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投奔董卓
作者:南山兄      更新:2020-03-13 12:36      字數:2522
  虎牢關,已經插滿了十八路諸侯的旗幟。

  但聯軍士兵們並沒有多少喜悅心情。

  這隻不過是一座空的關城,而極遠處半空中懸浮的黑色煙柱,震動人心。

  帝都依舊在燃燒。

  諸侯心情也不好,他們率領主力部隊沒有停留片刻,便急行軍的姿態開始向洛陽進發。

  虎牢關距離洛陽並不太遠,大概有20多公裏。

  第二天。

  聯軍大部隊就全部匯聚到了洛陽。

  洛陽已經燃燒兩天了,無法進行拯救了。

  聯軍各部反而對於爭奪好的駐紮位置,還起了一些爭執。

  諸侯們多數是從洛陽走出來的一方豪傑,麵對滿目瘡痍焚燒殆盡的故城,十分憤怒。

  袁軍大帳。

  袁紹正在接見麾下的密探。

  “我爹他們有消息沒?”袁紹雖然麵無表情,但身體的顫動出賣了他此刻的心情。

  密探跪在地上,神情慚愧,“屬下無能,沒有找到老太爺他們,隻是……隻是打探到了董卓曾經派樊稠去殺全族的人。”

  “然後呢!”袁紹失魂落魄的站了起來。

  密探急忙道:“然後就是樊稠和家族人都失蹤了,家裏的府邸也被燒了,因此找不到絲毫痕跡。”

  已經派人去殺,又都失蹤了。

  袁紹迷茫,但多少升起一些希望,以這些消息來看,還沒死的可能性是有的。

  半個時辰後。

  十八路諸侯的會議在中軍大帳開始了。

  各路諸侯神情各異,沒有人主動發言。

  曹操麵相陰沉,這時候的他已經萌生了不為人臣的心,他感到袁譚的消失,肯定是有什麽事情發生。

  難道是袁紹早派袁譚秘密行軍狙擊董卓?

  若是救駕成功,袁紹就是天下第一功臣,民心人望滾滾而來。

  漢帝年幼無知,袁紹肯定執掌朝綱,袁家人心所向,成千秋霸業。

  同時,曹操也看出來各路諸侯都有割地稱王的苗頭。

  與各路諸侯鬥爭的話,收攏天下豪傑之心為己所用,就顯得極為重要。

  而想要收服豪傑之心,就要有巨大的聲望。

  因此,曹操認為袁紹就是在謀取這聲望,所以袁譚得病了肯定是假消息。

  此刻他已經落了後手,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要分一杯羹。

  曹操打定主意不能讓袁紹獨享,起身遍視諸人,道:“諸位,如今董卓畏吾等而逃,還在帝都作出此等喪盡天良的事情,人神共憤,天理不容。曹以為當乘勝追擊,誰願同往?”

  說到最後也是慷慨激昂。

  “我願同去!”孫堅馬上就站起來支持這個提議。

  然而,意外的是,竟然再沒有第二個人站出來響應。

  曹操麵色更加陰沉,看向堂上,“盟主?”

  袁紹吸了口氣,摸了摸胡子,道:“孟德此心,感同身受。但也要考慮一下更多的事情。”

  說到這裏,就對眾人道:“此番董卓遷都長安,實在出乎意料,如今糧草等物不齊,士兵奔襲近百裏也十分疲憊。因此追擊董卓,還需從長計議啊。諸公以為如何?”

  袁紹沒同意,他認為家裏人還在董卓手裏,去追的話,反而會被威脅。

  那時候,進兵,家族人就死了,就是不孝。不進兵,就是不忠,名望就沒了。

  唯一的辦法,就是從頭到尾都不去追趕,慢慢琢磨怎麽救人。

  曹操心頭一股火氣騰的一下就竄上來了,他認為袁紹是故意推諉。

  在他看來,此刻追擊敵軍正是最佳時機。而袁紹則是不想讓其他人參與,好獨享功勳。

  “盟主所言甚是。”

  十八路諸侯幾乎全部站了起來,齊聲道。

  曹操見狀,嘴裏差點噴火。心想爾等一群無能少智之人,袁本初早就派他兒子埋伏董卓去了!

  但諸侯的想法出奇的一致,他們並不願意離開各自的領地太遠,那樣的話,會給其他人奪取自己地位的機會。

  並且,沒有了董卓這個主要威脅後,諸侯們的心思已經起了變化。

  這些諸侯官場沉浮幾十栽,向上爬的過程中,彼此沒有矛盾是不可能的。

  孫堅冷哼一聲,不屑的目光看向所有人,“既如此,孫堅告辭了。”

  “孫將軍為何要走呢。”袁紹起身驚訝中挽留道。

  孫堅冷道:“我部幾乎損失殆盡,留在這裏又有何用?告辭!”

  “文台莫走!”曹操也未能挽留住孫堅,轉身之時,已經怒形於色,道:

  “董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押解百萬人口……。其名聲淪喪,而統轄的軍隊因挾民而散亂不堪,正是齊心勠力,一戰而天下定時。諸公何疑而不進?”

  眾諸侯紛紛說道:“孟德公,不可輕動啊。”

  “袁本初,盟主,你怎麽說?”操冷視道。

  袁紹故作沉吟一番,這才說道:“孟德,既然大家都這麽認為,還需從長計議。”

  “……。”曹操。

  此刻的他心意已決,決不能任憑袁本初做成這等驚天動地的大事。

  “豎子不足與謀!”

  曹操走出大帳後,立刻喝道:“夏侯敦、夏侯淵何在?點齊人馬,隨我去追殺董賊!”

  “……。”各路諸侯。

  “……。”袁紹。

  …………

  董卓裹挾著聖駕以及文武百官,正在前往函穀關的路上。

  由於道路泥濘,車駕行進的異常緩慢。

  天黑以後,不得不在荒郊野地露營。

  董卓雖然落座在溫暖舒適的大帳之中,但心神不寧,立刻派人召喚軍師李儒。

  “文優,如今我的兵馬散落於各處看管財物和百姓,若敵人來追,如之奈何?”

  李儒撚著他的小胡子,“太師,敵人大部進軍的話,又怎麽可能逃過我軍耳目。”

  “看目前的情況,不會出現敵人大部來追的這種情況。但還需謹防有人偷襲我軍,屬下以為,當留下一部分兵馬殿後。若是有人敢來追擊,給與當頭一擊。讓群雄知道丞相的厲害,則高枕無憂矣。”

  董卓深以為然,道:“既如此,就讓我兒溫侯,帶他的本部兵馬殿後。”

  話音剛落。

  進來一個侍衛,雙手呈上一份書簡,“啟稟太師,外麵來了一個使者,說是太尉官署募兵都尉張遼的部眾,送來了一封書信。”

  董卓拿過來看了看,便遞給了李儒,“你看此事如何?”

  李儒接過來飛快看了一遍,眼睛轉動中說道:“這個張遼,應該是昔日並州刺史丁原的人。後來大將軍何進為了加強國都軍隊勢力,從各州調遣軍官進京,此人也是其中之一。”

  “隨後又被何進派往北方募兵……。”

  李儒作為董卓的軍師,看起來做的功課很多,此刻又展現出了超凡的記憶力。

  隨後進言道:“張遼來投是太師人望的體現,不能拒絕。但他以前並非太師嫡係之人,用之還需謹慎。不如暫時歸溫侯統領,一起留下斷後。觀其所為,能力高低……再做任命不遲。”

  董卓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