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曆史的車輪
作者:南山兄      更新:2020-03-05 13:24      字數:2192
  一個月後。

  汜水關下。

  汜水關和虎牢關一前一後,汜水關在前。

  兩座關城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曆代兵家必爭之地。

  如今,董卓麾下猛將華雄,率領五萬大軍在這裏抵禦諸侯聯軍的攻勢。

  聯軍主力部眾剛剛抵達了這裏。

  中軍大帳首先設立了下來。

  隨著盟主袁紹升帳議事,各路諸侯匯聚在了大帳之中。

  袁譚有幸參與,就站在袁紹這邊的角落處。他目前,是沒有資格坐的。

  此刻,諸侯們一邊閑聊,一邊等待先鋒諸侯孫堅的敗軍到來。

  袁紹沉默不語,以目前的情況看,果然和田豐他們的分析一樣。諸侯們不是很團結,能否戰勝董卓,最多五五開。

  若是敗了,罵名他不能背。

  越發無為而治。

  但有人不想看到這一點。

  袁術站了起來,相貌和袁紹十分相像,雖然沒有那麽俊美,但也不凡。

  “盟主,你委派孫堅為先鋒,卻不敵賊將華雄,折我大軍銳氣,雖然孫堅已經生死未卜,但此事也要追究!”

  這話語陰冷的說了出來。

  袁紹暫時沒有說話,但臉色更加陰沉。

  追究的話,沒了孫堅,就是要追究他這個盟主了。

  之前他作為盟主,雖然抱著無為而治,但怎麽也要指揮一下。

  之所以派孫堅為先鋒,也是看他是一員猛將,期待打贏先鋒戰,便落得知人善用的美名,急流勇退才好無為而治。

  可沒想到先鋒一戰,非但沒有贏,孫堅也生死未卜。

  如今被袁術拿住了把柄,屎盆子一頓亂扣。

  諸侯們對於這件事情也是很有怨言,但沒好意思直說出來。

  但袁術這個親弟弟,卻是直接說了出來。

  袁紹和袁術之間為繼承袁家大業產生的矛盾,真是由來已久。

  袁譚知道孫堅為什麽敗了,也隻有他知道,但沒說出來。知道曆史進程是一個優勢,有時候不去影響,才能從中取利。

  “閃開,滾!”

  帳外忽然傳來凜冽的咆哮。

  諸侯們紛紛臉色一變,唯獨袁譚一笑,江東猛虎來了,是要咬人的。

  果然孫堅闖了進來,直奔袁術,一句話都沒說,直接拔出了寶劍,“袁術,你這個匹夫,納命來!”

  “孫堅,你沒事!”

  袁術肯定慌了,他那裏是孫堅的對手,閃避之時,反而摔倒在地。

  眼瞅著這一劍砍下去了。

  陶謙,公孫瓚,劉備等人全都站了起來,已經來不及阻止了。

  孫堅:武力93,智力71。

  袁術:武力62,智力65。

  在座的諸侯裏麵,孫堅的武力是最高的,便是放到整個曆史中,也是出類拔萃的猛將,僅次於項羽呂布的諸侯。

  而袁術的武力,便是連袁譚也打不過,就有點太低了。

  以雙方的能力,袁術根本害不了孫堅。

  但袁術掌握的勢比孫堅強大,曆代君王也因此能夠驅使比本身能力高的官員。

  當啷。

  曹操對於孫堅敗的這麽慘,感到十分蹊蹺,見到他進來就知道不妙,這才一劍擋了下來。

  孫堅的劍斷了。

  曹操的劍雖然掉在了地上,但完好無損。

  袁譚忍不住羨慕,不愧是曹操家傳的倚天劍,神兵利器。便打定主意,以後有了錢,兌換些鈦合金什麽的出來熔化了,打造一把屠龍刀什麽的。

  袁術色厲內荏喊道:“孫堅,你這是要做什麽,你敢殺大臣,你要和董卓一樣嗎?”

  孫堅是一個忠義的人,這才千裏迢迢,拋棄了江南的一切基業,來到這裏討伐國賊。

  第二次他無法下手了,轉身麵對袁紹,“盟主,袁術這個匹夫不發給我糧草,我才戰敗……。”

  諸侯們馬上恍然大悟了。

  餓著肚子,怎麽可能打贏,而糧草是袁術負責的。

  袁術能夠負責糧草,也是因為占據淮南地區的他最是富裕。

  沒有他拿出糧草,諸侯大軍就無法吃飽肚子。若是此戰獲勝,袁術的功勞也會極大。

  “你胡說,我怎麽可能不發糧草!”袁術此刻站了起來,他不怕了,反而怒斥。

  孫堅雖然很想殺人,但不得不扔下來,咬牙切齒道:“你可有我簽收糧草的文書?”

  “嗯?”袁術故作驚訝,立刻道:“諸位,諸位,我沒有懷疑孫將軍的意思,顯然,是有人失職,我回去後,一定會徹查此事的。”

  “你是在推卸責任!”

  “放肆,你不要亂講話,你有證據嗎?”

  孫堅沉默了,他沒有證據顯示是袁術主動不發糧草的。

  隻有袁譚知道自己的這個叔父為什麽不發糧草。

  孫堅是一員猛將,袁術怕有人搶功,他是在鏟除未來可能搶功的人員。並且,鏟除了孫堅,對袁紹打擊也極大,那麽將來入主朝廷的就是他袁術了。

  但其他諸侯不知道。

  如今天下混亂,軍中常有害群之馬貪汙腐敗後逃跑的現象。

  也不能就說是袁術故意的。

  袁紹沒吭聲,繼續他的無為而治。

  曹操此刻站了出來,道:“公孫將軍,你身後所立者是何人?”

  其實曹操已經關注劉關張很長時間了,尤其是關羽張飛。此刻說出來,也是為了緩和一下大帳內的緊張氣氛。

  公孫瓚一直沉著臉,但聽提起身後的劉備,立刻有了笑容,“此乃我的同門,盧中郎將的門生,中山靖王之後……。”

  盧中郎將盧植可了不得,和朱儁是東漢最後一批傑出的軍事家。

  盧植還是經學大師,儒家學者。

  說起來,這裏十八路諸侯,一大半都曾經是他的部下。

  公孫瓚這麽一說,一方麵提升了劉備的出身,一方麵也提升了自己的地位。

  劉備立刻走了出來,“備,見過諸位大人。”

  袁紹這時候才話說,“既然是宗親之後,賜座。”

  劉備落座在了最後的位置上,而關羽和張飛從公孫瓚這邊來到了劉備背後。

  但大帳中的氣氛依舊尷尬。

  “報……。”

  這時候進來一個探馬,“盟主,外麵華雄率領五千西涼騎兵,用竹竿挑著孫將軍的頭盔,以在寨外搦戰!”

  諸侯們的臉色不好了一起。

  華雄這麽快就來了,肯定是看到聯軍新來,大寨還沒有完全修建好,是來打擊士氣的。

  還挑著孫堅的‘人頭’。

  他們向孫堅看去,但孫堅沒有任何表情,好像沒聽到這個事情一樣。

  顯然,孫堅很傷心,根本不理會此事了。

  諸侯也不能說什麽,畢竟人家被坑的這麽慘。

  但也不能因此過分責怪袁術,糧草還在他手裏呢。

  袁紹不能不發話,“誰去迎戰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