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將軍人選
作者:南山兄      更新:2020-10-19 12:54      字數:3902
  國都鄴城。

  丞相府。

  袁紹看著軍情匯總。

  神策軍五萬人,騎兵一萬。

  袁紹有些鬱悶,要知道他麾下直接統領的二十萬大軍中,才一萬騎兵。

  袁家給與袁譚的軍費,是正常的軍費,結算一下,隻夠神策府三分之一的開銷。

  剩下的,全部是神策府自己貼錢。

  袁紹歎了口氣,自己的這個長子真是太有錢了。青州、並州、冀州、幽州,還有黃河以北半個司隸,這些地方的稅收總和,也沒有神策府賺得多。

  最開始是瓷器,聚類了富可敵國的財富。

  後來又是‘肯德起’酒店,這好家夥,把其他飯店給頂的,多少人破產了,日進鬥金。

  全領地的雞,恐怕全進了這家店了。

  養雞場雨後春筍,層出不窮,也供不應求。

  圍繞這家店的產業鏈,覆蓋了上百萬人,真應了一句民以食為天。

  潛勢力比瓷器邢窯還有力量。

  最近出現的三繡坊,好像也有袁譚的影子在裏麵。

  以後人們穿衣服也要他說了算。

  這些都在擴張。

  但這些不算什麽。

  袁紹又拿起來另一份情報,這上麵說,袁譚成立了中土錢莊。

  在他那裏存錢,給利息。

  袁紹還記得當初第一次聽說時自己是何等的懵逼。

  這不是幹賠錢嗎?

  有一種自己也去存錢,吃利息吃死長子的心態。

  後來才知道,這玩意掙錢的很。

  “唉……,長子這滿腦子一天都在想些什麽?”

  袁紹頭疼摸了摸。

  其餘他無法模仿,想學著開錢莊。但不知道是怎麽運作的,另外如今也沒有空閑鋪開這件事。

  “主公,眾人都到齊了。”

  顏良走進來說道。

  ……

  袁紹邁著穩重的步伐進了廳堂。

  “吾等見過丞相。”

  眾人行禮。

  袁紹坐了下來,“諸公不必拘禮,坐吧。”

  向下首看去。

  袁譚坐在第一位,後麵是袁熙,袁尚。三位公子,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到齊了。

  終於,到了袁家南下的時刻。

  如果能夠擊敗曹操一統中原,那麽,袁家的曆史地位,當前的地位,便可以和王並列。

  成為真正的王,通往皇帝寶座的路上,結結實實邁出一大步。

  袁紹心中豪情壯誌,“這一次南征,對朝廷十分重要。大將軍一職空缺,本相打算上表朝廷任命一位大將軍,來統領大軍南下。當然,本相也會隨軍南下。”

  眾人精神一振。

  這不是車騎大將軍,也不是驃騎大將軍,而是貨真價實的大將軍。

  三軍統帥,總司令。

  顏良他們精神頭立刻又散去了許多,心想也別爭,也別搶,大將軍是什麽重要的地位?

  他們這位外臣無福消受,這就是給三位公子其中一位留的。

  袁尚目光中盡是渴望,原本以為是要決定一位副帥,沒想到,還有大將軍這個重要的位置。

  立刻就站了起來,“父親,孩兒願領軍南下,為我袁家攻城拔寨,不失四世三公之後人……。”

  他沒說要當大將軍,但這番話也以表明了態度。

  “我兒大誌,吾心甚慰。”袁紹道。

  眾人等了半天,也沒有等到說其他話。

  袁尚就尷尬了,心想爹,你心甚慰,怎麽不答應呢。

  就發現袁丞相的目光有意無意的去瞄袁譚。

  眾人麵麵相覷,這大將軍之職何等崇高,應該非大公子莫屬了。

  畢竟袁紹雖然很是喜愛三公子,但並不昏庸,還有誰能夠比大公子更合適的人選呢?

  袁熙身為袁家二公子,也是幽州牧,麾下二萬精兵。不過此刻,他隻是在想著一會中午吃什麽。

  眾人隨著袁丞相的目光,全部集中在了袁譚這裏。

  袁紹預料中,此刻袁譚肯定會主動請纓,那麽他也就順水推舟,這大將軍的位置就是長子的了。

  誰知,當事人一點動靜都沒有,好像坐了枯骨禪。

  這樣的態度,相當於把事情晾在一旁。

  袁紹很尷尬,很不解。

  這可是大將軍,大將軍是什麽位置,他不可能不懂吧?

  別人打破頭來搶,他竟然沒有一點動靜。

  真是想不通。

  不單單袁紹,所有人都想不通。

  袁紹進退不得,不知道這位長子心裏是怎麽想的,未免尷尬,隻好道:“誰願為先鋒。”

  “孩兒願為先鋒。”袁尚沒有機會坐下來,隻好硬著頭皮又道。

  袁紹沒吭聲,就看向袁譚。

  袁譚依舊沒吭聲。

  ???袁紹有些暈。

  眾將有些暈。

  軍師們也暈。

  審配逢紀郭圖陳琳這些謀士更是暈的不行。

  要知道往日大戰裏麵,這位大公子就是急先鋒,戰事都要搶,現在是最重要的戰役。

  卻沒有了動靜,真是讓人琢磨不透。

  難道是神策府的軍師們,給他出了什麽鬼主意?

  袁譚還真是和軍師們溝通過。

  袁紹摸著胡子。

  接下來的這場戰役,關係到袁家稱霸天下。隻要打敗了曹操,袁紹就可以和曆代王者比肩。

  這麽關鍵的戰役,正是需要袁譚的時候。

  而贏了的話,袁譚作為大將軍,其曆史地位,同樣也可以與曆代王者比肩,怎麽一點動靜也沒有?

  此刻的袁紹,野心是極大的,深知想要稱霸天下,成就帝王之位,登上九五之尊,最可以依靠的就是他的長子。

  這種好事情,還要爹來求你嗎?

  袁紹多少有些不滿。

  不得不說主動問道:“譚兒,你的意思呢?”

  “父親大人,孩兒推薦三弟為先鋒。”袁譚起身,鄭重道。

  “!!!”袁紹。

  “???”袁尚。

  “……。”眾人。

  無不震驚。

  難道長公子是韜光養晦?袁紹和其他人是這樣想的。畢竟這一次戰役和以前任何一次都不同,規模太大,便是大公子,也沒有什麽把握。

  難道有陰謀?袁尚是這樣的想的,但他很快就推翻了。這能有什麽陰謀?

  畢竟袁譚不可能投敵。

  袁尚想不通,但他很快就想通了,不管是什麽願意導致袁譚不想當這個大將軍,那正好他來當。

  所以必須要拿下這個先鋒的位置,並且獲得勝利,那麽一來,這大將軍的位置就真的非他莫屬了。

  袁尚也是有信心的,這麽大的優勢,根本不可能輸。

  袁紹又等了一會,發現袁譚依舊沒有建設性的發言,隻好道:“傳我命令,明日三公子率領本部兵馬為先鋒南下,各軍按部就班,雲集黃河沿岸渡口,準備渡江。”

  “喏!”眾將起身而去。

  袁家三十萬大軍開始動員,南下中原,將會是何等的驚濤駭浪。

  少頃。

  外麵。

  袁尚把小團體匯聚在身邊,道:“審配先生,逢紀先生,我大哥為什麽不當這個大將軍呢?”

  是啊,他為什麽不當呢?

  難道大公子認為袁家贏不了曹操。

  不可能是這個理由。

  誰也琢磨不透。

  逢紀道:“三公子,先鋒戰十分重要,您一定要小心在意,鍾繇、楊修、蔣幹這些謀士都要帶上。”

  袁尚點了點頭,他必須要贏了先鋒戰,這樣的話,才能成為大將軍。

  另一頭。

  “大公子,丞相分明有意您來出任大將軍,這是什麽位置?您怎麽沒有發聲呢?”郭圖十分焦急。

  袁譚一笑。

  這還笑得出來,陳琳,辛評這些大公子派的人,心急如焚。

  “大公子,丞相召見。”這時候顏良出現了。

  郭圖急忙道:“大公子,這一次,您一定要主動提出來出任大將軍,不然真的就給別人了。”

  “我知道了。”袁譚隨便回答了一句。

  書房裏。

  “父親大人。”袁譚進來了。

  “坐。”袁紹示意其他人都出去,端詳了一會後,這才說道:“譚兒,你看看現在天下的形勢,我們袁家的興衰,就在這一戰了。”

  “是啊,孩兒一定全力以赴。”袁譚表示讚同。

  “既然你也知道全力以赴,為父打算讓你當大將軍,你怎麽沒有表示呢?”袁紹不滿道。

  袁譚並不是不想當大將軍。

  大將軍是什麽位置?

  很多時候可以和丞相比肩,隻在皇帝之下。

  其實早就踮著腳等著當。

  他知道這大將軍這個位置,袁紹不可能給別人,隻有他能來坐。

  但也不能人家一提出來,就迫不及待的撲上去,那樣隻會落了下乘。

  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通往霸業的道路上,每一個細節都不能疏忽。

  另外,他知道袁尚一定會爭,暫時懸著這個位置,就可以針對一把。

  當然,如今每一個袁軍士兵,都是去戰勝曹操的籌碼,袁譚不可能無故犧牲袁尚的軍隊。

  這裏麵牽扯到一個策略。

  道:“孩兒沒有寸功,無法勝任大將軍。”

  不禁又一想,康熙就是讓老十四當大將軍王,結果皇位傳給了老四。

  “未來,這家業始終會是你的。”袁紹這句話來的很突然。

  !!!袁譚一呆,但轉念一想,當年李淵也對李世民說過這樣的話。

  無論是真的還是假的,要做最壞的打算。

  如今的袁丞相,可比曆史上精明多了,尤其是權謀方麵。

  但話說到這裏了,袁譚若是不說些什麽,是說不過去的。

  畢竟都掏心窩子了。

  袁譚道:“父親,其實您不找我,我也要來告訴您。您可知道,曹操的虎豹騎。”

  “知道,這一萬騎兵,是曹操最強的軍隊。”

  “對,曹操這支虎豹騎來去如風,是最可以出其不意,打擊我們的隊伍。”

  袁譚又道:“我想,曹操一定會用好這支軍隊,來對抗我軍的先鋒戰。”

  先鋒戰自古以來十分重要,誰贏了,誰就占據了先機。

  “我料定,三弟必敗。”

  袁紹一愣,吃驚道:“敗你還推薦他。”

  “孩兒是這麽想的,三弟為誘餌,另有軍馬埋伏在旁,擊殺曹操這支騎兵。讓整個曹軍徹底失去機動力量。”

  守備方失去機動力量,對進攻方的意義就太重大了。

  “!!!”袁紹。你這樣賣了你兄弟真的好嗎?

  合著立功後當大將軍你來,送死你兄弟去!

  “請父親定奪。”袁譚鄭重道。

  袁紹身軀一震,怎麽還要他來定奪,也就是說,賣袁尚的這個黑鍋還要他來背。

  這就太壞了。

  背不背。

  是個難題。

  連自己也被老大算計在內了。

  頓感這位長子絕非韓信可比,不但會帶兵打仗,權謀也不容小視。

  然他是家主,背鍋這事情,位置的合適的話,必須是要背起來的。

  但這一次,背的很是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