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誰是王世子
作者:南山兄      更新:2021-02-22 20:22      字數:2671
  皇帝要有皇太子,大王要有王世子。

  其重要性,有時候還在帝王之上。

  畢竟有一個好的老皇帝不如有一個好的繼承人,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如果老皇帝的繼承人是真正打下來這天下的那個王者,就更加好的不得了了。

  人選已經呼之欲出。

  “嗯……。”袁紹在眾人期盼渴望的目光注視下嗯了半天。

  群臣伸長脖子,望眼欲穿。

  “我自有打算。”袁紹最終淡淡道。

  眾人差點閃了腰,一時間幾家歡喜幾家愁。

  田豐和沮授急忙去偷看荀攸等人,發現依舊神情鄭重不見有任何波動,真是太沉得住氣了,這樣的人都是可怕的。

  神策府旗下,謀士如雲,猛將如林,忠心耿耿,丞相直到如今,都未能哪怕在中層圈子裏成功安插眼線,就別說核心圈了。

  袁紹的心思基本是大白於天下了。

  多年以來,袁紹隻喜歡小兒子,說來也不意外。

  曆朝曆代都有這事情,也不是獨一份。

  然袁家長子袁譚,威震天下,可不是曆朝那些被廢黜的人能夠相提並論的。

  田豐和沮授頭頂有些冒汗。

  這消息,怕是不出半個月,就能夠橫跨萬裏之路,來到大公子麵前。

  大公子一怒,伏屍百萬。

  他們二個人作為核心軍師,計算過,如果大公子造反,恐怕一個月之內,中原地區就會全部改旗易幟,包括雍涼地區,荊州地區。

  但他們知道大公子是不會造反的,因為沒有說誰是王世子,也就沒有任何的理由。強行忤逆的話,就是暴君,桀紂,無論多麽忠心的下屬,心態都會改變的。

  百姓也不會堅定支持一個不孝忤逆的人。

  打天下,其實打的是人心。

  還有就是,立刻就是眾矢之的,孫策、劉備這些諸侯,都會群起而攻之。各地士族也會揭竿而起,維護倫常。

  然而,如果老皇帝死了的話,那理由就一大堆了。就算活著就禪讓,正當的理由也是一大堆,比如被其他兒子控製住了。

  所以,老皇帝一定是打算先不立世子,慢慢削弱自己最厲害的兒子,為其他兒子登基鋪平道路。

  袁尚激動,他大哥為王世子的話,恐怕現在就說出來了吧。

  荀攸這些袁譚的人對視一眼,神策軍的戰鬥力占整個袁軍的一半以上,大公子麾下產業的錢糧收入,是袁家的十倍。大公子的民心,大公子的聯姻。

  丞相的盛文德武出自何處,就算三歲小孩都知道。

  也就是說,袁紹的力量無法像劉邦、朱元璋這些開國皇帝一樣,是震懾不了袁譚的。

  隻要公開繼承人是誰,而不是袁譚,就有足夠的理由清君側,並取得百姓的支持。

  他們也沒有什麽好慌的。

  袁紹也不慌,他有很長的時間來為繼承人布局,並以君王的地位占盡優勢。有了決斷後,整個人的精氣神完全和以前不一樣了。豪情壯誌,王者之氣,相信登上王位後,更加收攏士族之心,為未來稱帝奠定基礎。

  ……

  公元202年,七月,袁紹稱王。

  袁紹出身汝南袁氏,故鄉極其四周十郡之地為封國。

  國號為‘唐’,稱為唐王袁紹。

  ‘唐’的國號,來源於唐堯。

  公元前2168年,繼承帝嚳皇位的青陽二世即帝摯,帝堯異母兄,帝嚳庶長子。因執政不善而降旨禪位於堯,帝堯改國號為‘唐’,當年為帝堯元年,建立了古唐朝。

  古唐的建立,也宣告了炎黃時代的結束,開啟了堯舜禹湯的時代。

  顯然,袁紹用這個國號,是有用意的。

  隨後建宗廟,拜祖先,立社稷。從此脫離人臣範疇,成為人君。

  加九錫,用龍攆,帶王冕,規製等同漢朝皇帝。

  稱王後的袁紹,大封自己的國內百官。

  審配為尚書令,逢紀為尚書仆射,許攸為中尉奉常。

  楊彪為相國、田豐為大理,沮授為禦史大夫,王朗為禦史中丞,司馬懿為大司農,高幹為衛尉、王脩為汝南太守。

  郭圖為黃門侍郎,辛評為郎中令,淳於瓊為虎賁中郎將,荀彧為尚書郎,荀攸為吏部郎。

  又大封武將:顏良為大將軍,文醜為驃騎將軍,張郃為車騎將軍,高覽為衛將軍。

  淳於瓊,蔣義渠,呂威璜,呂曠為四征將軍。

  朱靈、馮禮、周昂、呂翔為四鎮將軍。

  其餘都有任命。

  文官裏麵,袁譚一脈的人,占據了不太重要的位置。武官中,全是袁紹的心腹。

  消息傳出,天下為之震動。

  袁家成為數百年來,第一個擁有封國,擁有自己的宗廟,擁有自己社稷的異姓王。

  無論是麾下軍隊,還是子民,人望暴漲。

  袁紹稱孤道寡,身穿王服王冕,出入龍車,九錫隨身。將漳水對外開放的銅雀台,改為銅雀宮唐宮,為自己的王宮禁地。

  並在其中大開宴席。

  各地到來恭賀的士族門閥人數過萬,唐王一擲萬金,大加封賞。

  美姬起舞,樂府升平。

  袁家出了一位王,整個袁氏成為了王族,每一個族人感到天都不一樣了。

  無盡的榮耀,籠罩著袁家一族,每一個人都分到了榮光。

  漳河岸邊,華服車駕傘蓋如林,珠光寶氣日月黯淡。漳河之水,也帶有了奢華之氣。

  ……

  唐王宮內。

  荀攸帶著陳矯張既等神策府的官員,來朝拜唐王袁紹。

  宮內已經人山人海。

  半路上遇到了荀彧。

  荀攸當然知道這位叔父明麵上是唐王的人,其實是袁譚的人。

  不免說了一會話。

  荀攸望著巍峨的宮殿群,“已經很久沒有來這裏了,比之初建的時候規模至少大了十倍。顯然,唐王在潛邸為丞相的時候,就已經看重了這裏,並秘密加以改造。”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唐國盛世。”張既古怪的聲音怎麽聽怎麽像是貶義。

  荀彧歎了口氣,看著不遠處高談闊論、讚美不絕的士族眾人,“大王以深陷其中,極致奢華,勞民傷財,隻是漳河的纖夫,就過萬人。”

  “酒池肉林,也就是這樣了。”荀攸道。

  “賢侄,我們不適宜久談,要假裝成仇人一樣。”

  “叔父所言甚是。”

  於是互相拂袖而去,還冷哼一聲。這給人一種剛才客氣的談論,隻是假惺惺的偽善而已。

  半個時辰後。

  荀攸陳矯張既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等待,這才得到了袁紹的召見。

  走出大殿後,就看到等待召見的隊伍更長了。

  旁邊走來一個貓腰低頭的侍從,“諸位大人,大王已經在衍慶宮設宴……。”

  “吾等知曉了。”荀攸道。

  侍從告退。

  張既問道:“軍師,我們去還是不去?”

  大殿外等待召見的人員眾多,其中,三公子袁尚麾下官員最是趾高氣揚,望過來的目光多帶不屑。

  荀攸領著走到一旁,望著巍峨的宮殿建築群,說道:“這裏是大王和三公子的樂土,有王朗和華歆二位前輩去應酬就行了,吾等去了反而多餘。”

  心想高牆內的樂土之傑,不知天地之廣闊,豪雄之威猛也。

  他們離開王宮,正說上車,高順來了。

  現在高順是負責情報衛的統領,地位很高。

  “高統領?”

  高順還禮,道:“甄主母,召見諸位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