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工師
作者:遠征士兵      更新:2020-07-08 23:31      字數:2332
  薑畢竟是老的辣。

  楊端和知道像沈兵這樣的人才,一味暗中減功勞是藏不住的。

  正所謂錐置於囊中又豈能無出頭之日?

  也就是說王翦遲早會注意到沈兵,最終會把沈兵調走。

  於是要留住沈兵就隻有一個選擇:楊婷。

  若沈兵喜歡上楊婷亦或能成為楊端和的乘龍快婿,便是王翦也不好將沈兵調去。

  即便調了也不放心。

  那可是楊端和的女婿,而且還賊精賊精的。

  到時王翦也怕沈兵暗中給他下套或是暗通情報。

  所以楊端和在錦囊中留下那“美人計”三字時還歎了聲:

  “女兒啊!”

  “那沈兵此時雖隻是一介操士,但假以時日必是人中俊傑馬中赤兔。”

  “為了楊家的基業,就委屈你了。”

  是時楊婷當然領會了楊端和的意思。

  她看了看身旁的柳絮和張眩,見二人沒發覺,便偷偷將竹簽上的字跡抹糊,同時下令:

  “沈兵照常晉爵,但離間計依舊不可聲張!”

  張眩和柳絮應了聲就退了出去。

  楊婷不知道的是,柳絮在轉身退出時忍不住眠嘴偷笑了下。

  不久,監禦史的叫聲就在砲師營中響起:

  “砲師丙部工丞沈兵。”

  “勸降趙軍兵士九人,晉爵簪嫋。”

  “勸降趙軍兵士一百一十三人及校尉雷檜,晉爵不更。”

  “砲師丙部十一人以集體論功皆晉爵一級!”

  ……

  這一百一十三另九人是沈兵當場勸降的人數,之後招降的應計雷檜的功勞。

  按說這一百二十二人若單以人頭算都不知道可以晉升多少級了。

  但正如之前所說,三級爵簪嫋需九顆人頭晉級。

  往後就不是以人頭論功而集體論功了。

  沈兵手下有十一人,功勞分到沈兵手裏就不過十幾顆首級。

  若不是還勸降了雷檜這個校尉級人物,便連四級爵“不更”都到不了。

  由此也可知尋常百姓要晉爵“不更”有多難。

  得敵甲首十五顆才三級爵,再帶兵連打幾場勝仗才可能到四級。

  這僅靠一人努力幾乎是不可能的,通常需要幾代努力並將爵位代代相傳。

  其中還沒有犯錯沒有被削爵,這才有機會到“不更”。

  尋常百姓爵至“不更”基本已到頂。

  若想升至五級爵“大夫”而進入“高爵者籍”,便不是立下尋常功勞能做到的。

  不過沈兵卻不在意這些。

  他在監禦史宣讀完後便瞪大了眼睛,過了好一會兒才興奮的問:

  “不更,我晉爵不更了!”

  “那是不是說我可以不用服役了?”

  “我可以回家了?”

  ……

  循朝沈兵壓了壓手,說:

  “稍安勿燥,稍安勿燥!”

  還沒等沈兵問清楚,就見監禦史給沈兵遞上一卷竹簡:

  “工丞,這是你的征發令!”

  沈兵接過一看,隻見上麵寫著:

  “砲師工丞沈兵,南鄭峰瑤裏大男子,四級爵不更……征至河內兵役,為期一年……”

  沈兵目瞪口呆。

  原來秦律雖然規定百姓爵至“不更”就可以免服“更役”,卻還有戰時視情況臨時征發。

  循似乎早就預見到會這樣,就在一旁解釋道:

  “此時是交戰關鍵之時我軍又兵力不足。”

  “何況你於軍中表現又如此優秀……”

  “他們又如何肯在此時放你回去?”

  聽著沈兵就明白了,他這下如果負傷或是平平庸庸,軍隊就不會留他在此浪費口糧了。

  循拍了拍沈兵的肩膀勸慰道:

  “既來之則安之。”

  “這便是我們的命運。”

  “你應該把這當家,明白嗎?”

  沈兵點了點頭。

  他明白循這話的用意。

  若是總惦著自己的家鄉和親人,總想著回去見他們一麵。

  那麽身在軍隊就會是個痛苦的過程,甚至還有可能因此分心而戰死。

  但如果接受這個現實,以軍隊為家以戰友為親,那麽就更容易適應。

  沈兵不是為了回家,也不是為了見親人。

  或者說這時空的家和親人,他對它們甚至都沒概念。

  他隻是不想在這個血淋淋的戰場繼續呆下去。

  然而現實卻將沈兵這個希望擊得粉碎。

  這時,陳隗隔著十餘步大聲叫道:

  “砲師聽令,增援邯鄲!”

  工匠們齊聲應了聲,馬上動手整理裝備。

  陳隗上前幾步,瞄了沈兵一眼,說道:

  “校尉有令。”

  “砲師工師循因傷留守,工師一職由沈兵接任!”

  沈兵將目光投向循:“師傅,這……”

  循臉上擠出一絲微笑,點頭說道:

  “為師箭傷在身,的確受不了路上奔波,留守也好!”

  “工師由你繼任,為師甚感欣慰!”

  “替為師好好看著砲師,那是為師一生的心血。”

  ……

  循還沒說完就被兵士帶出了隊伍。

  秦軍就是這麽現實,他們不會帶上累贅帶上負擔。

  就算這個累贅和負擔曾經立過許多汗馬功勞,甚至傾注一生心血。

  “他們要帶師傅去哪?”沈兵問身邊的蒼。

  蒼回答:

  “屬下不知。”

  “或是去療傷營。”

  “或是……”

  沈兵轉頭問:“或是什麽?”

  蒼遲疑了下就回答:

  “或會被遣返回鄉編入後軍!”

  聽到這沈兵反倒放下心來。

  秦軍所謂的後軍也就是老弱,他們是在後方從事生產的。

  這對循而言或許是好事。

  不過想想,這又哪裏會有什麽好事?

  十幾歲起開始服兵役,若有幸能在戰場上活下來,老了便要回鄉勞作。

  可以說一輩子都不得消停。

  雖然這對這時代的人來說早就習以為常,但沈兵卻並非如此。

  在周圍工匠紛紛作揖稱沈兵為工師時,沈兵心裏卻想著:

  將來有一天,自己是否會像循一樣……

  因為年老或負傷而被拖走?

  被那些兵士像一個包袱一樣丟掉?

  到時是否會像此時的循一樣無奈、無助以及悲涼?

  不應該這樣。

  這一刻沈兵突然想開了。

  就像循說“既來之則安之”。

  沈兵不應該逃避。

  否則有一天,當沈兵碰到這情況時也隻能任由他人擺布。

  他應該麵對這個殘酷的世界,他應該把握自己的命運,他應該憑自己的實力在這裏紮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