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章 比起千秋萬代,造福後世更為要緊
作者:雲霄野      更新:2020-03-05 19:04      字數:2700
  水滸任俠最新章節

  任憑蕭唐如何未雨綢繆,也不會後知五百年的料想到自己以後哪一代會出些不肖子孫,便如宋太祖趙匡胤也不可能得知,更不願意看到他老趙家會出趙佶這麽個敗壞祖宗基業的東西,而繼位處理他爛攤子的趙桓也更不是甚麽好鳥......

  然而蕭唐如今固然可以看不起趙佶、趙桓,圖謀奪取他們那片氣數已盡的江山,可是蕭唐也很明白,輪到了自己頭上,恐怕子孫後代中也必然會出類似趙佶這樣的昏君。一個宗族開枝散葉總會出現些不肖子孫,這是概率的問題,而出身帝王家,雖然也有勤勉克行之人,但是集隨著皇權的交迭,幾代之後,終究會有個昏聵無能的敗類登上皇位,這個概率也會變得越來越大,這件事任曆朝各代的開國太祖多麽英明神武也都無計可施,而一個皇朝但凡貪上個昏庸子孫登基,那麽祖上先人開國時所設立一切當時值得稱道的國策製度,恐怕也都要變味了。

  便如明朝內閣製度,使得皇帝大多不親理朝政,但是有內閣班底與朝廷官員體係撐著,也依然能夠延續明朝對於國家的統治。可問題是當初朱元璋廢除了中書省與宰相,再到朱棣落實分化決策、議政、行政權限而正是確立內閣製度,為的是加強君主皇權。這爺倆治國精力旺盛,本來屬於宰相的事務也可以抗著日以繼夜轉軸得幹,又哪裏會想到內閣這個在自己手下不過是輔助谘政的機構在後來會演變成足以對抗皇權的官政係統?國有昏君,有內閣支撐者,仍能維持國家政權的正常運作,這固然是好事,可帝王被他老朱家太祖、成祖的本事,又不願受內閣的掣肘製約,這也就不可避免的使得閹黨勢力把持住了朝政,雖說比起漢、唐時節他們的太監前輩們的權柄相差太多,帝王一言照樣可以立判他們的生死,“九千歲”魏忠賢、“八虎之首”劉瑾、“王伴伴”王振照樣可以將朝堂弄得烏煙瘴氣,甚至對國家有亡國之禍......

  那麽是不是又可以參照蕭唐雖然並不待見,可是終其一朝幾乎也並沒有閹黨勢力亂政的清朝針對於宦官群體的限製製度?但朱元璋又不是沒有命令過太監不得參政,再加上後來同樣殺伐果斷的強勢皇帝朱棣,宦官閹黨哪裏還敢在洪武、永樂這兩代天子一怒當真血流成河的皇帝治下出頭冒尖?那時節最出名的也就唯有鄭和這個反是留得個好名於青史上的太監了......何況內閣就算不受製於閹黨,但是在內部的鬥爭中,閣臣培植自己的黨羽勢力同樣也會致使明朝政治日益,它這種製度優處確實明顯,但製度是死的,人卻是活的,隨著局勢波譎雲詭的變化,在封建王朝的基礎上任何開明的製度,也都有可能演變為一個國家政體的弊端。

  然而經過蕭唐深思熟慮,他決議保留仍是以尚書左、右仆射為首、次相的丞相製度,但是按宋製觀文殿、資政殿、端明殿所謂的本來無職守、無典掌、隻是出入侍從,以備顧問的學士製度,如今經改製,凡至大學時品階者,則分領參預機務國事的議政權,大學士品階以下的學士雖予以保留,但定數有限,且擇選這以行政儲官,以及國家太學辟雍中品學兼優的太學生為主,除此之外,不養閑官。實際上也是分享開一定的參政決策權限,而終有一日皇權交迭之際,是否又須當漸漸將丞相製過渡至內閣製,蕭唐現在也仍是在考慮中。

  然而曆朝各代的開國帝王都會汲取前朝的前車之鑒,趙匡胤知道唐時各方軍閥擁兵自重,在軍事、財政、人事方麵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製的局麵的藩鎮割據之禍,也親身經曆過五代十國時期掌權重臣廢帝篡位頻發(包括他自己就幹過)的混亂時代,所以他采取了強幹弱枝、將兵分離、以文抑武的強化中央軍權國策,效果也不可不說是十分顯著,畢竟終宋一朝,並沒有發生武將割據一方對抗朝廷(除了特殊時期的蕭唐),乃至宗親王室造反作亂等事件的發生,但是對於遼、夏、金、蒙等外邦軍事積弱的弊病愈發突出,外患強烈的時期軍隊戰力的削弱在多數時期也隻能采取守勢。蕭唐自知就算他現在於宋朝軍製的基礎上放權給各處經略府署、路治帥司的將主帶兵權力,試圖中和唐朝藩鎮割據的弊端與宋廷以文抑武、冗官冗兵帶來的弊病,但是一百、或是幾百年後,自己所采取的軍製措施恐怕也同樣會滋生出新的弊端陋習......

  但是那也已經不重要了,倘若這蕭氏齊朝未來真會出些不肖子孫,這個國家到了該覆滅的時候也就亡了吧......尤其是到了那個絕大多數封建王朝製度終將走向毀滅的劇變時期,當君王家天下的帝製體係在華夏神州這片沃土上已然成為阻礙社會發展進程的存在,那麽它也早就該徹底煙消雲散了。

  但蕭唐也並沒有以為自己有能力徹底廢除帝製,而憑空照搬後世截然不同的政權體係來,任何一種製度的誕生、發展、消亡都是時代的產物,也切不可在一個錯誤的時代采用自己以為正確卻並不兼容的體係製度。而是汲取曆朝各代的優勢弊端,如宋朝鼓勵市舶海貿、在全國各地設置場、務等機構,市鎮則趨於工商業化的重商政策可以保持,但此消彼長。同時也要預防富商大賈與官僚勾結,利用商業資本就迅速膨脹兼並土地、壟斷市場而剝削佃戶耕民與小型工商業者激化階級矛盾,而資產賣契典當審核製度上又不能如宋製一般寬鬆;

  明朝的內閣製度,於分化中樞機關的一定權力,針對於議政方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但是至少以現在時勢而言,也不可原封不動的照搬;

  至於清朝...內侍太監非但不許參政,且禁宦官與官員來往,但有宮廷內帝王心思對外泄露則務必徹查主事罪首殺無赦,人數必須嚴格控製在兩三千人上下(明朝亡國時,內苑宦官人數於七萬到十萬之間,而清至乾隆諭令宮中苑囿所用宦官綜計不越三千之數),並設總管宮廷事務的內務府各司督監分化太監內侍閹人職權...等宦官管理製度應也可以參考之外,康熙、雍正雖然是滿清皇帝,但由他們規定推行的攤丁入畝製,也在蕭唐的考慮範圍之中......

  蕭唐也仍是殫精竭慮的著手於如何建製施政,至少也要在自己當政的這段時期內達成建立起一個國富民強的龐大帝國,然而這也僅僅是當時之舉。自己為了在這個時代建立個強盛的帝製王朝或許能做的到底有限。可實則蕭唐在與眾人日以繼夜的細議期間,按他想來,現在起碼在這個時代能夠做到的,也的的確確能夠造福於後世中華民族的兩項施政措施,也在議會期間擺到台麵上細議,並拍板決策予以施行。

  而那兩項措施,一個是開海路,另一個則是興科教。

  新建國家的官製政體從初顯雛形,到漸漸的完善,會議期間也經過質疑、爭議、論證、決定的過程,當然於稱帝建國以後,政體政策的諸部改製也須因時而異諸部改善,也已是過了兩三日的光景之內,與工作狂無異的蕭唐經過同參赴會以中人促膝長談、詳細商榷每日幾乎已是廢寢忘食,每天到亥時、子時才匆匆歇息的緊促過程之後,蕭唐也終得以略微舒展有些疲乏的身軀,並長聲說道:“既然建製大事,如今諸項事宜大致也已議定,看來也是時候昭告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