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等
作者:浪得虛名      更新:2020-03-05 15:01      字數:2274
  被人群圍住的有十餘人,除了幾個滿麵風霜的錦衣衛,還有數個壯漢,當先一個中年男子騎棗紅馬,手握春秋大刀生的麵紅莊重,蓄有美髯,這不就是活脫脫的關二爺麽。

  關二爺旁邊馬上一人身形相對單薄矮小,年紀略輕,眼神卻異常淩厲,見屠元時皺了下眉頭,見吳中時卻突然眯了眼。

  其餘三個皆是二十出頭的青壯小夥。

  常宇霍然想起了一事,頓時哈哈大笑,引的諸人目光投來。

  “參見廠督大人”原本幾個正在嗬斥圍觀百姓讓路的錦衣衛一見小太監,趕忙下馬施禮。

  馬上那五人,見狀也是匆忙下馬跪下:“草民陳王廷,陳汝信,陳所樂,將發,邢喜懷拜見廠督大人!”

  沒錯,當代的武技大家,陳式太極拳的創始人,陳王廷及北派太極第一代宗師將發被小太監給搜羅過來了。

  作為格鬥高手,常宇生來崇武,前世挑戰各國高手,穿越過來後也要與當時高手切磋一番,加上正值亂世,自也要網羅一批江湖好手為己所用。

  所以在他到太原之後,便密令錦衣衛去尋那個耳朵都聽出繭子的大宗師陳王廷,隻要尋到他,另外一個宗師將發和他形影不離,自也手到擒來。

  陳王廷所在的陳家溝屬懷慶府,剛被劉芳亮攻占,兵荒馬亂,幾個錦衣衛冒著危險入境,去尋那絕世高手,終於功夫不負所托,時隔一個多月,終於風塵仆仆的送到小督主跟前。

  眼見十餘人滿麵風霜,常宇雖心下大喜,技癢難耐也不得硬生生的忍住,令鐵柱掏出幾十兩銀子賞了那幾個錦衣衛,一路風餐露宿冒險尋人很是不易。

  錦衣衛接過銀子,千恩萬謝。

  小太監有令親衛送陳王廷等人去巡撫府休息,以貴客待之,不得怠慢。

  “那倆人似是不凡,氣息內斂,應是內家拳高手”去總兵府的路上,吳中沉聲說道。

  “高個求,老子一拳一個,雙拳一對”屠元雙拳揮舞學常宇平日練拳的樣子對著空氣嗖嗖嗖打了個組合拳,一臉不屑。

  吳中翻了白眼,不想聽這貨說話。

  小太監卻樂的哈哈帶笑,看著屠元:“待會吃多點,晚上給我狠狠揍那倆人,看著不順眼”。

  屠元使勁點點頭,覺得自己渾身都是力氣,忍不住又打了幾拳,嘴裏還嗖嗖嗖的配音,吳中握刀的手,青筋暴起。

  總兵府,吳三桂正和李岩,唐通三人喝茶等候小太監,相談甚歡,聽的親兵通報,三人趕緊至門前相迎。

  “吳總兵整個精神煥發,可是有大喜事”常宇坐下,端起你青瓷茶杯聞了一下,雀舌,好茶!

  “昨日大捷,多年少有,如若不差今兒皇上便可知曉,定是龍顏大悅,吳總兵自然是開心的嘴巴合不攏了”唐通在旁笑道。

  吳三桂苦笑搖頭:“大敵當前,末將愁眉苦臉倒還差不多,不知督主大人從哪看出個喜氣來著”。

  “水來土掩,兵來將擋,吳總兵愁個啥,苦個啥”常宇招呼諸人入席,自有下人上了飯菜。

  戰時禁酒,諸人以茶代酒敬李岩。

  “多爾袞大軍駐紮在寧遠百裏之外的鬆山堡南,虎視眈眈卻駐足不前,一夜之間,十餘股探馬進入寧遠周邊”。席間吳三桂匯報軍情。

  他是在等,小太監皺了眉頭,至於具體在等什麽一時間猜不透,但絕對是等一個時機。

  “以不變應萬變,不管他等什麽,咱們等他來便是”。

  一頓飯,幾人議定,原本戰術不變,常宇在西山藏兵,吳三桂和唐通守城,李岩率其部在外機動打援,駐軍中後所,進可支援,退可為山海關守門,嚴防清軍切斷寧遠和關內的聯係。

  “山中有賊,很是不平靜,李將軍駐守中後所若是閑來無事,不妨山中走走”小太監輕笑夾菜,李岩微笑點頭。

  “中後所本是一屯兵所,城不大但夠結實,你部萬餘駐紮其中又有野戰炮數十門,清軍若想啃掉,沒個數倍兵力根本吃不下,但他若圍寧遠城,自是抽不掉那麽多兵力去圍你,且山中那些賊人招攬過來在外遊蕩或有大用”。

  李岩跟著賊祖宗混了數年,對付這些賊子賊孫自有辦法,聽吳三桂說山中至少有賊十餘股,人馬近千,多是之前邊軍潰勇,若招攬為己所用,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說者看似情真意切,聽者皆心中翻白眼。

  潰軍落草,早已無法無紀,無戰力可言,搖旗呐喊尚可,指望他們衝鋒陷陣純屬做夢,且若真的如吳三桂所言那麽不可小覷的力量,為何他經營寧遠數年卻不招攬。

  當然李岩還是對自己有信心的,山賊在其他人手下聽令或許是累贅,但在他下便會決然不同。

  和清軍一樣,吳三桂也派出大量斥候嚴密監視清軍大營的動靜,這暴風雨的前夕,大家都在耐心的等待,忍耐!

  四人邊吃邊聊,終於水飽飯足,計議已定,傳令狙殺清軍探馬,卻要故意露幾條魚過去,讓他們搜集些明軍想透露出的消息。

  鬆山堡早已廢墟,兩年前和錦州城成犄角之勢的鬆,杏,塔三城堡被清軍攻下後直接毀掉。

  如今廢墟成堆,入眼瘡痍,即便積雪傾覆,但那廢墟之下數以萬計的大明英魂可曾瞑目?

  廢堡南十裏,多爾袞的大軍便駐紮於此,帳篷延綿十裏望不盡頭。

  似乎又要下雪了,多爾袞站在帥帳門口遠望正南方的天際,伸出一隻手,看著掌心濕漉漉。

  既來之,則殺之,寧遠城要平,吳三桂要殺。

  隻是推城殺人之前他還有一件事要搞明白。

  吳三桂是設了個連環套,自始至終都在騙自己,騙自己改變路線調轉馬頭,騙自己送了一支先鋒騎兵給他吃。

  還是說他原本乞師是真,突襲阿巴泰隻是另有緣由。

  如果是個套,他接受不了自己被人如此欺騙戲耍,更想不明白吳三桂為什麽要這麽做,對他有什麽好處,哪有故意引火燒身把大軍引到自己城下,何異於自殺!

  如果另有緣由,那這緣由是什麽。

  這一切很快就會水落石出,他在等北京城那邊的消息,假若高第真的造反了,北京那邊不可能沒有風吹草動,反之,那就說明吳三桂在設套,至於他為什麽設這個套。

  也許是活夠了!多爾袞隻能替他想出這麽個理由。

  當然他駐紮於此,倒也不是傻等消息,大軍一路風雪急行軍需要休整,阿巴泰先鋒盡失他雖怒不可遏,但也給他敲了個警鍾,越是這時候越要沉住氣。

  休整軍隊,穩定軍心,派出大量探子把寧遠城裏裏外外摸個清楚,等到士氣,戰意都達到巔峰的時候,他將對吳三桂和寧遠城發出致命一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