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洛陽危
作者:久未飲酒      更新:2021-04-05 05:56      字數:2353
  中原地區並沒有像黃爍想象中的慘不忍睹,當然了,混亂還是有的,但是比著上一場那種慘況,卻好了很多。

  這中間有個很大的區別。

  首先安祿山身為河北道的節度使,上至遼寧的部分,中間基本河北全部,下到河南大部,都屬於河北道的統轄。安祿山的老巢雖然在範陽,但是出兵一路南下,行經之地基本都是他的管轄屬地。

  而且大唐盛世多年,內地的上至官員,下到百姓,都遠離戰爭太久了。誰見過這陣仗?當安祿山四十萬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直接開城投降,甚至早早的就歸順的大有人在。

  以至於安祿山一路南下完全沒有一點像樣的抵抗,十一月初起兵造反,月底就已殺到了洛陽城附近。用了這麽多時間,完全是大軍開拔行進速度有限,卻未受到什麽遲滯。

  所以對安祿山來說,這些占領的地盤都是自己的根據地,基本盤。雖有橫征暴斂的行徑搜集軍需,但卻也沒真有什麽慘事發生。遠不如黃爍上一場那種,豪強遍地,一點就炸的混亂。

  但是安祿山如此順暢的開局,可把黃爍弄的有點猝不及防了。

  他知道安史之亂,也不過是上學的時候學的。大致知道個開始時間,知道安祿山很快就占據兩京,把皇帝趕出了西安,退走蜀地,知道楊貴妃的死,知道這場戰爭對於大唐衰落的意義。也就僅此而已了,他也不至於知道每個細節,每場戰鬥的時間。

  黃爍又不是沒見識過古代戰爭,原本他估計安祿山起兵,到攻打洛陽,怎麽也要數月時間。等他收到消息完全來得及。

  萬沒想到,等他收到消息,千裏迢迢的趕來,洛陽都快淪陷了。

  準確說,當黃爍趕到時,正趕上武牢關陷落,洛陽城暫時還沒事。但是門戶大開,怕也隻是很快的事了。

  黃爍實在難以相信,武牢關怎麽這麽快就破了。

  這段時間跟著長孫忘情學習兵法,對於一些核心戰略位置,他還是熟悉的。這武牢關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的虎牢關。此關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曆代兵家必爭之地,洛陽城的東大門。

  這樣一座雄關,怎麽就這麽容易失守了呢?就算朝廷廢物,天策府的眾人在幹什麽?

  當黃爍趕到天策駐地,肺都快氣炸了。天策府所部還都老老實實的待在營內,並未去洛陽城內協防。

  直到找到在營內值守的曹雪陽,黃爍才大致了解了情況。

  怎麽說呢?一地雞毛,甚至還和他有部分原因。

  自從上次曹雪陽和黃爍他們護送安祿山入京,這李隆基對安祿山的信任已然到了一種巔峰,到了就連楊國忠進言安祿山不忠,都受了訓斥。

  以至於十一月初九,安祿山都起兵了,淩雪閣的情報都放在了李隆基的案頭,這位還覺得是有人要害安祿山。這份信任還真是感天動地。

  足足等到六天後,各方信息傳來,李隆基才真的信了安祿山反了。匆匆命其六子榮王李琬為帥,安西節度使封常青主政洛陽,名將高仙芝為副帥統領軍隊,趕赴洛陽防禦。

  這個任命本也沒什麽問題,高仙芝和封常青都是大唐名將,號稱帝國雙壁。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將無兵,什麽名將也沒用。

  大唐盛世已久,內地多年不見刀兵,原本的府兵製都幾乎取消了。很早就開始任用外族將領和士卒去外邊打天下,唐人坐享其成。

  安祿山是這樣起來的,高仙芝這個高句麗人也是。

  也因為多年的穩定,大唐真正的精銳都在遙遠的邊關,一時半會根本調不回來。封常青到了洛陽,好不容易才從市井中招募了六萬青壯,卻都是些從未訓練過的普通人罷了。高仙芝在長安,東拚西湊,守衛皇帝的禁軍倒是精銳,可是不能動。隻能從其他的雜軍中湊出了五萬人,支援洛陽。

  勉強湊齊了這十萬多人,可惜在虎牢關,一戰就泄了底。

  一幫沒有訓練的青壯,連裝備都湊不齊,就被趕上了城牆。史書記載士卒乘城者,聞鼓角聲,自墜如雨。

  原本的雄關虎牢關,卻在這幫人手裏沒撐幾天就死傷過半,不得不退守洛陽城。

  要說這個決定本身問題也不大。

  洛陽是大城,當年王世充據此稱帝,把洛陽修繕的極為完善。後來武周一朝,又定都洛陽,距今沒多久,也又加固過。所以相比年久失修,近乎被棄的武牢關,退守洛陽城倒也明智。

  但是明知武牢關年久失修,不堪重任,為何又要死守?平白浪費了本就不足的人力。

  這是因為,這隻守軍的元帥是榮王李宛,但實際的號令人則是監軍邊令城。這是一位高力士手下的宦官,直接代表了李隆基的旨意。

  遙控施令,李隆基為了大唐的威嚴,或者其他方麵的考慮,強令大軍寸土必爭,堅守抵抗。高仙芝無奈之下,隻能在武牢關死守。直到傷亡過半,大勢已去,才不得不退守洛陽城。

  但黃爍更好奇的是,雖然洛陽城內沒什麽精銳,但是天策大營這邊可是有數千精銳。雖然數千人麵對四十萬大軍也掀不起什麽浪花,但是以此精銳為核心,加上那十萬烏合之眾,守城應該問題不大才是。

  但天策竟然一動未動。

  對這個問題曹雪陽雙目欲裂,卻又無可奈何。分說之下,黃爍才知道是受了他的連累。

  高力士和楊國忠率神策軍追他無果,就發動朝中黨羽,紛紛上奏追究天策府的責任,為他兩人開脫。

  為此,大統領李承恩和軍師朱劍秋被傳喚進京問責,副統領秦頤岩奉旨率領一支天策精銳前去捉拿逆賊林三,戴罪立功。

  偌大的天策府隻剩下鎮守的曹雪陽和不便行動的楊寧了。

  現在安祿山反了,按理說該給薛直等人平反,解除李承恩等人的罪責了。但是皇帝的麵子比天大,黃爍玩的太大了,淩煙閣內薛直和申屠笑的機關甲人可還站著呢。這件事就被皇帝和朝堂有意識的忽略了。

  影響傳到監軍邊令城這邊,作為高力士的手下,他又怎麽會沒有私心。怎麽可能給天策府立功露臉的機會,硬是壓著高仙芝,不讓他動用天策府的精兵。直到如今洛陽城危機,都死活不動天策府。

  如此瘋狂而又無恥,聽的黃爍目瞪口呆。他實在無法理解這種官場爭鬥。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