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封爵
作者:浪得虛名      更新:2020-03-05 15:07      字數:2599
  閱兵大典最初便是由常宇提議,目的有三。

  其一,振軍心穩民心,其二,加強皇權影響力,其三論功欣賞,也是最重要的一環。

  從數月前的太原保衛戰到後來的寧遠大戰再到保定府勤王之戰,還有剛剛結束的韃子入關之戰,明軍參戰將士多大數十萬,輾轉多地行程數千裏,拋頭顱灑熱血,無數將士犧牲了性命,才守的北五省平安,免去大明亡國之危。

  這其中有多少將士浴血奮戰,戰死的要善後,活著的要嘉獎!

  朝廷不能寒了他們的心,因為南邊戰亂還需要他們賣命,所以崇禎帝決定來個大手筆嘉獎這些有功將士。

  內憂外患,國之不幸,然又幸有諸位舍身衛國,朕甚感激,當以論功行賞……崇禎帝起身走到點將台北緣,看著台下眾武將發表一番簡短卻情真意切的演講,隨即令太監王承恩宣讀獎賞名單。

  點將台下寂靜無聲,所有人都在側著耳朵傾聽,封賞名單由低往上,有普通士兵作戰勇猛的提拔為小旗,總旗,把總等低級武官的,亦有一些中等武將晉級,其中當以原大同總兵薑瓖的部將楊振威為最。

  其補大同總兵,授鎮朔將軍(宣府掛印)可謂完全頂了薑瓖的缺!身價瞬間可與周遇吉,黃得功平起平坐了。

  突如其來的幸福讓楊振威自己都驚的目瞪口呆,很顯然他自己也沒想到一下升級這麽多,但轉念又想到當初小太監暗示他的話,好好幹,薑瓖的位置還空著呢,心下頓時感激不已。

  其實要知道他這數月見也的確很賣力,從大同到太原又跟著周遇吉到保定府到京城又追清軍南下,數千裏輾轉任勞任怨,而小太監也沒食言,終於將其推上去了。

  而和他一樣辛苦的何成新原本隻是個參將,如今也被升職副將,加授信武將軍,堂堂正四品武將。

  餘下,周遇吉部秦鬆旺,高亓,黃得功部手下翁之琪等八部將皆有升遷,幾乎是人人都有份,人人都有肉吃。

  便連一直掛空職的投誠降將郝搖旗也因軍功赫赫,授明威將軍,上騎都尉,參將銜受李岩統。

  還有一個出人意外的,在太原受傷被俘的劉體純,此時傷勢已愈竟也被封了個參將,同樣在李岩手下聽令。

  王晨恩每念到一人,得封賞的武將便會到台下謝恩,台下便會有太監授其冊書,印符等物。

  不過這些都是開胃菜,真正的重頭戲還是看如何封賞那些軍方大佬,如吳三桂,周遇吉,黃得功這些人。

  ”李岩向前聽旨“點將台上王承恩一聲清嘯,台下兩側文武立刻坐不住,失身竊語,來了,來了,重頭戲來了。

  李岩匆匆出列,至台前躬身拱手:“皇上萬安,臣,李岩接旨”。

  “皇上有旨,李岩上台聽封”王承恩話音一落,台下文武低聲驚呼,看來封賞不小啊,議論間,李岩謝恩匆匆登台,至崇禎帝座前跪拜:“臣,李岩叩見皇上”。

  崇禎帝起座至其身前攙扶:“卿有傷在身,平身”李岩叩拜謝恩。

  “李岩剿匪平亂有功,授總兵官印,加太子太傅,進封柱國……”

  台下頓時嘩然不已,年初便聞崇禎帝為嘉勉有功武將,學前朝開設武職八柱國,與文官並列。

  近千年來柱國為文官巔峰,無數人夢寐以求,亦有武職低文官一籌,但至元明已成虛銜且多是死後追贈。

  武柱國在曆史上曾經璀璨一時,西魏時便有威震天下八位柱國大將軍!史稱八柱國,其中李淵的祖父和外祖父都名列其中。

  如今,崇禎帝也要搞個大明版八大柱國大將軍!

  隻是誰也沒想到第一個竟然是李岩,一個賊軍軍師投誠朝廷不過幾個月的年輕人。可就是這個年輕人,投誠之後從太原千裏馳援關外,又在保定府勤王大戰時掛帥,指揮北部兵馬與李自成死磕,終將其擊潰,擋住了闖賊大軍的北上之路。

  後其隨同小太監南下追清軍,在香河一戰幾乎全軍覆沒……一路協助小太監運籌帷幄又能獨當一麵是個少有的帥才,且其賞罰分明,軍紀甚嚴。

  “臣,謝恩”李岩激動的渾身發抖,接過冊書金印都不知怎麽下的點將台,便被其麾下諸將圍在一起歡呼,吳三桂等大佬也近前祝賀不斷。

  隨後周遇吉被點名上台受封,台下文武又屏住了呼吸,任誰都知道他戰功赫赫,太原若非他拚死守住,隻恐當時闖賊已率數十賊軍走西路打到北京城了,隨後其又是千裏馳援東進拖住劉芳亮,在保定府勤王大戰出了大力氣,還有之後的京城保衛戰,南下追擊戰,其一直都是常宇麾下的主力戰將。

  “加柱國,封定西伯賜建府邸,禦賜建軍功牌坊”。

  靠!台下立刻又炸了。

  雖說柱國牛逼,等於武官官銜坐到了最高頂,但加爵才是最讓人眼紅的,因為可是光耀門楣福蔭後代,萬古流芳的大喜事。

  曆代加爵都要麽是社稷有功,要麽就是有天大的戰功,僅以大明朝來說,封地那些公侯伯,多是太祖開國和成祖奪權時的戰將,往後幾代幾乎沒有是因戰功封爵,受封的大多都是某個皇帝的小舅子大舅子,老丈人,都是些沒啥含金量的。

  可眼下周遇吉竟然被封爵了,雖說起其戰功赫赫,但誰也沒想到其竟然被封爵了,台下羨慕聲不絕,亦有人即便怎麽掩飾也還露出了眼紅之色。

  你以為是唯一,其實隻是開始。

  隨後便是黃得功,加柱國,太子太傅,靖南伯(曆史上這個時候,黃得功加爵靖南伯)

  操,這廝也配?台下文武喧嘩之際,有幾個人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羨慕嫉妒恨,眼紅的能噴火,吳三桂心機深尚還能忍住,高傑,劉澤清幾個已是低聲破口大罵了。

  黃得功當然配了!

  賊軍北上時,崇禎帝下令各部勤王,誰來了?

  除了乖寶寶唐通外,至於黃得功來了,雖曆史上他來遲了,但這次他適逢其會,成為常宇麾下得力戰將,能力不敢說頂尖的,但是敢打敢拚就憑這一點已甩開很多大軍閥了。

  “薊鎮總兵唐通聽封,加柱國,封定西伯!”

  台下很反常,文武百官多愕然。

  如果說周遇吉和黃得功被封爵雖意外,但卻還能理解,畢竟這數月間北五省兵禍不絕,多虧了兩人力挽狂瀾,可唐通……雖有戰功,但還不至於被封爵吧。

  所以很多人都意外,甚至連唐通自己都意外!一臉懵逼的謝恩,悄悄看了旁邊小太監一眼,見常宇對他笑了點了頭,心中感激不已,知是小太監使的力。

  一口封了三個伯爵,而且還包括唐通這個戰功並不太顯著的大將,讓百官訝然不已,台下已顯得喧嘩,但崇禎帝穩坐點將台,笑而不語也不嗬止。

  其實曆史上,崇禎帝在滅國前一口氣就封了好幾伯爵呢,劉澤清,吳三桂等都在其中,目的就是讓別人來救他。

  隻可惜,那當口,就是封侯也沒用,含金量不足。

  可如今不同了,足赤金。

  至於封唐通為定西伯的原因,雖然文武百官有很多人想不通,可常宇和崇禎帝都清楚的很,那就是乖巧聽話。

  大明此時最需要的就是忠誠和聽話的人。

  所以封賞唐通,亦有千金買馬骨的意思。

  聽話,才有糖吃。

  “吳三桂,登台聽封”喧嘩之際,王承恩高呼,台下頓時寂靜一片,所有人齊齊望著疾步登台的吳三桂。

  此人是當下大明實力最強的軍閥,且月前寧遠一戰,破大明數年邊戰必敗的困局,其影響力和影響意義都非比尋常,便以此之戰,加上皇帝要拉攏他,隻怕封賜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