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賊兒子小賊父親
作者:南山兄      更新:2020-07-28 13:06      字數:3535
  紫禁城。

  坐落在國都鄴城中心。

  如今還是一個大工地。

  但卻是最宏偉的工地。

  到處可見高達五十米以上的巨大木材。

  這些生長了幾百上千年的巨木,在這個時代也是稀有的木料,而在後世早已經砍伐一空。

  中土五千年秉承著先到先得,因此曆朝曆代的宮殿規模越來越小。

  也和這材料沒有有關。

  如今這個時代,巨大的材料還是有很多的。

  整個紫禁城在外觀上是和袁譚提供的鳥瞰圖一模一樣的。

  但在宮殿的內部結構上,卻完全不一樣。

  畢竟袁譚的圖紙也隻是外觀,內部設計也要符合這個時代的特色。

  這讓大漢紫禁城規模擴張了三倍以上。

  更高、更大、更雄偉。

  乾清宮已經建設了一半。

  而紫禁城的各個名稱,並不是清確立的,而是明朝就有。

  名字多出自《道德經》。

  比如乾清宮,天得一以清,乾為天,乾清宮。

  地得一以寧,地位坤,坤寧宮。

  袁家所建設的乾清宮是巨大的。

  能夠容納數千人,凸顯浩大之乃容。

  大理石地板和兩層樓高的龍台已經建設好了。

  四周封頂而上的器械,並不顯得雜亂,反而更加讓人期待全部完成後的巍峨。

  皇帝坐在兩層樓的高度,下麵的百官隻能仰視。

  一層樓的高度,特別建設了一個小平台。

  這是專門為袁紹留的位置。

  以彰顯殊榮。

  這裏,已經是大漢帝國的權力中心。

  今天袁紹臨時用了一下。

  他的聲音,可以在浩大的大殿回響,這是專門設計的,讓皇帝說話的聲音更加威嚴。

  “皇叔歸來,可喜可賀。然而,還有許多宵小之輩,名義上服從朝廷,實則割據稱王。”

  袁紹說到這裏,抓著劍柄,傲立道:“本相打算擴充朝廷軍隊五萬人,不知陛下以為然否?”

  王允他們舉著朝板擋住臉,私下裏對視。

  其實這就是擴張你袁家的力量。

  漢獻帝劉協道:“準奏,朝廷有丞相執掌,朕十分安心。朕還年少,還需跟著丞相多學習治理天下的經驗。”

  袁紹摸了摸胡子,從容點頭,在自己的台前,麵對群臣,“諸位臣公可有啟奏?”

  說完,看向劉虞。

  劉虞現在是三公司空,由於皇叔的身份,是站在文官第一位的。

  那原本是袁紹的位置,但他現在有這個台麵了,不需要在下麵站著了,而是可以在上麵坐著。

  “臣等無本啟奏。”

  袁紹很滿意,要知道所有事情都要先經過他,若是誰單獨有本,就要好好針對針對了。

  “那就這樣吧。”他走下龍台。

  百官一起九十度躬身,朝板舉在頭前。

  袁紹大步而去。

  然後,按照禮製,就輪到劉虞走了。

  劉虞還真沒動。

  “皇叔,貴公子還好嗎?”

  袁譚走了出來道。

  “承蒙前將軍掛念,已經痊愈了。”劉虞愣一下,不得不回答道。

  “那就好,皇叔但有什麽需求,盡可以來神策府找我。”

  說完,打了一個大大的哈欠。

  百官看著嘴巴張的,自己都揪心。

  袁譚吸了吸鼻子,昨天晚的太晚了,向外走去。

  一個小太監急忙捧著鞋過來,跪下給穿上。

  袁譚大步而去。

  國賊。

  一門兩國賊。

  走路的姿勢都是同樣的囂張跋扈。

  看那衣袖角,都快甩到天上去了。

  大賊兒子,小賊父親。

  百官心裏一起大罵,顯然,他們更加痛恨袁譚。

  至今他們還拿著低保過日子,他們可是朝廷大員。

  國賊能幹出來的事情,他都能幹出來。國賊幹不出來的事情,他有能幹出來。

  實屬古往今來天下第一國賊也。

  大太監德勝這才喊:“散朝。”

  漢獻帝站起來,看了眾人一眼,轉身走了。

  眾人這才排好隊,依次去穿鞋。

  “袁譚給劉虞的兒子看病了?”

  “怪不得劉虞投降了……。”

  “匹夫,無恥之徒!”

  劉虞也在穿鞋,聽到這根本沒有避諱他的議論,渾身發軟。

  頓時感到袁譚太狠了,太無情了,就這麽當著百官的麵,給他捅了出來。

  這一下,他在百官那裏的威信肯定大減。

  王允也在穿鞋,他沒有對此發表議論。

  劉虞在剛才,還是忠於漢室臣子的首領。

  現在,就不是了。

  也已經看出,這就是袁譚打擊劉虞的一個手段。

  別看這位大公子隨口說了兩句閑話,這刀子已經是殺穿了劉虞。

  年紀輕輕就這麽不好鬥了。

  “王司徒,您可要再次肩負起重擔!”馬日磾道。

  王允鬱悶,他本來是想隱藏在劉虞身後的。

  現在可好,也被袁譚的這個手段給牽扯了。

  袁紹走的時候不用穿鞋,因為他就沒有脫鞋。

  有特賜的,劍履上朝,讚拜不名。

  荀攸是最後一個穿鞋的,也是目前袁譚唯一一個在朝的手下。

  雖然百官避著他,但多少也聽到了一些議論。

  心裏一笑。

  提劉虞兒子的病,就是他出的主意。

  幸得大公子采納。

  現在看來,效果還很不錯。

  袁譚肯納建言。

  這讓荀攸這些人,往往也很有成就感。

  ……

  也就是不到半個小時時間。

  丞相府,議事廳。

  以袁尚為首的眾人,站班很整齊,並一起扭著頭,向外看。

  袁紹來了,在前麵走。

  袁譚就在後麵。

  “見過丞相(父親)”

  袁紹點了點頭,走上去,坐下。

  “見過大公子(大哥)”

  袁譚還禮,“諸位不必多禮。”於是走過去落座。

  眾人這才分批就座。

  這次袁紹召集眾人,是為了分配這五萬兵力。

  袁譚的神策軍分到了五千名額,總體提升到兩萬人的編製。

  袁尚和袁熙各分了五千,總體編製也來到了一萬五千人。

  加起來有三萬人的規模。

  袁紹本軍拿到了三萬五千名額。共計十萬大軍,其中五萬人鎮守各處邊境要害。

  鄴城有五萬。

  也就是說,鄴城有十萬大軍保護,是袁家的主力部隊。

  這十萬大軍,有顏良文醜張郃高覽等幾十位袁紹信任的將佐統領。

  將領長期帶領同一部眾,募兵也是各自去招募,是三國時代的一個特色。

  也是士族製度潛規則下的產物。

  這也導致了三國時期叛亂是最多的。

  如今袁家兵力擴張。

  將軍權重。

  未來平定更多的地方,文臣治理的範圍越大。

  當然喜聞樂見。

  就在眾人興致極高的時候。

  袁熙站了起來,道:“父親大人,孩兒不善用兵,部眾有五千人就已經足夠了。”

  這是在表明一個態度。

  二公子不會去爭奪繼承人的位置。

  他兵少,袁譚和袁尚也就不會過於拉攏他。

  這又是一種明哲保身。

  是一個聰明的做法。

  袁紹猶豫了一番後,還是答應了二兒子的請求,這返回來的一萬五千兵,並沒有再分配給袁譚和袁尚。

  袁譚並沒有什麽意見,未來的路還很長。

  會議結束後。

  袁尚向外走,他失去了出征幽州的機會。

  現如今,天下傳頌著袁譚和平收複幽州的事跡。

  也許,天下人早已經遺忘了袁家還有另外兩位公子。

  這次雖然也得到了五千人的擴編名額,但明顯各項還是差距他大哥很大。

  真希望他的父親大人能夠再扶持一把。

  袁尚也自然是看出來袁紹一直在培養他。

  他也很努力。

  不過往往天不遂人願。

  他當然也知道,這多是他和他大哥能力上的差距。

  也是不甘心的。

  “三公子請留步,主公喚您。”

  袁尚轉身,是許攸,心裏一喜。

  少頃。

  袁尚出現在了書房,“父親大人?”

  “尚兒,為父這裏有一件事情交給你去吧。”

  “請父親大人示下。”

  袁紹起身,走到飾架上,從格子裏拿出一件精美的彩陶,“尚兒,記得這是你送給為父的吧。”

  袁尚不敢怠慢,“孝敬父親是兒子的本分。”

  “花了不少錢吧?”

  “這……當時的確是花費了五千貫,這是閆山大師的作品。本說為父親選一個名品,隻不過囊中羞澀……。”

  袁尚回憶起來,那些名匠的名品,真是價值連城。

  劉虞這麽多年,能夠在偏遠的地方抵抗公孫瓚,震懾異族,維持軍隊。

  全靠薊窯,一定掙了許多錢。

  若是沒有薊窯,劉虞早就被公孫瓚給滅了。

  袁紹放下彩陶,“你去一次薊縣,整理一下薊窯的事情。”

  袁尚聞言立刻喜悅,他早已經通過剛才的對話,明白了袁紹為何單獨找他。

  薊窯就是財源。

  既然這事情交給他去辦,就能從裏麵分一杯羹。

  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

  男人可以什麽都沒有,但不能沒有錢。

  有了錢,就可以圈養門客,強化軍隊,提升屬於自己的力量。

  有了錢,就能打壓他大哥。

  有了錢,通往繼承人的路就會更加順暢,從容自信。

  顯然,這是袁紹特別為他準備的資源。

  此一刻,袁尚的心已經飛到了薊窯,滿眼全是如花似玉的彩陶。

  那麽多的名匠,就是等待給他下蛋的金雞。

  袁紹當然看出袁尚的喜悅,也很欣慰小兒子能夠從中領悟出這個好處。

  提醒道:“你過去後,見到閆山那些名匠,不要因為他們是匠人而小視,反而要優待他們。”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