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7章 八卦一下
作者:浪得虛名      更新:2020-09-12 00:47      字數:2381
  就在常宇在東流和黃得功幾個小酒喝著牛逼吹著其樂融融的時候,遠在數百裏外的武昌,一中年男子獨坐堂上手握一杯茶,看著桌邊那封信,陷入沉思。

  這中年男子就是坐鎮武昌擁兵自重的平賊將軍左良玉,史書對於其人最多的評價是橋橫自恣。不鳥張國維,看不起熊文燦不聽他倆調遣,氣死楊嗣昌。

  縱觀其軍旅生涯所作所為可以說與劉澤清之流不相上下,最常幹的事就是一邊當賊四處掠劫一邊和賊軍打仗,搶劫百姓掠奪婦女所做惡事比賊軍一點兒都不少,也因為給朝廷幾次下罪,卻因後來朝中無將可用又再次起用將功贖罪。

  但有一說一,他也是從賊軍作戰次數最多的將領,輸贏五五分,而且曾有一次大戰張獻忠射了對方兩箭還砍了一刀差點就要了張獻忠的命,當時老張扛不住了要投降,左良玉知道他一定是詐降還要繼續進攻,奈何被熊文燦阻止,否則,現在哪來的張獻忠入川做大。

  崇禎十五年(1642年),侯恂為督師發帑五十萬犒賞左良玉所屬部下,左良玉與李自成會戰於朱仙鎮,左良玉大敗,退至襄陽。開封再戰,左良玉不敢迎戰。李自成遂攻打襄陽,左良玉撤兵至武昌,左良玉向楚王要兵員、要糧餉,均沒得到補給,遂掠奪武昌包括漕糧鹽舶。到九江後擁兵二十萬觀望自保。後張獻忠克武昌,朝廷嚴令出兵,才出戰大敗立足未穩的張獻忠,收複漢陽。待張獻忠入蜀後,出兵收複武昌。

  也就是說,自前年起,這近兩年多的時間,左良玉就在武昌擁兵觀望,不造反也不聽令,我就靜靜的看著,便憑此就可知其牛逼的程度。

  介紹完左良玉的履曆後再說說他現在的所在地,武昌。

  很多人會把武昌和鄂州搞混,也的確容易搞混,因為鄂州古時也叫武昌,在很多時候出現了武昌叫鄂州,鄂州叫武昌的現象,別說普通人就是專家都一臉懵逼,以至有人會以為左良玉坐鎮的武昌其實在鄂州。

  細說這事其實和孫權有關,武昌之名始於東漢末三國初,孫權為了與劉備爭奪荊州,於公元221年把都城從建業(今南京)遷至鄂縣(今鄂州市),並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國而昌”之意,置武昌郡。這是武昌名稱最早的由來所以那時候的武昌其實是現在的鄂州。

  。那武昌的名稱為鄂州擁有,怎麽武漢怎麽又冒出個呢?這又還得從孫權說起。

  孫權改鄂縣為武昌不久,在現在的武漢市武昌的蛇山頭北麵築城,因長江對岸又是漢水(古稱夏水)的出口,故稱夏口城。當時的縣治設在金口(今江夏金口鎮)。南朝宋時夏口城是郢州江夏郡所在地,故夏口城又叫郢城。隋唐五代宋幾百年間,設鄂州郡江夏縣治所,夏口城擴建改為鄂州城,所以現在的武昌,那時候叫鄂州。

  直到元朝1297年改鄂州路為武昌路,江夏縣仍存。這可能是古夏口、鄂州稱為武昌的最早由來。明清朝為武昌府江夏縣,明朝武昌城內還設藩王府。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有關這兩個地方愛恨情仇,這裏不多贅述,但可以肯定的是,左良玉坐鎮的武昌就是現在武漢武昌,也就是建在江夏山(今蛇山一部分黃鶴樓所在)北麵的武昌城,後擴建,蛇山成為城中心山,山南腳下就是楚王府。

  城臨江而建,占地七八平方公裏,如今的武昌市中心都在其中,城高牆厚留有九門和北京城一樣,如今僅存的起義門就是當年九門中東南城門中和門,可惜的是在武昌起義後三年內作為“封建堡壘”其他都被拆掉了。

  加之滄海桑田,如今早已物是人非,不說原本古跡難尋,便是當年城南門外的鯰魚套(一條入江河)都消失不見咯,更別提當時城中的幾座風景秀美的湖泊也早成良田。

  與武昌城隔江相望的就是漢水(今漢江)和漢陽城,簡而言之,武昌的戰略位置太至關重要了,依山傍水易守難攻又可自足自給,也難怪坐鎮於此的左良玉有了想法。我愛

  而且隨著朝廷的局麵越來越惡化,左良玉這種想法也越來越強烈,拋去大環境不說,坐鎮武昌首先就會想到一個人,孫權。

  想到孫權就會想到三國鼎立。

  想到三國鼎立……嗯,坐擁二十萬大軍又有長江天險,何不……

  此時朝廷內憂外患,國庫盡空無兵無將,自己又何必當炮灰,左良玉的野心開始膨脹了,從一點就可以看出其野心痕跡,他開始修複楚王府。

  楚王府很值得一說。

  初代楚王叫朱楨,不是上海電視台的那個主持人,是朱元璋的第六個兒子,當年朱元璋打武昌時他出生在武昌,後來索性就封他為楚王。

  楚王的家務事很精彩,這裏就隻說末代楚王朱華奎,至於他到底是不是老朱家的血脈到現在都是個迷,因為他是遺腹子。

  後來宗室人前赴後繼的舉報他是並非前任楚王的血脈,其實是前任楚王他大舅子的孩子,這事一度捅到萬曆皇帝那要求徹查,然後朱華奎就重金賄賂當時的首輔沈一貫,結果就弄成了內閣和東林黨的撕逼戰,最後萬曆帝來了句,年代太久不查了,就不了了之,成了一段懸案,有興趣的朋友可去查閱偽楚王案,那是相當的狗血。

  其實在明朝這種假王假世子的事不少見,成化年間,韓王府的漢陰王就曾養育異姓冒充自己的兒子,事發後他雖已故還被削爵,而其一脈幾乎全部被處死。晉王府方山王的弟弟也幹過類似的事,養他小舅子的孩子說是自己的,事發也是死了一大群人,老朱家對血脈這事要求嚴的很,可偏偏在朱華奎這裏變得讓人摸不透。

  朱華奎身世不明,但其在位六十幾年,也活到了七十大幾,在古代絕對是長壽之人,若不是張獻忠打武昌殺了他說不定還能活,張獻忠雖凶惡但殺朱華奎卻讓人忍不住拍手叫好,為什麽呢?

  因為這貨實在該死,隻說一件事,王府富可敵國但在賊軍攻城前,城中官員齊聚王府求他捐餉,朱華奎指著堂上一個洪武年間禦賜的裹金椅子:“此可佐軍,他無有”意思簡單明了,要的話拿走,別的一分錢都沒有。

  然後張獻忠破城之後,抄了他的家,得金銀各自數百萬,裝了上百兩車,然後將朱華奎裝進籠子裏扔到長江裏去了。

  順便一把火將楚王府也給燒了,而左良玉在武昌經營這年餘竟開始偷偷的修王府,你說他想幹嘛?

  ……………………………………

  開始新篇章,走走票鼓勵一下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