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逆鱗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07-26 21:57      字數:2388
  這事很快就驚動了王翦。

  是時王翦已在帥帳內睡得正香……

  這段時間王翦因邯鄲事務沒能好好休息,好不容易等萬事皆步入正軌,終於可以放心睡上一覺了。

  才睡下沒多久卻有信使來報:

  “楊將軍請大將軍移步大牢,有要事……”

  迷迷糊糊醒過來的王翦不耐煩的打斷了信使的話:

  “有事明日再處理不遲,為何此時來報?!”

  王翦隻道又是抓了幾個流匪,要麽就是搜到在逃的貴族。

  信使回答:

  “大將軍,據聞是抓了燕國的使節……”

  王翦皺了皺眉,略帶著怒意問:

  “抓燕國使節作甚?”

  “這楊端和是嫌三郡是非不夠多麽?”

  卻不料信使回答:

  “大將軍,那燕國使節有意行刺大王……”

  王翦正張嘴打哈欠,被這話嚇得硬生生的憋了回去。

  “什麽?你說什麽?”

  “燕國使節要行刺大王?”

  信使回答:

  “確是如此!”

  王翦蹭的一下就從床上跳了起來,然後也不披掛,隻匆匆套上不借(鞋子)就往大牢趕去。

  大牢便在兵營中,不過半刻鍾便趕到了。

  楊端和已候在牢外,一見王翦上來就匆忙迎了上來,隨後一邊引著王翦往裏走一邊解釋道:

  “應是亥時發生的事。”

  “屬下所部兵士追著流匪到祥雲客棧。”

  “搜索客棧時無意間搜至燕國使節房內。”

  “竟在其獻予大王的地圖中搜到淬毒利刃。”

  “燕國使節見事敗露,出手殺了幾名兵士才被我等擒住……”

  正說著,王、楊兩人已進入刑訊室。

  楊端和一招手,便有人以麻布為底呈上短刃。

  王翦拿起短刃一看,此刃在火光下微微泛光,刃口鋒利無比。再掂掂重量,王翦當下就知道這是一把以百練精鋼打造的寶刃。

  這百練鋼便連王候將相都未必配得起的,一個尋常使節又如何能隨身帶著此物防身?!

  如此看來這行刺一事是確有其事了。

  王翦問:

  “卻是誰發現的?”

  楊端和拱手回答:

  “正是工師沈兵!”

  這讓王翦有些意外:

  又是這家夥?

  這才眨吧下眼的功夫便又立了大功!

  王翦瞄了瞄正傳來陣陣慘叫的刑訊室,問:

  “他們招了與否?”

  楊端和搖了搖頭:

  “那兩名使節口風甚嚴。”

  “其它兵士隻怕並不知情。”

  ……

  王翦點了點頭暗道這才合理,這麽隱秘的事自然不能讓普通兵士知道。

  遲疑了下,王翦就下令道:

  “令他們手下留情,將刺客秘密送往鹹陽。”

  “同時派快馬飛報大王。”

  看了一眼那淬毒的寶刃,王翦又補充道:

  “將罪證也帶去!”

  “另外,此事要嚴守口風,不能讓任何人知道,明白嗎?”

  楊端和趕忙回答:

  “屬下明白。”

  王翦這麽做當然有他的深意。

  這事涉及到秦、燕兩國是戰是和,所以當然要保密。

  站在王翦的角度來說,他是不希望這些使節是刺客。

  因為此時的秦軍還不適合作戰。

  雖然三郡旱情得治民心也逐漸穩定,但大批糧食用於屯田之後已所剩無幾了。

  甚至王翦還知道,秦國存糧也因作戰屯田而消耗殆盡。

  此時若與燕國因“行刺”再起兵端……又如何解決?

  然而,王翦卻知道這不是他能決定的。

  甚至這些燕國使者是不是“行刺”也不是他說了算。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封鎖消息並將犯人、罪證等一古腦兒的送到鹹陽由嬴政自行定奪。

  然而楊端和雖是應聲卻沒有動。

  王翦疑惑的問了聲:

  “有何不妥?”

  楊端和回答:

  “大將軍,這一路上流匪眾多,其中還有幾支規模上千。”

  “這又是送證物又是送犯人,萬一讓流匪劫了去……”

  被楊端和這麽一說王翦不由倒抽了一口涼氣。

  這話說的是,這段時間送信的郵人就常在路上被劫。

  尤其危險的還是犯人,這囚車一排排的老遠便能看見,那些流匪若是把這犯人當作是趙國貴族前來劫人……

  不論犯人最終是被劫還是被殺,這罪責都不是他們能擔得起的。

  若要護送的話,那又要以多少兵力護送才夠呢?

  幾千?

  上萬?

  這都不現實。

  兵少了不起作用。

  多了又意味著要在路上走很久才能到鹹陽,且三郡兵力奇缺無法派出這麽多人手。

  思量一番,王翦就下令道:

  “你去封鎖消息便可,其它事我自會處理。”

  楊端和應了聲這才退下。

  王翦什麽都沒做,他隻是修書一封將前因後果說了清楚,然後又說明了無法將犯人及證物送往鹹陽的原因。

  簡單的說就是將皮球踢給嬴政。

  如果嬴政硬要將犯人送到鹹陽,到時犯人或證物在路上被劫,他王翦也能撇開點幹係。

  這事可是十萬火急,王翦為了信件能安全送到鹹陽還派了一隊騎兵護衛。

  同時囑咐郵人若是有流匪劫件,定要乘騎兵擋著敵人時將信件毀掉。

  這倒不難,古時送件尤其是送軍事信件的郵人為避免軍情外泄都有準備:

  送件時隨身帶上一觥墨汁,一旦有危險預計信件不保,便將墨汁灌進竹簡毀去字跡。

  十分幸運,信件兩天後便送到嬴政手裏。

  嬴政一看便火冒三丈……

  自小受夠死亡威脅的他最恨也最怕有人想要他的命。

  其實誰都怕,當然也恨。

  但嬴政更特殊,這就像他不可觸摸的逆鱗,一旦感覺到死亡威脅,他便會瘋了般的嗜殺,直到他感得安全為止。

  所以,嬴政一點都不關心那什麽犯人或是什麽證據。

  這事隻要王翦這麽一說在嬴政心裏就已敲定了:必是姬丹那廝想要取我性命。

  嬴政之所以一猜就猜姬丹是有原因的。

  這姬丹原是嬴政好友,兩人同在趙國為質時那是同病相鄰。

  那時的嬴政若有誰可以掏心窩子說話,那就隻有姬丹了。

  可若幹年後,嬴政成了秦王而姬丹卻到秦國為質……

  若嬴政念舊情也罷,但此一時彼一時,這時的嬴政哪裏還會理會姬丹這患難之交,於是馬上就將其晾在一邊。

  這姬丹也是氣量小,受冷遇後竟一氣之下逃回了燕國……

  他嬴政不計較這事就罷了,你姬丹居然還暗中派人刺殺?

  活膩了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