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舉薦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07-08 23:31      字數:2309
  古時城池的木房通常是一間連著一間一排連著一排,是以最忌火災。

  這便是古時往往對縱火者治以重罪的原因。

  夜裏打更人也常一邊報更時一邊喊“小心火燭”,時刻提醒防火。

  當然,此時邯鄲的情況就不是“小心火燭”可以解決的。

  邯鄲原本對外部來的“火”也有防護。

  隻不過之前的防護都是應對火箭。

  火箭自城外曲射進城五十步頂天了。

  於是城牆往內五十步範圍沒有建房。

  這麽做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地形開闊便於調兵譴將和調配物資。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

  秦軍用的是投石機,那射程便比火箭多出百步有餘。

  而且那還是麻衣火彈,它重量輕、彈性好、著火快。

  拋到城內後就蹦蹦跳跳四處亂跳、四處亂燒。

  實在是……居家旅行殺人放火的必備良彈。

  不過一會兒,原本實施宵禁安靜異常的邯鄲就像煮沸的水般亂了起來。

  喊叫聲、潑水聲、驚呼聲……

  而此時楊端和又乘機指揮兵士朝城池發起猛攻。

  一時火光熊熊殺聲震天,城頭前人頭攢動好不熱鬧。

  看著那一群群在夜色中像螞蟻似的往城牆上攻的兵士,沈兵不由再次感歎身在砲師的好處。

  沈兵不知道的是,他的麻煩並非來自前方的邯鄲,而是來自身後……

  砲師工匠對沈兵任工師是持歡迎態度的。

  這不僅是因為沈兵此前表現出的能力和智慧,更重要的是利益。

  最大的利益,便是“集體論功”。

  “集體論功”可以說是秦時二十軍功爵位製又一先進之處。

  商鞅變法之前,功勞大多是計在將領身上。

  這顯然會有許多問題:

  比如將領不顧部下傷亡,為了勝利和功勞可以用部下屍體去填。

  比如部下明白勝利和功勞與自己幹係不大,於是消極保命士氣低落。

  若是以集體論功就不存在這些問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每戰不隻是簡單的取勝就行,還須己方戰損低於殺敵數才計功勞。

  這迫使為將者不得不想方設法保存部下生命。

  這又會反過來團結部下奮勇殺敵形成良性循環。

  所以,沈兵勸降了百餘名騎兵並將這功勞分出去,其實並非沒有好處。

  分到功勞的部下會因此感激沈兵,沒分到功勞的工匠便會希望納入沈兵製下。

  於是,沈兵很快就得到眾人的支持:信沈兵得爵位。

  何況沈兵還屢次力攙狂瀾救秦軍於危難之中,還接連發明新玩意……

  在這情況下便是沈兵不接任這工師隻怕都有人不願意。

  甚至沈兵爵至“不更”還有人擔心他會就此返鄉。

  這要是讓沈兵走了,他們上哪去找這外掛般的“帶練”啊?

  甚至不隻是砲師,便連其它隨軍工匠比如刃師、械師以及攻城師、防師等都盯著砲師的位置。

  若不是因為戶籍所限,便連甲士都想往砲師擠……

  以往甲士威風那是因為晉爵快。

  現如今砲師不隻晉爵快還危險少,自然就是眾望所歸。

  但正謂“樹大招風”,沈兵晉升得如此快速自然會觸犯到某些人利益。

  陳隗便是其中之一。

  話說這陳隗的爵位也是不更。

  隻不過陳隗是繼承了祖上三代傳下來簪嫋爵。

  再加上他自身兢兢業業在軍中效力二十餘年才到今天這位置。

  此時眼見沈兵輕輕鬆鬆就升到了與他相同的爵位,那心下自然不平衡。

  心下不平衡也就罷了。

  陳隗細想一下。

  沈兵不過一月的功夫就替了循的工師之位,那有一天還不替了他這個嗇夫?

  昨日循被趕出砲師的一幕還曆曆在目。

  陳隗雖不似循一般年長也沒有傷病。

  然這些時日無所事事讓他有了強烈的危機感:

  這秦軍可不養閑人哪!

  有了這沈兵他這嗇夫便成閑人了。

  那距離自己下位還遠嗎?

  所以,為了保住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他必須除掉沈兵這個威脅。

  然而……又該如何鏟除這個威脅呢?

  告奸?

  先不說尋不到沈兵作奸犯科的破綻。

  便是尋到破綻,那沈兵深受將軍及校尉重用,隻怕也不了了之。

  暗殺?

  先不說能否成功。

  即便成功了,隻怕將軍、校尉也不會善罷甘休。

  到時追查下去,隻怕自己也性命不保。

  不隻自己性命不保更可能連坐家人。

  萬萬使不得。

  用手藝將沈兵比下去?

  這更是無稽之談。

  那沈兵總是推陳出新獨辟蹊徑。

  無論什麽難題到他手裏總是能輕鬆解決。

  陳隗在帳內走來走去,便是愁白了半邊頭也想不出一個可行之策。

  突然靈機一動:

  “著啊!”

  “若是無法將其鏟除,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將其舉薦?”

  “王翦大將軍總是從楊將軍部調走人才。”

  “若是將這沈兵舉薦給大將軍……”

  想著便連陳隗自己都為能想出這樣的妙計而感動了。

  如此這般,自己非但不用做小人,反而能因舉薦人才而立功。

  同時又能將沈兵從砲師拔除……

  那沈兵就算在王翦部飛黃騰達又能如何?

  自己依舊可在楊端和部呼風喚雨為所欲為。

  說不準,數年後那沈兵還會因此感激自己呢!

  於是陳隗便不再遲疑了。

  當下就命人備上車馬出營朝王翦大將軍所在的西營直奔而去。

  此時的王翦正震撼於城北打進城內的一顆顆火球。

  王翦也聽說過楊端和部在臥牛山火攻趙軍取勝的消息。

  他隻道那是尋常的火箭火攻。

  此時才知事實並非如此。

  由此馬上就有一大堆疑惑在王翦腦海裏打轉:

  那火球是何物所製?

  或是何物拋射?

  竟能跨越城牆打進城內百步有餘……

  這要是往邯鄲城外四方一擺亂打一通,那邯鄲豈有幸理?

  不過現下那北門火勢若控製不住,隻怕便要城破了!

  又要讓那楊端和拔得頭籌。

  就在這時部將進帳來報:

  “大將軍。”

  “楊將軍製下嗇夫陳隗求見。”

  王翦聞言不由大喜,正想問個究竟不想便送上門來了。

  “快請!”

  “速去喚上魯恭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