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包圍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08-27 17:41      字數:2245
  網 ,最快更新大秦工程兵</a>最新章節!

  此戰楚水軍潰不成軍傷亡四千餘人。

  傷亡人數還是其次,重點是其潰敗速度之快連項燕都沒反應過來……

  整場戰鬥從開始到結束僅僅隻用了一個時辰,這幾乎就是秦軍從上遊趕到戰場的時間。

  更重要的還是項燕根本就沒有對付這支秦水軍的方法。

  逃回來的副將張杳向項燕報告道:

  “將軍,秦軍全身著甲不懼箭矢,我等無法隔遠弓戰。

  “屬下欲上前近戰,卻被那落石……

  楚軍此時還不知道那叫拍竿,於是便稱它為落石。

  項燕卻是急得在帥府裏走來走去不知如何是好。

  他所有的計劃都是建立在水軍占優的情況下。

  這原本不是問題,因為楚水軍的確具有明顯的優勢,不管是素質還是兵力。

  然而這一仗下來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楚水軍非但不占優反而是處於劣勢,而且是絕對的劣勢。

  那往後這牽城還怎麽守?

  牽城守不了,那曹州、陳城,乃至都城壽春……

  項燕是越想越怕,如此一來楚國便是危如累卵了。

  不過項燕心下也暗自慶幸:

  好在發現得早,若是待明年開春秦軍準備好再戰,那就大事不妙了。

  項燕這一點想的倒是沒錯。

  他這一著應該是錯有錯著,雖輸了水戰卻是討了戰略上的便宜。

  否則,楚軍若像之前一樣隻知防禦坐等秦軍來攻,同時楚軍又自以為水軍更強,那這一仗下來隻怕連另做它想的準備時間都沒有了。

  沈兵那邊卻是沒想這麽多。

  楚水軍敗去後他們依舊在作戰。

  原因是牽城及周邊小堡還在楚軍手中。

  不過這些已算不上什麽大事了:

  如果楚水軍無法戰勝黑甲軍,這些被困在牽城的楚軍就是孤軍,隻需困上幾天沒了糧食自然會投降。

  所以沈兵沒下令進攻,隻是在外圍將牽城包圍。

  如果說秦軍有什麽損失的話,那就是李岩率領的步軍,其死傷一千餘人另有些生死不明。

  其實在水戰中“生死不明差不多也就是死了。

  因為“生死不明大概率是掉到水裏,這對穿有青銅甲且不會遊泳的秦軍兵士來說就是九死一生。

  不過也有些例外,據說有些秦軍兵士是抱著戰船殘骸漂到下遊在邯鄲被秦軍救起。

  至於黑甲軍……沈兵點了下,傷亡不過百餘人。

  其中大多為輕傷,死的二十餘人則是由於一些小概率事件:

  比如箭矢恰好射中眼睛……藤甲可以遮住要害部位但就是無法遮住眼睛。

  再比如戰船衝撞時正處在衝撞當口。

  其中有五艘戰船在作戰時翻覆,於是也有些兵士“生死不明。

  不過黑甲軍的“生死不明大概率會生還,因為他們掉到水裏自行浮在水麵不致被淹死。

  這傷亡一統計出來,黑甲軍不由齊聲歡呼。

  這可是一場了不起的大勝,以三千兵力擊敗楚一萬水軍,以百餘人換得楚水軍四千餘人的傷亡……

  這在冷兵器時代幾乎可以說是奇跡,因為便是四千餘名手無寸鐵的百姓一擁而上壓都能壓死百餘人,而秦軍所麵臨的這四千餘人卻是訓練有素全副武裝的楚水軍。

  不過沈兵沒有因為形勢大好而放鬆,他觀察了下牽城及周圍的小堡後,便令水軍攻下其中三個小堡。

  之所以要攻下這三個小堡,是因為水軍與步軍的紮營方式不同。

  步兵紮營隻要是塊地就可,需要注意的就是水源及被敵人進攻的問題。

  水軍紮營則必須有塊實地,否則這些舟船就無處停靠。

  沈兵選的這三個小堡,是圍繞牽城呈三角形,於是兩兩可以互相增援。

  另外其中兩個小堡還正對著河對岸的曹州,一旦楚水軍來攻黑甲軍便能及時迎敵。

  攻戰這三個小堡幾乎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

  這一方麵是因為楚軍已士氣全無,另一方麵則是黑甲軍進攻小堡根本不需要舟船登陸……他們隻需要將藤盾往水裏一放,然後就劃著從四麵八方圍向小堡了。

  那每個小堡不過隻能容納數十人,且小堡經過幾仗來回易手後已是殘破不堪,哪裏會擋得住黑甲軍的進攻。

  於是沈兵這邊將任務布置下去還沒歇上一口氣,那邊各個小堡被拿下的戰報已先後報了上來。

  甚至還多拿了兩個小堡,原因是有些楚軍被黑甲軍能在河裏來去自如的景像給嚇破了膽,還沒等黑甲軍去攻便出堡投降……

  所以黑甲軍其實不是作戰,而是在收容俘虜然後派船將他們送回大梁。

  接著就停靠紮營……百餘船分成五個部份,每個部份二十餘艘船。

  所謂的紮營其實就是在實地打下一根樁,然後將戰船在樁上綁牢,兵士就在船上休息。

  食物則是在大梁做好後運來分發……牽城附近一片菏澤不適合大軍做飯,船上做飯擔心火災,所以隻能如此。

  到了夜裏,各處就派出巡邏船巡邏以防楚軍偷襲。

  所有的一切都有條不紊毫無破綻。

  另一麵的項燕看著這情景隻能歎了口氣,道:

  “牽城已無法營救了。

  這話說的是,營救牽城必須得水軍,而秦黑甲軍現在卻是不敗的存在,就像一堵銅牆鐵壁擋在項燕麵前,項燕又能有什麽辦法?

  再調來更多的水軍?

  項燕知道這並不是水軍多寡的問題,而是無法破這種戰法的問題。

  想了想,項燕就下了兩道命令:

  “速去壽春求援,再增五萬步軍至曹州。

  “將那落石戰法發回壽春,令水軍依其戰法製落石戰船!

  親衛應聲便去傳令。

  項燕的這些決策是有道理的。

  如果水上無法與黑甲軍匹敵無法像之前一樣取牽城保曹州,那就隻有以步兵沿河設防保曹州。

  所以這時要調的就是步軍而不是水軍。

  至於水軍,當然就應該仿製那“落石……這物事不像車輪戰船那船複雜,仿製並不困難。

  所以秦軍可以這麽做,楚軍當然也可以這麽做。

  雖然還有差距,但至少水軍再戰時就不至於像現在這般毫無還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