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使節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08-13 23:22      字數:2266
  網 ,最快更新大秦工程兵</a>最新章節!

  不得不說古時的通訊十分麻煩。

  這在現代也就是發個電報就了事的東西,這時代卻折騰了好多天。

  首先是送密件的探子混進楚軍。

  這一步不是什麽問題,畢竟本身魏國的驗就不嚴。

  這裏所說的“不嚴不是查驗不嚴。

  事實上此時各國的查驗方式都大同小異,隨身帶著個描述姓名、身高、外貌的驗,查驗時對照一下。

  這是一種較原始的查驗,而且人的外貌身高等都會變,尤其這時代十七歲就當兵,許多人加入軍隊後還會長高外貌也會變化。

  另外還有打仗負傷殘疾等也會變化。

  於是這驗就需要每年更新一次,這就叫“自占,也就是到期自己到伍長那主動申請辦理。

  這在秦國很嚴格,如果到期不“自占就要受罰,且連帶著伍長也要受罰。

  但其餘六國就沒那麽嚴。

  原因是六國弄這戶籍主要是為了征稅而不是識人,要是有人因負傷不自占,該免的稅沒免,貴族階級還偷著樂呢。

  其結果就是相當一部份人手裏的驗沒及時更新與本人對不上,時間一久也就習慣成自然於是查不查都無所謂……查也查不出什麽,也就沒有查的必要。

  所以信使沒費多少力氣便混進了楚軍。

  從楚軍混出去也不是難事,此時這楚軍那是又有魏軍又有百姓,甚至還有趙軍,魚龍混雜好不熱鬧。

  難就難在拿不到馬,前往邯鄲卻有六百餘裏。

  而且還是天寒地凍缺衣少食的,一路上少不了被盤查,如果沒被凍死餓死的話怎麽說也得十餘天才能趕到。

  其中倒有兩個機靈的,他們在路上劫了兩名楚軍信使扮成楚軍的模樣,一路放開膽策馬前行,結果他們第四天就趕到了邯鄲。

  賞賜自是少不了他們的。

  王翦收到密信再對照一下地圖,當即就讚了聲“好計。

  然後二話不說就拿著密信去見嬴政。

  嬴政看了密信同樣對著地圖看了下,接著額上皺著的眉頭就舒展開了。

  “妙計,果然還是沈兵有辦法!

  密件隻有一小張牛皮,所以並沒有提這個辦法是由沈兵想出來的,隻有“河套鑿冰放水約期幾個字。

  意思很明顯,就是約定個日期鑿冰放水淹了楚軍。

  但嬴政馬上就猜這計策是出自沈兵之手。

  也難怪。

  這樣天馬行空頗具創意的計策,若不是出自沈兵之手還能有誰?

  其實王翦也如是想,不過此時嬴政這麽說不免讓他心下一酸:

  唉,這長江後浪推前浪啊!

  這把老骨頭是不是要被淘汰了?

  是不是要被大王給忘了?

  本想說上幾句什麽話。

  但轉念一想,自己不是正要低調推功嗎?

  於是便沉默不言語。

  嬴政又在地圖上看了看楚軍的兵力布置,就哈哈大笑起來:

  “若是此計能成,便不隻是救援大梁而是將這數十萬楚軍打得大敗了。

  “楚軍今趟是有難了!

  說著他就不再遲疑,當即對王翦下令:

  “你部暫緩南下原地待命。

  “另率三萬部隊趕往河套鑿冰開河!

  王翦應了聲便去安排。

  嬴政這命令沒什麽問題。

  首先是王翦南下的兵當然要“原地待命。

  若是收回的話難免會讓楚軍懷疑,此外若沒有了秦軍的威脅,楚軍也就會把兵力調開,到時放水淹楚效果就沒那麽好了。

  其次就是到河套一帶鑿冰放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那一帶就是原李牧抵擋匈奴的北地,趙國被滅後趙嘉一眾就逃到那附近。

  確切的說不是附近,原因是趙嘉逃到了北地的東頭而河套卻在西頭,兩地相距近千裏。

  原因是趙嘉必須緊靠燕國與其抱團取暖,否則分分鍾就被秦給滅了。

  雖然這抱團取暖事實上沒什麽效果,但至少兩國還可以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同盟。

  嬴政更擔心的是那一帶趙兵殘餘或是流匪,再加上還有北麵匈奴的威脅……

  匈奴擔心的李牧已死,北地就沒有什麽可以擋住匈奴了。

  所以這三萬兵不隻是北上破冰,還是順便接收了北地將其納入版圖。

  再多的兵也沒有了,三郡也隻剩下三萬。

  這甚至讓嬴政心下有些慌:

  十萬去攻魏國被包圍在大梁,十萬去救援。

  三萬去了北地,三郡之地這麽大的一片地隻有三萬兵防守……這要是讓齊國或燕國知道了派兵來攻,那就要命了。

  其中燕國還算好,畢竟剛剛被打敗把燕王喜嚇得半死,另外糧食也被搜刮得差不多了,他們想過冬都不容易,出兵可能性不大。

  但齊國卻是長期修身養息存著大批的糧草和兵馬都沒動,這要是乘虛而入發兵三郡……那這全盤計劃就要被打亂了。

  這該如何是好?

  想了想,嬴政就心生一計:派使節出使齊國。

  這出使齊國的目的很奇怪,說是希望借道齊國去攻打楚國的曹州……

  這戰略也的確可行。

  秦軍從邯鄲往南那是水網密布寸步難行,於是當然也威脅不到楚軍主力的根據地曹州。

  但如果能借道齊國先跨過黃河再南下就不一樣了,出了齊國邊境不過數十裏就能到達曹州並將其包圍。

  當然,嬴政此舉不是真的要借道齊國取曹州。

  他早就知道齊國會找借口推托。

  嬴政是借此釋放兩個信息:

  一:秦軍希望跨過黃河將戰場轉移到楚國境內並南下增援大梁。

  二:秦軍在邯鄲還有足夠的兵力開辟新戰場。

  為什麽要傳遞這兩信息就不用說了。

  前者是為了迷惑楚軍,讓楚軍以為秦軍在做這個打算於是將更多兵力集中到曹州一帶……這一帶也將會被水淹。

  後者,則是用另一種方式告訴所有人:邯鄲兵力充足,別想乘人之危。

  從客觀上看嬴政這一著似乎有些多此一舉,齊王建早就被忽悠得把秦國當作盟友更不會進攻。

  隻不過嬴政做這些又是必要的,因為這就是“一著錯滿盤皆輸的局麵,任何一種可能都要考慮到。

  若是抱著僥幸的心理想當然的以為安全,等危險來的那一刻就太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