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怒喝
作者:浪得虛名      更新:2020-03-05 15:01      字數:2062
  吳三桂眼見小太監一臉笑意,風輕雲淡的樣子,忍不住道:“督主一副胸有成竹勝券在握,這番氣度末將確是不如,但這是場仗其中艱辛你我二人皆知,僅靠那虛無縹緲的自信是打不贏的,最終靠的還是真刀真槍真家夥”。

  常宇輕笑微微點頭:“有句話說絕對實力麵前一切陰謀詭計都是扯犢子,但吳總兵可別忘了,清軍較之我等整體實力可並非有多大的優勢,兵力我軍雖比其稍遜,但依城為守旗鼓相當,二來,清軍冒著風雪長途跋涉人疲馬乏,而我等以逸待勞,整體來說各有優劣,這個時候就是玩計謀,玩戰術了,誰玩的陰誰就贏家”說著嘿嘿陰笑:“世人皆說我們太監陰的很……嘿嘿嘿”。

  吳三桂尷尬一笑,心道你他麽的扯什麽陰陽鬼,當年洪承疇率八總兵十三萬人馬和皇太極幹了兩年,什麽伎倆沒用過,最終還不是一敗塗地!且當時內有錦州城,外有鬆,杏,塔,三城堡裏應外合,還不是被清軍逐個擊破,潰不成軍,八總兵四下做鳥獸散。

  而寧遠不過關外孤城,東西南北兩百裏無援,你耍詭計能耍出個毛花樣來,最終還不是像袁崇煥那般死抵硬扛。

  扛住了是民族英雄,扛不住千古罪人。

  常宇察言觀色,冷笑一聲:“吳總兵,滿清幾次入關你可還記得?”

  吳三桂微一沉默:“總該有四五次了吧?”

  “崇禎二年,七年,九年,十一年,十五年,這十五年間總計五次,每次入關燒殺掠奪,無惡不作,殘害我大明子民每次數十萬計,僅崇禎十一年第四次入關時攻占濟南,戰後情理城內屍體,竟然多達十三萬具,掠走人畜數十萬計。

  然則明廷集合大軍每次圍剿,動輒數十萬兵,卻“援師無一矢相加”跟著清軍後邊好似隨侍一般,可恥的是清軍竟趁機在大明境內解鞍牧馬長達月餘,而這期間明軍竟隻是遠遠看著,無一人敢向前,吳三桂本督問你,可不可恥,生而為人,為大明子民,為大明將士,這特麽的可恥不可恥,別說大明自從建國以來未有如此之恥,便是我漢家千百年來可有此等恥辱!爾等為將,知恥不知!”

  常宇愈說愈激動,竟難自持,起身怒喝!

  院外吳中放下手中弓箭,回頭望著房內。

  吳三桂又羞又驚,驚的是小太監翻臉如變天,剛才還一臉輕笑,轉眼之間,義憤填膺!羞的是常宇所言句句屬實,身為大明軍人,真他們的丟人現眼!

  “當然……”常宇長歎一聲:“身為軍人以服從軍令為天職,隻怪那些掌印的個個無能至極,草包又窩囊”。

  清軍第五次在阿巴泰率領下入關掠奪,清軍占臨清,明軍遠走威縣,清軍河間,明軍遠走山西並且沿途掠奪與賊無異,清軍到了青州,兗州時,薊遼總督趙光卞卻駐兵千裏之外的良鄉。

  北返時,車駝綿延300餘裏,渡盧溝橋,曆時幾天尚未過完,明將劉澤清、唐通、周遇吉、黃得功等勁兵猛將都集中通州,督師周延儒不敢說一句堵擊的話,從早到晚,閉城不出,還編造“捷報”給崇禎帝,等到清軍出邊,唐通、白廣恩等合兵進攻,結果被殺的大敗。

  將熊熊一窩!大明朝後期便是出了太多這種貪生怕死的草包窩囊廢,帶出一幫貪生怕死的兵馬,把大明朝最終拖死了。

  “可是吳三桂,你若做這種人,本督看不起你!此番一戰不管是硬抗還是伐謀,本督隻希望你率領將士能敢打敢拚打出大明男兒的血性,也不枉為人,不枉為臣”

  常宇一字一句的咬牙切齒看著吳三桂道。

  吳三桂恐慌:“督主此言誅心,末將世代為明將,忠明一朝,忠心可鑒!”

  “隻忠可還不行啊”小太監一聲歎息:“國家真值危難吳將軍正值壯年,正是轟轟烈烈大幹一場的時候,何不學那嶽武穆,收複河山,壯我大明,做一個仰不愧天俯不愧地的大明英雄,便是與你吳家將來封個王侯將相光耀門楣受世人敬仰也未嚐不可……”

  小太監又開始了洗腦,而吳三桂此時可謂五味雜陳,卻竟然慢慢滋生出一股豪氣而後心神劇烈的澎湃起來,好似看到自己的將來力挽狂瀾抗擊滿清,收複河山立了不世之功,封了異姓王……

  當然他更對小太監另眼相加,從沒想過一個太監會肩負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那種抱負!這人將來必有大為。

  若真同他齊心合力,聯手退敵,建不世功業,未來吳家前途可期!

  一日千箭,吳中勉強射完,雙臂已發軟無力,渾身熱汗濕透,剛要回房換衣,突然聽大堂內呼喝聲起,頓時大驚,怎麽打起來了,急忙奔了過去。

  翻手抽刀一腳踢開房門,卻見常宇和吳三桂身著單衣麵紅耳赤,正拳來腳往打的不開交,見吳中進來,手中有刀,便連忙停下:“和吳總兵練練手,要不你也來玩玩”。

  原來二人聊的興起,突然英雄惜英雄,文人相惜詩詞互贈,武人相惜拳來腳往,一時技癢便比試起來。

  “督主身上有傷,怎可……”吳中看著小太監心中恨的直咬牙,我特麽的剛練完箭手腳發軟過去和他打必輸無疑,豈非更顯得你高我太多。

  吳三桂聞言一驚,頓感不妙,剛才太過興起,一時忘記常宇有傷在身,隻是……他剛才拳勁剛猛利索,哪裏是個受傷的人!

  “督主家傳內功對療傷一途有神效,此時應也好了八九”吳中一直堅信常宇會內功,見吳三桂臉色愧疚,便開口說道。

  吳三桂果真來了興趣,不料小太監一副世外高人的樣子:“祖上得一遊方道人所受,傳至本督這代僅剩皮毛咯,不說了,不說了”

  既然他不願說,誰又敢逼他說。

  ……………………………………………………………………………………………………………………………………6

  票票,求推薦票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手機版閱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