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字
作者:久未飲酒      更新:2021-02-13 00:36      字數:2255
  考核很快就結束了,畢竟都是年輕人,朱棣和滿朝文武也真沒打算看到什麽驚世駭俗的建議。考驗的就是基本功和臨場反應能力,所以時間卡的也很死

  有太監下來收去了書寫的文章,交到了朱棣手中。

  朱棣看完一篇,就隨手讓太監傳給大臣們閱覽。

  朱棣的臉上一直掛著和煦的微笑,比平日多了幾分柔和。能過了初選的子弟們都還是有些真才實學的,寫的東西雖然稚嫩,但也能看出點功底了。皇帝一生所謂文治武功,朱棣在武功一項足矣名留青史,一直以來倒是文教一項名聲略差。

  現在一批年輕人有這樣的底子,這就是文治功績。操作好了,可是能大大揚名的。到了他這個歲數,自知天命不多,反而更在乎這點虛名了。

  嗯?突然朱棣麵色一沉,輕鬆的心態被擊破。

  引起他注意的不是文章,而是字。

  一個人的字,很大程度反映了一個人的性格和經曆,尤其是書法水準到了一定程度的人,那可就真是人如其字了。

  這篇的字很有特色,筆畫中間圓潤飽滿,透露著一絲出塵飄逸的意境。但是邊邊角角尤其是撇捺勾一類的筆畫,卻蘊藏著鋒銳。非要說的話,這字就像一把塵封了不知多少年的名劍,光華內斂,沒有一絲煙火氣。但卻鋒刃無損,隻是深藏在了劍鞘中,出鞘則殺人。

  書法本身到不了大師水準,但也是名家風範了。這是誰?年輕人裏還有這樣的麒麟子?

  朱棣沒急著看文章,直接看向了具名之處。

  李存墨?竟然是他。

  朱棣一陣恍惚,想起了之前皇孫的密報。

  白蓮賊首林三,被朝廷告示所惑,已經入京,化身故去官員之子李存墨,寄居在言官宋大人府中。可以伴讀之名,把其控製在身邊,引出消失的妖女。

  正是皇孫的這個奏折,朱棣才起了給皇孫選伴讀的念頭。

  當然身為皇帝,什麽林三,什麽妖女唐賽兒,對他來說都不值一提。帝王有著帝王的高度,大明朝到現在,已經可以說是坐穩了江山了。偶然的變故,不管是叛軍,還是外敵,也就那麽回事了。對於現在的大明朝來說,最大的危機永遠在內部。

  伴讀是個好辦法,技能給皇孫拉攏一批親信,保證未來的權力交接。又能借機分化大臣的黨朋,是個不錯的舉動。雖然顯得有些急於培養親信了,有點犯忌諱,但是時間節點合適,自己那個太子的身體情況朱棣很清楚,一不小心就要白發人送黑發人了。所以這個皇孫該扶還就得扶一把,都是為了老朱家的江山。

  但是朱棣從不認為,災民出身的林三真敢來,更不覺得這林三來了能寫出什麽東西。所以才把伴讀的選拔搞得這麽正式,沒給這林三一點暗箱操作的機會。區區叛逆,哪裏需要皇孫親自犯險,真當錦衣衛和東廠是白養的?

  但當看到這一頁字,朱棣恍惚了。能寫出這樣字的人,真的隻是一個災民麽?從字就能看出,此人從小就接受優良的教育,這是掩飾不住的。所以...魯地的叛亂,背後另有勢力?

  稍稍收攝心神,再看文章,卻沒什麽驚喜,通篇的廢話。但這反而更可疑,小子在藏拙。

  朱棣不動聲色的把文章交給太監,眼神輕微的一飄。這大太監才朱棣身邊多年,最會體會上意,瞬間明白,把文章第一個傳給了一位叫楊士奇的官員。

  這位楊士奇官位不高,目前隻是個翰林學士。但卻極得朱棣看重,是個治國的能人,也是他為太子和皇孫留的人才。此人後來也確實最高做到兵部尚書,死後更是被追賜左柱國、太師,極為尊榮。

  之所以給他,是因為他還有一個身份,錦衣衛指揮使。

  楊士奇拿到後,隻看了兩眼就明白了皇上的意思,目不斜視,隻是用眼角的餘光掃了一眼老老實實候在一邊的黃爍。

  說實話,皇孫送來情報,他是半信半疑的。雖有耳聞,江湖人有神奇的易容術,但實在太像神話了。怎麽可能就一個人易容後,連親近的人都認不出來。

  他有懷疑過宋大人有配合嫌疑。但是這個李存墨也不是無名之輩,雖說家人死完了,但是找出幾個認識的人並不算難。尤其是還在六扇門掛過號,確認起來就更容易了。

  硬是沒人看出來有什麽破綻,剛才進皇宮的時候,還借著搜身的機會,他刻意安排了人近距離觀察,也沒察覺任何破綻。所以他是有點不信皇孫的情報的。

  但是看了手中的字,他信了。因為他在搜集情報的時候,得到過這李存墨之前寫過的東西。短短數月間,字體大變,意境大變,就算經曆了生死大變,都很難解釋。還是換了個人更好解釋。

  黃爍並不知道他因為字露了餡。他這段時間為了練習槍法,控製力量,以槍在石壁練字,實力突飛猛進的同時,書法水平也大漲。隻是漲的有點快,到了一種能發不能收的尷尬水平。一些字不受控製的就帶了近去。

  但是突然間,他就感覺到一股惡意襲來,琉璃心有了警兆。

  身處敵營,黃爍外表放鬆,內心早已提起了十二分的警覺。在見識了漢王對皇朝氣運的利用後,他就清楚了,在這皇宮內,可能真是萬法不侵的地方。自己一點暴露,很可能就走不出去了。這畢竟是大明朝,不是那個傳承殘缺的外來戶。

  不過惡意一閃即逝,快的黃爍都差點當成了錯覺。但他對自己的力量有信心,絕不可能是錯覺,更像是某人有著極強的控製力,瞬間就控製住了心神。

  不多時,朱棣就看完了各位少年的文章。

  也沒和大臣們商議,直接就宣布了結果。

  大臣們心中閃過一絲疑慮,怎麽前麵搞得這麽正式,似乎要公平公開,最後卻如此草草了事,一言九鼎。但這幫老狐狸多精啊,都是官場老油條,雖然不清楚狀況,但也都清楚出了變故。當即也沒多說什麽,說了一些恭喜一類的廢話,早朝就結束了。

  朱棣選了三人,黃爍赫然在列。另兩位則都是朝中重臣的子孫,也是這批人的佼佼者。相比而言,黃爍確實有些紮眼。

  朱棣勉勵了幾句,賜了一些封賞,就有人領著三人去拜會皇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