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好戲開播
作者:小醫生大煩惱      更新:2020-12-27 09:29      字數:2251
  三天的時間悄然而逝,京京城各處的紫園同一時間開業,他們今天唱的主題是《忠烈李家將》!

  當然這個李家將就是改編自經典的楊家將,故事所有主角都被換了姓,名都沒變。

  《雙龍會》、《金沙灘戰役》、《七子去一子歸》、《李六郎調兵破天陣》、《昊天塔盜忠骨》……

  等等無數經典的忠義故事,被搬上了舞台。

  紫園今日所有的戲全部都是免費的,甚至是還免費提供茶水,瓜子、花生。

  在這年關降臨的日子裏,百姓們本就是無所事事,如今有免費的戲曲,而且還是紫園推出的,重點還不要錢。

  當即無數百姓紛紛湧入,原本他們是衝著免費的花生、瓜子去的。可是當他們進去之後,卻被這精彩的戲劇深深的吸引,無法自拔。

  一天的精彩演出之後,整個京城某在談論著忠烈李家將的故事!

  第一天沒有去紫園的百姓們,再聽到其他人的精彩敘述和評價之後,紛紛懊惱自己沒有去。

  結果第二天,天還沒亮,就已經有無數百姓在紫園門口等待著開門。

  因為是免費,而且戲劇精彩,哪怕是天還沒亮,就已經匯集了無數的百姓,烏泱泱的人頭,一眼忘不見頭。

  幾乎整個京城紫園都是如此火爆的場景,若是現在開始收費的話,絕對能賺個滿盆缽。

  隻不過這一次,楚二少並不是為了賺錢,他就是要讓這個忠烈李家將的故事,滿城皆知,全民熱議。

  由於每個紫園唱戲的進度不同,所以每個紫園每天所唱的內容不同。

  這也是楚二少要求的!隻有這樣才能夠,將滿城的百姓牢牢的鎖在紫園。

  最近幾天整個京城的百姓都在往返京城各個紫園,為的就是聽全整部戲曲的內容。

  不到如此,楚二少還將忠烈李家將改成了書稿,交給了說書的。

  讓那些沒有擠進紫園百姓,以及聽不懂戲曲的孩童也能夠聽聞這樣的忠烈故事。

  一時之間,“大郎替主把命喪;二郎無力而陣亡;三郎馬踏入泥漿;四郎失落在遼邦;五郎一怒當和尚;六郎隻身見高堂;七郎亂箭透心涼......”等等歌謠從一個個孩童的口中吟唱出來。

  如今全民沉浸在李家將抗匈奴的故事之中,就連對二皇子貪汙一案的關注度都直線下降。

  “陛下,現在整個京城都在吟唱忠烈李家將的故事。”趙忠稟告道。

  忠烈李家將本就經典,再加上楚二少砸下重金,不惜代價的推波助瀾,即使是守備深夜的皇宮之中都在流傳著李家將的故事。

  “是那小子搞出來的?”陛下放下手中的禦筆問道。

  “回陛下,此事卻與楚少彥有關!而且是他在後麵一直出力,推波助瀾才使的李家將的故事瘋狂的流傳。”趙忠查過楚二少的行徑,隻不過他不知道楚二少究竟意欲何為。

  “繼續盯著!這小子不會無緣無故請整個京城的人聽戲!他一定另有用意。”

  “是!陛下!”

  “你說這李家將,說的到底是哪位李將軍?”此刻在京城的酒樓之後,盡管已經很晚了,可是,酒樓的生意依然很旺。

  因為紫園的火爆程度,他們每天都加場演出,現在剛剛結束最後一場不久。

  得益於紫園的火爆,周圍的酒樓也深受益處。尤其是宋小胖在周圍開設的快餐店,以便宜的價格,快速選餐的方式,最是收歡迎。

  而一到晚上,火鍋店則是十分的火爆,此刻在火鍋店,剛剛看完今天最後一場的百姓們爭相議論道。

  “還真沒聽說過,哪位李將軍如此忠烈?可能是再下才疏學淺吧!”

  “在下雖然熟度史書,可是卻為沒有聽說過有位名呼李延平的李將軍!”

  雖然忠烈李家將的故事已經滿城傳頌,所有人都在稱讚李家的忠義。可是這位故事中的李延平,是哪位將軍,卻沒有人知曉。

  這段時間,也許是受到了忠烈李家將的影響,整個京城的李姓人氏,都不由抬起了頭,就連走起路來都仰首挺胸,走路帶風。

  甚至是還聽說,城南一農戶之家,貧困潦倒,本娶不起親,結果就因為他家姓李,不但接了親,還陪嫁了大量的財務。從此一舉脫貧,成為了小康之家。

  雖然這隻是道聽途說,但也從側麵反應了忠烈李家將的熱度。

  正因為李家將的熱度久久不散,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議論,探究這李將軍的原型是誰?

  “噓!你們小聲一點啊,我聽說啊,這李延平李將軍就是根據睿宗大昭皇帝時期李孝存李將軍父子的事跡改編二來!”也不知道是誰突然放出了這樣的消息。

  睿宗大昭皇帝是當今皇帝的父親,也就是二皇子的爺爺。

  那時候,老丞相正值壯年,雖然他還不是丞相之位,但是卻已經在朝堂上擁有很重的權柄。

  在睿宗大昭皇帝後期,李孝存突然以叛變的罪名被捕,李家上下全部都被斬殺,而當時主事的正是老丞相。

  此後壯年的老丞相便開始平步青雲,次年就已經穩坐丞相之位。其遷升的速度已經打破了曆史記錄,而且他也是曆史上最年輕的丞相,直至今日。

  當初楚二少給楊家將改姓也不是誰便該的,楚二少為的就是迎合這一件事!

  “什麽李孝存?李將軍?哪一位?沒聽說過啊!”

  “我記得,李將軍不是謀反被殺的嗎?他怎麽會是忠烈?”

  “那都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情了,誰能夠知道事情的始末?誰又能知道是不是冤案?”

  “冤案?應該不至於吧!這麽多年了,也沒見誰出來翻案啊!”

  “翻案?李家都死絕了!誰來翻案?鬼嗎?”

  “據說啊,當初負責緝拿、監斬李將軍的就是老丞相。隨後他便迅速地遷升,第二年就當了丞相!”如果把李將軍的死,和老丞相的晉升牽連到一塊的話,確實是容易讓人多想。

  “噓!禁聲!此事事關老丞相,被他聽到了,了就麻煩了!”

  幾乎同時,在京城的各大酒樓之中,都悄悄的流傳了這樣的傳說。

  睿宗皇帝執政的早中期,跟匈奴的關係極其惡劣,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戰爭,尤其是冬季更是多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