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4章 嶽鵬舉,武穆遺書?名將之師,仍是千古流芳
作者:雲霄野      更新:2020-03-05 19:07      字數:2695
  水滸任俠最新章節

  “你過來......”

  李助招了招手對著自己那侄孫說道,雖然他的話在李家府邸中向來不容置否,可此時也已經是盡量擺出副慈祥溫和的模樣。李助的侄孫自也是乖乖巧巧的上前行禮,聽候叔祖父訓話。

  這小子...到底不似他爹那般在綠林中摸爬滾打過,缺了股狠勁,也忒老實了些。如今這世道的確是變了,他也不須要於刀口上討生計...江湖中的手段,他不必懂,可是以後要讓他來繼承李家的基業,該教他的東西終歸要教,我李家後世子孫,也終不能再被外人欺負了......

  李助心中念道,伸出的手雖然有些遲疑,可仍輕輕撫摸著自己這侄孫的腦袋,又道:“你到底是不及你爹闖實,性子未免柔弱了些,以後又如何能擔得起諾大的家業?從今日起,叔祖父也將好生調教你,要撐起家門,你也須知要有個擔當,可聽明白了?”

  自己這叔祖父本來幾乎不會對後輩做出甚麽親昵的動作,李懹之子雖然慌張,但也仍恭恭敬敬的施禮應了。李助再囑咐幾句,隨即便教李懹遺孀帶著他侄孫退下去了,隻是臨了時歎言又說了句教他們娘倆聽不明白的話:“劍收入鞘中的時日...畢竟已是忒久了......”

  隨後李助除了專注於政事之外,便一門心思的隻顧調教他侄孫,也正如他當年點撥侄子李懹一般,也再沒有派人前去觀察嶽飛的動向,

  而李助不知道的是,本來由於他派遣心腹貫注嶽飛那邊的行跡,卻也被驚動了儀鸞鎮撫司派出暗中探覷他的密探在過了一段時日後,也被盡數撤回。無論是監視的還是被監視的,隨後也都是風平浪靜,好像甚麽事情都沒有發生一般......

  與國君蕭唐的相處狀態,李助也仍維持在雖然對齊朝盡忠,但也不至刻意巴結皇帝而有恃寵專權之嫌的關係上。但逢皇帝誕辰等時日,李助倒也進奉賀禮,而他所獻出最教蕭唐注意的禮物,卻是他得異人所授,記錄著諸般奧妙技法的劍經。

  而李助身為梁山聚義時智囊團中的機密軍師,在齊國朝堂中自然也有一定的政治能量,可是他也時刻注意著規避因營私結黨而引起皇帝蕭唐的猜忌。後來朝廷中也難免因為政見不同,而出現朝官相互對持爭鬥的情況,以李助為首的官僚集團通常避免被牽扯進黨爭的漩渦中,卻也因此幾無甚把柄會被人抓住,李助不會給任何朝臣扳倒他的把柄,當然也就不會有人敢來觸犯他的權勢與利益。

  而隨著年齡漸長,李助在朝廷中也變得愈發低調了起來,這倒與三國時節毒士賈詡在魏國官居要位時的行跡十分相似。直到嶽霖、嶽震、嶽霆這嶽飛的三個兒子先後考取功名,出仕為官,再地方上曆任轉遷,又被調往京師朝廷中樞之時,李助也已到了告老致仕的年紀,彼此之間幾乎也並沒有甚麽交集。

  至於經李助調教長大成人的侄孫,不但有能力把持其家業,隨後也出仕做了朝堂京官。憑著李助在朝廷中積累下的人脈關係,他侄孫雖然因能力有限,最高也不過做到三品上下的官階,但是一生仕途穩穩當當。而但凡有甚麽事猶豫不決時,已經告老納閑的李助也仍舊會做為在幕後出謀劃策的李氏家主,來維係著家門基業。

  本來能使得精妙絕倫的劍術,又兼修些道法的李助也端的長壽,直到九十二歲高齡逝世之前,李家子孫後代都受他點撥教誨,做官的做官、經商的經商、放租的放租...世家人丁興旺,雖然後世子孫也幾無誰具備他們的先人李助那般非但練就身獨步天下的劍術,更能在亂世間興風作浪、在治世中屹立住朝堂中樞的能力,但也成為了齊朝治下的名門望族。這對於李助而言,此生的夙願,無疑也已然達成了......

  嶽飛則仍是一如既往,把所有精力都貫注於為中原江山社稷培養治軍統兵的將才之上。隨著齊朝與西遼國戰的爆發,在後續戰事當中,也已有學有所成的軍中後起之秀,奉朝廷鈞旨奔赴沙場,而當中由嶽飛曾點撥教導的璞玉之才當中,以魏勝戰功居首。

  隨後三四十年的時間裏,拜到嶽飛門下師從學習兵家本事的少壯青俊陸續出仕齊朝,後來軍功顯赫的名將便足有二十幾人之多。而嶽飛又結合其以往出陣殺伐的兵家軍事心得,編著兵書,其中諸凡定謀、審事、攻伐、守禦、練卒、使將、布陣、野戰...以及動靜安危之勢,用正出奇之道,無不詳加闡述。後來這本兵書也得以通過出山的弟子流傳開來,成為齊朝統兵將領拜讀習研的典籍之一。

  隻不過當這本兵書傳到了蕭唐手中時,他卻不免心中腹誹道:以如今嶽飛賢弟的境遇,這本兵書再要喚作《武穆遺書》...恐怕就不太適合了吧?

  而這本名為《鵬舉武略》的兵家典籍得以流傳後世,也成為中華軍事史中知名度最高的兵法著作之一。

  直到嶽飛以七十二歲高齡逝世,也仍舊履行著自己的誓言未曾出仕齊朝,哪怕他為國家已培養得眾多武略兵家將才,堪稱是桃李滿天下。而嶽雲、嶽雷、嶽霖、嶽震、嶽霆...乃至嶽家第三代嶽甫、嶽申、嶽經、嶽緯、嶽琛、嶽珂等眾多孫輩,再到後世子孫或是做為保家衛國的武官,或是做為造福於民的文臣世代於齊朝任職。當中又要以嶽雲的功績最為顯赫,而後也曾積累戰功被升遷至樞密院身居要職,身後得追諡武穆,成為效忠於齊朝兼為武勳將門、文臣世家的嶽家有爵祿封號的先人......

  而相州湯陰嶽飛故裏,蕭唐但有出巡察視的機會,隨後也曾七次前來探訪,兩人每次相會敘舊時,也都是推心置腹、直抒胸意...直到嶽飛身故,大殯之日,成群的齊朝軍將紛紛前來悼念候設祭,除了尚還健在而當初曾跟隨嶽飛轉戰殺伐的嶽家軍舊部將領,以及當初嶽飛於蕭家集中盤住時也曾結下情分的梁山派係功勳,更多的是待他一直奉為恩師的名將帥才隨靈相送。

  哪怕嶽飛就從來沒有出仕齊朝做過一日的官,但是眾多早已權掌一方軍政大權,且在齊朝軍中德高望重的宿將勳帥齊來相送,身後事也辦得極盡哀榮......

  而嶽飛妻室李娃婉拒了齊朝欲封她為誥命夫人的好意,自有嶽家子孫奉養,三年之後病逝身故,安葬於自家夫君與嶽母姚太夫人墓旁。生時雖不肯為齊官,但便如宋朝追封漢末時節的前朝先人關羽為“義勇武安王”、清代則奉其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齊朝帝君,隨後遂禦題為“精忠之廟”,為嶽飛建功德院,以享後人奉祭......

  非是做為中華史上的民族英雄而蒙受千古奇冤之後身死,這的確也不免使得嶽飛在後世的聲名打了幾分折扣。然而他浴血抗金,始終貫徹其對宋秉忠的理念,然後卻又有與齊朝開國皇帝蕭唐之間互為敵手,而後卻仍是惺惺相惜的佳話,再加上同樣才華橫溢的嶽飛又有《鵬舉武略》以及無數詩詞名篇流傳於後世,這也使得他仍舊會是中華史上知名度最高,乃至被後人頌讚其品性風骨聲名最好的名將之一。

  更何況嶽飛又栽培得眾多青史留名的齊朝名將,這也使得他在後世聲名雖然沒有達到孔子“至聖先師”那種境界,但是他“名將之師”的英名流傳下去,而得以千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