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真相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07-27 22:29      字數:2315
  網 ,最快更新大秦工程兵</a>最新章節!

  荊軻被綁在刑柱上已是皮開肉綻,不用想也知道是受了不少苦。

  沈兵帶來了一壺酒,一進來就給荊軻倒上了一杯遞到他嘴邊。

  荊軻也是好酒之人,一聞酒味當即咬著杯沿然後便一飲而盡。

  沈兵心下有些不忍,說道:

  “使節見諒。

  “我不為你鬆綁並非擔心你害我性命,而是擔心你自盡。

  “到時我可擔當不起!

  這時荊軻才認出了沈兵,立時便瞪大了眼激動的說道:

  “是你?你總算來了!

  沈兵不等荊軻開口就說道:

  “其實你我都知道,使節不可能招供。

  “所以使節又何必多問?

  荊軻啞口無言。

  這也是聰明人之間無話可說的原因。

  楊端和還抱著希望讓沈兵來交談一番就能讓荊軻招了,但沈兵卻知道這不可能。

  所以,沈兵為何又要解荊軻心中之惑?

  沈兵說:

  “我想使節也該明白。

  “其實招與不招,都不會有任何改變。

  荊軻微微點了點頭,然後還是不甘心的瞪著沈兵,問:

  “我隻想知道,你是如何知道圖中藏著短刃?

  “莫要欺我,你在進門之前便知內情!

  沈兵知道荊軻說的是什麽意思。

  那是一種感覺,雖然沒有證據但卻能感覺到。

  比如沈兵的目光第一時間就鎖定包袱。

  又比如沈兵一而再再而三的針對包袱和地圖,目標明確到令人發指。

  荊軻是說什麽也不相信沈兵是猜出來的。

  沈兵當然不會告訴他真相。

  就算告訴荊軻真相隻怕他也不會信:

  我是未來人,聽過你的故事,所以早就知道你把短刃藏在圖裏了。

  這麽一說不被荊軻當作瘋子就是被認為是胡扯騙他。

  所以沈兵不答反問:

  “這很重要嗎?

  “難不成,使節直到現在還是執迷不悟以為你的選擇是對的?

  荊軻隻是“哼了一聲沒回答。

  他當然不回答。

  因為一回答就相當於招供了。

  不過沈兵可沒有騙供的意思,他不以為意接著說道:

  “我想,那太子丹必是告訴你,若殺了秦王便能使燕國幸免於難百姓免遭荼炭吧?

  “事實果真如此麽?

  “使節可曾想過,若你成功害了秦王,燕國將麵臨什麽?

  被沈兵這麽一說,荊軻眼裏就露出些震驚,他之前的確沒考慮過這些。

  沈兵繼續說道:

  “六國合縱?

  “當年莊襄王駕薨秦國可曾亂過?六國可曾因此打敗秦國過?

  “如今六國已去其二。

  “且楚國在南燕國在北,中間隔著隻思自保的魏齊,又如何能合縱攻秦?

  沈兵說的是事實。

  雖然秦軍身處三郡的確危險,四國如果同心協力也有希望打敗秦國。畢竟還有一個綜合實力十分強悍的楚國在那。

  問題就在於四國未必能齊心抗秦。

  其它的不說,當年燕國自己還乘趙之危數次興兵攻趙呢,此時又如何能號令四國組織起合縱?

  如果是楚國幹了這事然後站出來組織還差不多。

  燕國……還是算了吧,沒人會把它放在眼裏,也不相信它能成功,當然也沒人跟它一起幹。

  於是,最終的結果更可能是燕國獨自麵對秦國複仇的怒火。

  荊軻還是沒說話,但沈兵卻知道他聽進去了。

  因為他眼中的堅定已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懷疑、困惑,和痛苦。

  沈兵繼續說道:

  “所以,使節更應該關心的是這個。

  “而不是我如何確定地圖內藏有短刃!

  說到這沈兵就不想再浪費時間了,他朝荊軻拱了拱手說聲告辭轉身就走。

  還沒走幾步,就聽荊軻在後麵問了聲:

  “你是何人?

  這一點沈兵還是可以滿足他,沈兵頭也沒回的回答道:

  “在下砲師沈兵!

  荊軻在後頭喃喃低語:

  “沈兵,原來他就是沈兵!

  ……

  沈兵有些奇怪,便連荊軻也知道他的名字了?

  傳播得這麽迅速?!

  沈兵沒想到的是,他發明了水車、翻車雖說百姓還沒能熟知,但像荊軻這樣時刻關注秦國準備行刺的人又怎麽會不知道他。

  回到砲師後沈兵心情有些沉重。

  這荊軻確是個在生死麵前毫無畏懼的好漢。

  自己剛才那麽做似乎有些殘忍,直接摧毀了他的信念讓他對自己所做的產生懷疑……

  這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帶著謊言英勇就義還是知道真相報撼而亡?

  沈兵不知道也無法決定。

  沈兵隻知道,任何時候都不要讓自己置身於需要做這種選擇的境地。

  這天之後,事情便有如石沉大海,所有人都當沒發生這事。

  王翦這時心下稍定。

  他原以為嬴政會第一時間暴怒並馬上下令發兵燕國。

  要知道這可不是好時機,便是發兵也要先取魏國。

  否則秦軍的戰線並有如長蛇陣般平攤在魏國麵前處處是破綻。

  到時隻要魏國北上一擊,秦軍便會全線潰敗……

  不想嬴政什麽反應都沒有。

  這可不像王翦熟悉的那個大王。

  但嬴政從來都難以捉摸,或許此時的他已更成熟穩重了呢?

  想到這,王翦心下也就釋然了。

  然而再過了幾日王翦複又緊張了起來。

  因為王翦聽說嬴政已派出使者去魏國打點,又派出使者以趙國旱情為由去齊國購糧。

  這……難道說是先穩住魏國再購買要開戰的軍糧?

  齊國那購糧應不是問題。

  齊國一直與秦國交好……其實是秦國收買了大批的齊國大臣成天在齊王建那說秦國的好話。

  再加上齊國多年沒有戰事所以國庫充盈。

  此時秦國滅趙又與齊交界,威逼利誘一番這買賣齊國是不想做也得做。

  隻是這魏國能說得動嗎?

  就算是說動了,也難保魏國不會在關鍵時刻變卦。

  就在王翦在明思亂想時,突然從鹹陽傳來了消息:

  “大將軍,大事不好!

  “燕國使節行刺,大王身負重傷。

  王翦心裏“咯噔了一下:

  這特麽的是怎麽回事?

  燕國使節不是被抓住了嗎?

  明明還在大牢裏關著,怎麽又跑到鹹陽行刺去了?

  而且大王還負了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