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娓娓道來
作者:浪得虛名      更新:2020-03-05 15:00      字數:2646
  眼見常宇以剪刀自戳,崇禎等人大驚,太子朱慈烺更是驚慌失措,手忙腳亂要幫常宇止血:“你這是作甚,這是作甚啊?”

  “小的為證清白”常宇勉強一笑,突的拔出剪刀,在血噴之際,用手按住!

  崇禎眉頭緊皺:“證清白?你此時作假為時已晚了吧”。

  “皇上過會便知其意”常宇苦笑:“卑職天生異稟,傷口愈合快於常人,且幾乎不留傷痕,並非小的欺君,實在是如此!”

  天生異稟,崇禎大驚,太子和王承恩也是一臉驚奇,看著常宇剛剛還在噴血的傷口,此時竟然不在外滲。

  竟有此等奇事?崇禎好奇心頓起,先前怒氣已然消失不見,他出身帝王之家,乃九五之尊,耳聽目染各種奇人異事數不勝數,甚至各路‘神仙’都見了不少,然則後來均證實乃江湖騙術,此時聽聞內宮竟有如此之人怎能不感到好奇。

  而相比崇禎而言,太子的內心就是無比震撼了,因為他告訴崇禎的那個神仙托夢,實則是常宇告知他的,此人得神仙托夢,又身負異稟,這,這,真的有這麽巧合的事麽?

  朱慈烺看著常宇的眼神已經慢慢開始變化。

  “最多一炷香,皇上便可知曉卑職所言真假”常宇以衣帶纏住傷口,把衣服重新穿上,跪服在地。

  崇禎臉色變了又變,終於莞爾一笑:“起身,賜座,朕有話問你”

  變臉比變天還快啊,常宇心中歎息,起身謝座:“皇上請問,小的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崇禎點頭:“朕召你回京便是要你的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把你在京外所為,事無巨細一一道來”。

  “是,皇上,皇上想先聽那一段?太原之戰麽?”常宇道,其實他離京之後所為,大部分都以密信告之崇禎,且他也知道崇禎從其他方麵已知曉他所為。

  “不,從頭道來,從你出京之後一一說起”崇禎落座,示意王承恩給各人續茶。

  常宇喝了口茶清了清嗓子:“小的與吳指揮使出城之後,直奔常宇而去,因為押餉而行,不敢大意,所以前後布置數道探馬先行……”

  月黑風高,寒風刺骨,常宇在溫暖如春的乾清宮內和皇帝太子侃侃而談,而在皇宮外卻有一人在喝西北風。

  那就是倒黴的錦衣衛指揮使吳孟明。

  錦衣衛是皇帝親軍中的親軍,吳孟明自然也是心腹中的心腹,這次應召回京麵聖,他雖進了皇城,但卻沒接到立刻麵聖的口諭,隻得在皇宮東華門外的護城河邊等待應召。

  因為不知何時被召麵聖,可憐的吳孟明隻得候著,甚至連英國公等人相邀他去草欄場嗨皮的時候他都婉拒了,就那樣傻了吧唧的在東華門外吹冷哼。

  夜深人靜,皇宮外僅有當值的親衛軍來回巡視,其餘不見一人,因為皇城內的太監宮女們幾乎都去了草欄場尋樂子去了。

  “大人,天寒難忍,又不知皇爺何時召您,不若先去東廠的衙門坐一會,避避風寒吧”一個隨侍小聲說道。

  東廠衙門有二,外邊的衙門在皇城東邊的東廠胡同,是為對外辦案之地,而皇宮內也有一個衙門是對內辦公之地,稱為內東廠,就在東華門外,尚善監旁邊。

  吳孟明有些心動,扭頭看了一眼不遠處的內東廠衙門,見其黑燈瞎火不見一絲亮光,心中暗想,東廠擱置餘年,常宇又一直在外從未回衙門辦過公,自己此時過去略顯不適,於是搖頭否決。

  “那不若咱們就去進皇宮,在乾清門外的值所躲躲風寒吧”

  乾清門外的值所其實就是那些當值勳貴的臨時辦公室,隻是此時這些勳貴都去了草欄場,空無一人。

  吳孟明還是搖頭,理由很充足,皇宮豈是隨意進入的。

  眾所周知,入夜之後皇城落鎖,皇宮亦是如此。

  皇城是皇帝的帝國大廈,皇宮是帝國大廈裏的家和辦公室,戒備更是森嚴,不隻牆高城厚,四周還有寬達數十米的護城河,四門緊閉後,隻有親衛中親衛錦衣衛在內當值也就是錦衣衛中的大漢將軍!

  但皇宮又分前宮後宮,前宮是辦公區域和太子的住所,大漢將軍可以巡視當值,後宮是皇帝的一畝三分地,這一畝三分地天黑之後,除了皇帝外,任何帶把的人都不得入內。

  所以吳孟明即便是錦衣衛指揮使,沒有應召他也不敢踏足皇宮,哪怕隻是前宮!

  所以,可憐的吳大人竟然一時無處可去,就在東華門外的護城河橋上吹風,聽風,鼻涕橫流。

  “你說在宣府那王承胤竟推三阻四,若不是你當時沒帶銀子,豈非根本調不走一兵一卒?”乾清宮內,崇禎臉色鐵青,這種事常宇先前並未細說,隻是草草略過,隻說清了宣府欠餉,調兵近萬馳援太原,卻不知其中還有這內情。

  “應是如此”常宇回道。

  “豈有此理,賊子野心,他這是做賊心虛!”崇禎怒喝,要知道他先前得太子之‘夢’得知,王承胤通賊獻城,便起殺心,隻是苦於沒有證據,所以曾暗示常宇見機行事。

  “朕早有調兵旨意,他卻再三推阻,即使你到了宣府他依舊以軍餉之由推脫,朕正好尋了這由頭治他!”崇禎恨恨道。

  “皇爺不可啊”王承恩小聲急切的說道,他雖是太監不得幹政,但一直跟在崇禎左右,又是秉筆太監,深知此中厲害,若要尋找由頭拿王承恩那震動可大了,因為朝廷現在到處都欠餉,到處都調不動兵,你不解決兵餉,反而卻以此為由拿帶兵大將,那軍心可就糟糕了,影響太壞,太大,很容易出大事。

  “父皇三思啊”朱慈烺也趕緊道。

  哼!崇禎何嚐不知這其中厲害,隻是說氣話而已,此時已然恨得牙癢癢!

  “不勞皇上費心,臣在來時已把他拿了”常宇淡淡說道。

  崇禎三人一驚:“以何由頭?”

  “貪贓枉法,克扣軍餉,中飽私囊!”

  “可有實證?”崇禎趕忙問道。

  常宇笑了:“皇上,這時候能坐上總兵位置的有幾個幹淨的?”

  崇禎一怔,隨即一臉恍悟,然後又是一拍手:“以克扣軍餉之罪治他最為得當,一不會動軍心,二可殺雞儆猴!查,給朕一定查出他克扣軍餉之事”。

  “吳大人已經把他押回京了,錦衣衛一定會查出來的”常宇輕笑。

  “為何把他帶回京?”崇禎眉頭一挑,隨即看著常宇笑了笑:“你倒會扯虎皮”

  “是龍袍”常宇拱手。

  “哼,你呀你”崇禎搖搖頭,心中暗道,這小子是不想背王承胤這個鍋。

  也罷,這事本就做的牽強,不似薑瓖那般板上釘釘,朝堂之上會有很大的反彈,關鍵時刻還需他出麵壓製,這小子深知厲害又麻煩,索性就甩給他了,果然夠激靈。

  果然是皇帝,轉念之間就想通關節,隻恐吳孟明那廝還真以為常宇是擔心宣府是王承胤的地盤,為免麻煩才把他帶回京。

  “那薑瓖之事,不會也是這般吧”崇禎忽然想到常宇和衛景瑗以及吳孟明的密信奏折全是說薑瓖密謀刺殺常宇才被做了的,那內情是不是也是常宇故意碰瓷,或者如整治王承胤這樣先尋由頭,再查,查到哪就在哪定罪。

  “那薑瓖行刺之事卻是千真萬確,小的雖有殺薑瓖之心,但也不至於誣陷與他,他兩次三番動手卻正好給了小的捉了把柄,拿了證據,此事吳大人可作證,我倆剛進大同沒多久便一同遇刺,幕後隻是正是薑瓖!”常宇拱手道。

  “哦,你為何想殺那薑瓖?”崇禎突然很玩味的笑了一下,看著常宇道。

  …………………………………………………………………………………………………………………………

  喜歡本書的朋友記得收藏啊,預告一下,常公公要北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