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好大一口鍋
作者:久未飲酒      更新:2020-10-18 00:01      字數:2154
  黃爍猜到星力這麽大的動靜,必然會被相關人員注意到。說不定會引起什麽變故。但他萬萬沒想到,這次竟然有人替他背了鍋。甚至說這個鍋還是他無意間甩出去的。

  主要是事情發生的地點本身就很敏感。

  當初第一次鬧出白虎星力的時候,負責追查的是東廠。東廠不可謂不下本,作為皇帝近臣,他們很清楚皇帝最忌諱什麽。廠公親自出麵,帶領精銳高手星夜兼程趕赴魯地。隻可惜遇到了方攔江橫插一刀,去的人一個沒活下來。消息也就被斷絕了。

  而後來魔門要回中原,卻是因為兵家複出的原因。方攔江出於種種考慮,把黃爍的消息隱瞞了下來。

  這其實也好理解,無論白虎星力,還是黃爍的特殊手段,在魔門看來都是禍亂之源。這樣的種子不但不能交出去,反而要好好把握,爭取攫取最大的利益。但兵家不同,當年兵家的覆滅,魔門是出了大力的。

  如果唐賽兒隻是運氣好,得到了部分傳承還好。但如果是餘孽未消,不但繼承了傳承,更繼承了仇恨。那才是真正的麻煩。

  兵家不是普通的百家,兵,道兩家堪稱百家之源。那是從文明誕生就開始出現萌芽的傳承,前者代表了生存,後者代表了發展。

  大宋朝早已煙消雲散,一旦兵家報複起來,首當其衝的隻有當年衝鋒陷陣的儒家和全力助攻的魔門。這才是方攔江他們意圖回歸中原,並且還能得到朝廷認可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朝堂上,因為情報的不暢通,且白虎主刀兵,多為將帥。大家基本下意識的就按在了唐賽兒頭上。

  但現在黃爍鬧出動靜的位置是哪裏?雖然屬於兩軍對壘的三不管地帶,但名義上卻是漢王的管轄地盤。

  其實原本不是,漢王的封地在濟南府。隻不過那裏早已被唐賽兒占了,漢王以親王的身份,不但是這個地區身份最尊貴的人,同時也是武將品階最高的人。順理成章的接管了撤下來的殘兵,軍政大權牢牢抓在手裏,儼然成了前線的大帥。

  甚至對帝都數道調令置若罔聞,一律以軍情緊急的理由給回絕了。頗有些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意思。

  對此,朝中大臣頗多怨言。但朱棣畢竟是馬背皇帝,對軍事有著自己的見解。他深知,魯地糜爛的狀況,前線確實需要一個身份足夠,鎮得住場子,能安軍心的人物存在。而且那畢竟是他親兒子,跟隨自己南征北戰,感情深厚的嫡子。打仗父子兵,關鍵時刻,是信朝中這幫酸儒攀咬,還是信兒子,這似乎沒什麽好選的。

  但這個平衡隨著黃爍的亂來,被打破了。

  在觀星者的理論中,這等水平的白虎星力波動,很可能意味著一位絕世名將的誕生,意味著大戰一觸即發,天下要陷入刀兵之劫。

  但問題是,這位大將究竟是誰?作為未來最大的對手,朝廷這邊一點頭緒都沒有。更重要的是,看這次的方位,要說是唐賽兒,似乎有點牽強,地點有點偏。

  這時候,關鍵性的一個證據被擺在了朱棣的案頭。不是別的,正是之前黃爍交給言官宋大人的那封書信。這位宋大人官場老油條了,拿到信後卻一點動作沒有。實話實說,書信這種東西雖然能作為證據,但能起多大作用很難說。

  皇帝願意相信,莫須有的理由就夠了。不願意相信,說是偽造的也很難自證。所以這東西隻能留在關鍵時刻,當個引子。

  現在機會就來了。這位宋大人眼光毒辣的找準了時機,把這封信送了上去。

  大明朝可是程朱理學最鼎盛的時期,王陽明出來之前,可謂一統思潮。在這個時代,女人的地位,低下的不是一點半點。至今為止,整個朝堂對唐賽兒的稱呼還是妖女,沒有人認為這是個軍中統帥,隻認為是妖法作孽。

  那麽誰才是這位命映白虎的絕世將才?這封信給出了答案,一個很能說服人的答案,漢王。

  如果把這次農民起義,看作是漢王奪嫡的一次趁勢而起。如果兵家真的還存在,把漢王吸收為傳人,以支持漢王奪嫡來換取兵家的複出。這似乎相當說得通。

  這也就難怪起義會發生在漢王的封地附近。這也就難怪螻蟻一般的災民能掀起這麽大的波瀾。這也就難怪魯地當地的府兵怎麽那麽水,正規軍隊對付不了一幫泥腿子。

  如果這一切都是漢王背後安排的,似乎一切也都合理了。

  但這是真的麽?真真假假就看朱棣願不願意相信了。

  知子莫若父,朱棣當年為什麽要造侄子的反。真的隻是因為要削藩?真的是因為清君側?那都是屁話,歸根結底一句話,這把龍椅太吸引人。為了這個位置,拚盡一切,付出一切都是值得的。

  那麽自己的兒子呢?

  老二和當年的自己有多像?同樣的太子寬仁溫和,且身體不好。同樣的皇孫極得寵愛。朱棣相信一旦自己撒手西去,老二是必定要學自己,把侄子趕下台,坐一坐這個位置的。沒辦法,他自己開的好頭,能怨誰?

  既然有了反心,一旦兵家蠱惑,老二會不會上鉤?這是廢話,當年要是兵家找上自己,自己二話不說就會接受。哪怕滅了儒家,也毫不在乎。真有兵家輔助,當年也不用打的那麽慘,那麽險。

  隻要皇帝信了,是與不是也就沒了意義。接連十二道金牌,也算讓漢王享受了一把嶽武穆的待遇,強令其赴京複命。

  這是黃爍一回到帝都就聽到的消息,把他聽的一愣一愣的。當然他獲取情報的途徑雖然不少,卻都比較碎,少有人能一窺整件事的全貌。黃爍也是結合了各方消息,再加上他這個親曆者所知道的一些關鍵,才勉強還原出個大概。

  聽聞消息後,黃爍心動了。

  眼界這種東西,是要伴隨人成長才能提升的。

  這次見了唐賽兒,雖然沒聊幾句,但對黃爍來說,卻是開了眼界。想問題,做任務,也不再局限於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