歸。

  正想著,就聽李信說道:

  “齊楚兩國皆是大國。

  “然兩大國相比,又有不同:楚國地廣人眾,齊國地狹人寡。

  “論士氣民心,楚人多戰而精悍頑勇,齊人多年浮華偏安,人多怯戰。

  “伐楚伐齊孰先孰後……臣以為該先易後難先伐齊。

  應該說還是有一定的道理,自古作戰都是先易後難,尤其齊國還正對著秦軍防線腹地……楚國曹州往上幾裏便是齊地。

  也就是齊地威脅牽城的安危。

  如果齊軍在秦楚大戰的關鍵時刻背後插上一刀,那秦軍就會麵臨兩麵夾攻的危勢。

  王翦不說話,隻是將目光投向沈兵。

  馬商笑而不語,自顧自的喝著酒,就像是看戲的身外人似的。

  沈兵想了想,就回答道:

  “上將軍,屬下以為應先攻楚……

  話還沒說完,李信又跳了出來:

  “先攻楚,齊國便有暗中援手之可能。

  “到時我軍便是以一敵二,勝負實乃未知之數。

  沈兵反問了一聲:

  “難不成我軍先攻齊便不是以一敵二麽?

  李信回答:

  “校尉此言差矣!先攻齊,楚國未必會援齊。

  “隻因齊國多次拒絕楚國合縱抗秦之請,致楚國幾欲與齊國斷絕邦交。楚人怨齊久矣!

  沈兵雖然知道齊國多次拒絕合縱,卻不知道“楚人怨齊久矣。

  所以這點無法反駁。

  見沈兵語塞,李信就有些得意的接著說道:

  “是以齊國遇攻楚國必不來援!

  “我軍一舉下齊之後便沒了東方之患。

  “此時再全力南下江淮,水陸並進,楚國便可一鼓而下!

  眾將領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想了想,沈兵就回答:

  “屬下不知齊楚有何恩怨。

  “但便如大將軍所言,此時天下隻剩齊楚兩大國,便是魏國被攻楚國也會來援,齊國被攻楚國又如何會置身事外?

  “屬下以為項燕斷不是如此不明事理之人。

  沈兵直接就說項燕而不說楚王負芻。

  因為此時的楚國起決定作用的其實是項燕。

  王翦微微點頭表示同意。

  但他卻又補了一句話:

  “既然如此,便無論先齊後楚還是先楚後齊我軍都要以一敵二。

  “校尉為何以為我等該先楚後齊?

  沈兵回答:

  “若我先攻齊國而楚國全力援齊,那麽齊國便會與秦一決死戰。

  “於是大秦便當真以一敵二。

  這個很容易理解。

  誰都不願意亡國,齊國也不例外。

  如果隻是齊國,秦國當然能輕易將其擊敗。

  但若齊國之後再加上楚國相助……就可能會是場像即墨一樣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六國裏如果論軍事最強,毫無疑問是趙國。

  但論綜合實力最強,則是楚國。

  楚國最不缺的就是糧、兵器裝備,所以可以全力助齊。

  這時李信反問:

  “難道先楚後齊便不是真的以一敵二?

  沈兵問:

  “敢問將軍,楚國可缺軍糧或是兵器?

  李信搖頭道:

  “自是不缺。

  沈兵又問:

  “楚國可缺兵士?

  李信又搖頭:

  “不缺。

  如果說楚國缺什麽的話,那就是穩定的政局以及像秦國一樣統一的指揮……

  正如之前所言,楚國各貴族都有自己的封地及相當高的自製權。

  出戰時軍隊也是由各貴族派出然後拚湊在一起作戰。

  這樣作戰就難免各自為己方利益考慮形如一盤散沙。

  反觀秦軍,卻是全國之兵都歸嬴政,於是便萬眾一心搶著立功晉爵。

  但這些當然不需要沈兵考慮。

  沈兵接著反問:

  “既然楚國不缺軍糧、不缺兵器,也不缺兵士,那齊國暗中助楚又能有何作用?

  李信啞口無言。

  沈兵繼續說道:

  “若先齊後楚,則需兩戰而勝。

  “而先楚後齊,亦即我軍滅楚,失去楚國暗助的齊國便孤掌難鳴。

  “到時齊國隻怕不需我大秦出兵,便會舉國來降了!

  王翦點頭讚道:

  “此言有理。

  “齊國一向偏安一隅,若我軍已滅楚……他自知實力與我大秦相去甚遠,便是戰也徒勞,還不如降了。

  “繼而那燕國與代國也會如是想,於是便一戰平天下。

  李斯點頭說道:

  “本相讚同校尉之言。

  “此時燕、代、齊三國都寄希望於楚。

  “希望楚國能擋住我大秦攻勢亦或兩敗俱傷。

  “若我軍能大敗楚國……便大局已定矣!

  “先楚後齊,與擒賊擒王有異曲同工之妙!

  沈兵暗道果然不愧是一代名相,隻三言兩語就把沈兵要說的重點說清楚了。

  如果把燕、代、齊、楚等不管什麽國不國的一古腦兒的看成敵人。

  用李信說的那一套“先易後難一個個打的話,那就是場消耗戰。

  先滅代、後滅燕,再滅齊。

  等打到楚國時秦國軍力也已被消耗得差不多兵士也疲憊不堪了,到時就勝負難料。

  但是,隻要把楚國這個蛇頭給砍了,其它各國霎時就失去了希望。

  到時就算秦軍不攻,讓它們再發展個幾年又能怎樣?

  它們還能變出什麽花來?

  王翦微微點頭,不過他還是說道:

  “李將軍和校尉所言皆有道理,此事選待往後再作討論!

  其實根本不需要再論,隻是有嬴政在下麵坐著他王翦無權做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