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弦外之音
作者:七星肥熊      更新:2020-07-21 13:26      字數:2361
  相邦府。

  呂不韋坐在首位,案前聚集著一眾秦將與幕僚。

  剛剛的一場大戰,在場不少人都是見證者。

  相邦府的侍女端來了寧神的藥茶,呂不韋喝了一口,閉上了眼睛。

  趙軍過後,混亂的秩序重新恢複,呂不韋處理好了政務之後,才得到片刻的休息。

  隻是,他心中的驚悸之感卻未退去。

  兵家四勢,若論派別,更是複雜。

  可如果真的要做簡單的區分,那可以分為統帥型與勇武型。

  前者調兵遣將,坐鎮中軍;後者親臨戰陣,奮勇搏殺。

  呂不韋是前者,可他並不是兵家。

  秦軍之中,猛將如雲,精兵如雨。呂不韋在後指揮,運籌得當,便可無往不利。

  可是第一次,他感覺到了兵家的威勢。

  在場的秦將也是!

  趙爽不可不除,若是讓他順利回到了趙國,那麽將來必是秦國大患。

  “趙爽如何了?”

  呂不韋睜開了眼眸,問道。

  “奉相邦之令,我等在渭北各條道路之上布滿了重兵,可並未見趙爽的蹤跡。”

  呂不韋聽著這話,眉頭皺了起來。

  “關中各條道路,都已經布滿了大秦的兵馬,趙爽帶著千騎,這麽明顯,怎麽會沒有他的蹤跡?”

  巨大的地圖在呂不韋麵前展開,上麵標記著關中詳細的軍事信息。

  呂不韋走到地圖之前,一一查尋著。

  “趙爽退軍之後,渡河北上。如果他不是想要與龐煖軍會和的話,隻有北上塞外。”

  說這話的時候,便是呂不韋自己,也泛著疑惑。

  “相邦,塞外不似關中,補給短缺。我大秦又有重兵,駐守各鎮。趙爽想要輾轉數千裏,回到趙境,幾無可能。”

  匈奴與趙軍的關係,甚至比秦與趙更加險惡。塞外地廣人稀,城池稀少。便是野戰不勝,依然可以持弓據守關隘,引弓射殺。

  這是一條絕路。

  便在此時,門外響起了腳步聲,呂府的侍衛將一份緊急的軍情送了過來。

  呂不韋打開一看,麵目上的愁容重新凝聚。

  “重泉附近的守軍來報,發現了趙爽軍的蹤跡。斥候查探,他們走的是槐穀道。”

  槐穀道?

  在場所有的人都麵帶疑惑,這槐穀道是怎麽回事,地圖上並沒有描繪,他們所學的典籍中也沒有記載。

  “去查!”

  ......

  鹹陽王宮。

  已經入夜,王宮之中燃起了燈火。

  一池碧水前,老者躬身跪著。王座之上,秦王拿著手中的竹簡,放了下來。

  “麃公勞苦功高,又要整頓鹹陽軍務。寡人夤夜召你前來,你一定很奇怪吧?”

  “王上但有所命,老將萬死不辭。”

  秦王攤開了桌案之上的竹簡,這是一份舊有的典籍。

  “相邦在高陵各道布置了重兵,想要攔住趙爽,將之圍殺至死。”

  “可是趙爽卻從槐穀道退兵,越過了高陵的重軍,甚至剛剛越過了重泉。”

  麃公抬起了頭,麵露疑惑。

  “這...”

  “寡人翻閱宮中典籍,發現這條槐穀道乃是更元十年,討伐義渠之後,修得一條舊道,早已廢棄。”

  “我大秦之中,尚沒有人知道此道,一個趙將是如何知道的?”

  秦王的疑惑並不止於此。

  “還有,這趙爽之前偽造調兵的命令,騙過了一路之上所有的關隘的守將,行至鹹陽附近三十裏,又是如何做到的?”

  “這...”

  麃公的臉上流滿了汗水,卻麵臨秦王的一聲質問。

  作為四朝老臣,麃公自秦昭襄王就在秦國受到重用,以前在呂不韋、昌平君、華陽太後這些勢力中,一直不曾站過隊。

  可這一次,不同了。

  “麃公認為寡人不該問你這兩個問題?”

  “老臣不敢!”

  麃公低下了頭顱,躬身而道。

  “那麃公可否為寡人解惑?”

  “我大秦之中,一直有著一股勢力,不滿呂相把持朝政。這股勢力隱藏在暗處,難覓蹤跡。”

  “你是說昌平君?”

  以前的秦王不露鋒芒,可此刻殿中,他的話語猶如鋒刃,他的目光更是讓麃公不敢直視。

  “不,昌平君為首的出身楚國的一派勢力,首鼠兩端。而這股勢力,隱藏得更深。”

  “所以他們勾連外敵,與聯軍勾結,為趙爽提供方便,便是為了等他攻破鹹陽之後,除去呂不韋。”

  “恐怕不止是如此!”

  麃公的話語就此止住,身為人臣,接下去的話,他便不可以開口了。

  “如此說來,如今事敗,他們是不會容得趙爽再活下去了。”

  久經戰陣,可鹹陽城外那一戰,卻是震驚了大秦內外諸多將領。

  麃公緩緩一語,抬起了頭。

  “隻是看來,這個趙爽似乎早有後招。更讓老臣無法理解的是,這個趙爽好像對我大秦軍政十分了解,甚至知道這條即使是我大秦將領也不甚了解的舊道。”

  “看來趙爽的身上,還隱藏著許多的秘密。”

  .......

  “太王太後,這麽著急將我找來什麽事情?”

  “這次的事情,你有沒有參與?”

  華陽太後麵目含霜,一雙眸子十分冷徹。

  “什麽事情?”

  “還跟我這裝糊塗!”

  華陽太後一聲高喝,怒音震震。

  昌平君心中驚懼,拱手而道。

  “太王太後放心,臣沒有參與。隻是有幾個跟臣關係不錯的楚國出身的官員,他們攪進了其中。”

  “這還叫我放心!”

  華陽太後怒意未止,卻聽得昌平君言道。

  “太王太後放心,趙爽活不了,那幾個官員,我也處理了。”

  華陽太後眯著眼睛,看著昌平君,看得他不敢有所動作,聲音中帶著冷意。

  “在鹹陽城外,趙爽就應該死了。可他現在死了麽?”

  “這.......”

  “呂不韋要是這麽容易對付,這麽多年了,還輪得到你動手。不要被人當槍使了,還不知道!”

  .......

  “我大秦的道路,倒像是給他修的一樣。”

  相邦府中,呂不韋得到了槐穀道的信息之後,怒聲言道。

  在權力的漩渦之中沉浮多年,呂不韋已經敏銳的察覺出了那隱藏在暗中的殺機。

  在場的將領與幕僚皆是聰明人,都聽出了呂不韋口中弦外之音。

  “相邦,看趙爽的行軍路線,他似乎不是想去臨晉關。”

  “如今聯軍退守河東,趙爽怕是早就料到了。”

  “大河沿岸,如今趙爽想要與聯軍會和,能夠走的隻有一條路。”

  呂不韋摸了摸胡須,眼眸中帶著一絲光澤,緩緩言道。

  “龍門渡!”

  一眾人半跪了下來,呂不韋的目光看向了身旁持劍的衛莊。

  “將這個趙爽帶回來,我要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