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徐晃的‘親戚’們
作者:南山兄      更新:2020-07-03 12:57      字數:2712
  就在呂玲綺琢磨好謀取袁譚的這天晚上。

  洛陽城中。

  徐晃的住處。

  “徐將軍,意下如何?”

  荀攸已經來到這裏一段時間了。

  坐在那裏的徐晃猶豫不決。

  這時候外麵傳來求見的聲音,“將軍?”

  徐晃雖然被打擾了,但卻鬆了口氣,“進來吧。”

  進來一個親兵。

  徐晃也有自己的部眾,在這裏的兵,都是他的心腹。

  親兵見禮,說道:“將軍,府門外來了一個中年文士,說是將軍的親戚……。”

  徐晃一愣,看向荀攸,自嘲一笑道:“今天我家親戚來的比較集中。”

  荀攸就是冒充徐晃親戚,也不尷尬,卻是一笑,“既然又有親戚來了,我這位親戚,就先行避讓一番,以免將軍尷尬。”

  徐晃沒想到荀攸這麽灑脫,不禁刮目相看,“那先生就暫到後堂回避吧。”

  於是,荀攸就自己個進了後堂。

  親兵撓頭,內心納悶,既然大家都是親戚,怎麽不見麵呢?

  也許,是有仇吧。

  親戚不見得就沒仇,有起仇來,反而更大。

  少頃。

  果然進來了一個中年文士,論氣度,不輸荀攸。

  隻是看外貌,就知道不是一般人。

  徐晃堂上端正而坐,目光看過去,淡淡道:“你是何人,為何要冒充我的親戚?”

  他一點也沒有之前猛一下麵對荀攸時緊張。

  來的是袁家謀士之一的逢紀,三公子派核心人物之一。

  他本以為徐晃不認識自己,會很吃驚,很緊張。

  沒想到這麽從容。

  這讓逢紀嘖嘖稱奇,徐晃雖然武力高強,但畢竟隻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漢子。

  道:“將軍真有周亞夫之風,實在沉穩。”

  徐晃被誇獎,沒有一點得意,反而內心苦笑。

  都已經是二婚了,能不熟練?

  “先生是什麽人?”徐晃示意隨便坐。

  逢紀渡步,來到剛才荀攸坐的地方,坐下後,忽然發現坐墊是溫暖的,心眉一皺,但沒有表現出來。

  “在下逢紀,將軍可知我否?”

  “原來是袁家的謀士逢紀,久仰久仰。”徐晃處之泰然。

  逢紀更加驚奇,聽說自己是袁家的,也不緊張。

  徐晃道:“可是有什麽見教的嗎?”

  “見教不敢當,專為將軍的前程而來。”逢紀摸了摸胡子,也是很從容。

  “此話怎講?”徐晃不禁露出一絲笑意。

  逢紀隻以為是在嘲諷他,但也不以為意,起身侃侃而談,“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吾主袁公,誅公孫瓚與易京,滅匈奴於易水,收衍聖公孔融在北海,降黃巾之泰山……。”

  “橫掃,席卷八荒之氣概。”

  “徐將軍以為然否?”

  徐晃閉上了眼睛,這番措辭和剛才荀攸說的差不多,隻不過主人公換成了袁紹。

  他微微點頭。

  逢紀越發自信,畢竟徐晃這樣的人物,怎麽可能屈身與賊。而這樣出身的人,又怎能抵擋四世三公的召喚。

  繼續說道:“三公子繼四世三公之誌,以匡扶社稷為己任,特別推崇將軍,特派在下相邀,平定亂世,同圖大業……。”

  徐晃啞然,本以為逢紀是為袁紹而來,沒想到是為了袁家三公子袁尚。

  這次沒有猶豫,直接道:“徐晃不才,並非有能之人,恐怕要辜負三公子的美意了。”

  逢紀一笑,看起來對此早有準備,“徐將軍是否還在思念朝廷?須知曹操已經完敗,現在是袁家擁立了皇帝。”

  “什麽!”

  徐晃大吃一驚。這事情荀攸剛才怎麽沒告訴他?突然之間,他對荀攸和袁譚,好感倍增。

  逢紀趁熱打鐵,“將軍是朝廷官員,若背之,天下人會說將軍不忠不義……。”

  徐晃一時間沉默。

  逢紀走上前去,距離很近了,這才從懷裏摸出來聖旨,“若不信時,可以看看這聖旨。這是三公子專門請來的詔書,加封將軍為關內侯。”

  “關內侯!”

  徐晃猛然起身。

  封侯拜將,這等殊榮,誰能抵擋?

  反正逢紀自問,他若在徐晃現在的位置上,他是不會拒絕的。

  “這我知道了,天色已晚,這就命人帶先生去休息。”徐晃並沒有接這聖旨。

  逢紀對於徐晃沒有表態,並不感到意外,畢竟這是一件關係到身家性命的大事,肯定會好好考慮一下。

  若是死乞白賴的繼續說下去,反而會引發反感,於是說道:“不必將軍費心,在下這就回去了,告辭。”

  “來人,送先生出城。”

  逢紀聽到徐晃肯派人送自己,徹底放鬆下來,笑道:

  “不必了,洛陽城殘破,到處都是缺口,守關把路的白波軍,盡皆烏合之眾。施一些錢財,隨便進出。將軍用人送我,反而容易傳到楊奉耳朵裏。”

  他這番話,一方麵是為徐晃著想,一方麵也是提點出楊奉並不是一個值得追隨的人。

  少頃。

  逢紀出去後,問親兵:“徐將軍可是帶著家眷?”

  “沒有,將軍的家眷都在河東。”親兵道。

  逢紀因此並沒有走,他覺察出徐晃那裏還有人。

  想看看是誰,就藏了起來。

  隨著逢紀離去。

  荀攸重新回到了前堂。

  徐晃負手而立,道:“荀攸先生,你可聽到逢紀先生所言?”

  荀攸微微一笑,“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作為一位領軍打仗的將領,最怕的就是跟錯了人。”

  “不但自己一世英名淪喪,子孫後代也跟著遭殃。”

  “如今天下形勢瞬息萬變,家破人亡著比比皆是。”

  “若將軍隻是在意眼前的馬上封猴,我也不再多說。”

  荀攸並未貶低逢紀或者是袁家三公子,反而是為徐晃闡明一個一般人看不透的道理。

  徐晃立刻正色起來,拱手一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徐晃以有所決,這就率領部眾,投奔大公子。”

  荀攸並未露出喜悅之色,摸了摸胡子,忽然道:“將軍何不殺了楊奉,將軍動手時,那楊奉必定不加防備。帶此大功,豈不美哉?”

  徐晃眉頭一皺,淡淡道:“我非呂布也。”

  荀攸鞠躬一禮,“將軍真乃忠義之士。”

  其實若是徐晃答應的話,荀攸反而會輕視他,還要囑咐袁譚不可委以重任。

  一會後。

  徐晃親自為荀攸送行。

  他的內心充滿了感慨,沒想與袁家拚死作戰,最終竟然又加入到了袁家的陣營當中。

  然而,就如荀攸所說,天下人絕不會唾罵他不忠不義,反倒會誇讚他棄暗投明。

  這也是他選擇投效袁譚的原因。

  同時,這也是好名聲帶來的好效果。

  若袁家、袁譚的名聲還不如楊奉,徐晃會投誠嗎?恐怕早就把荀攸抓起來了。

  所以,古往今來,從來沒有一個名聲不好的人統一過天下。

  “將軍。”

  還是剛才那個親兵。

  “什麽事?”

  徐晃止步。

  親兵小聲道:“將軍,您之前離開的那個親戚,並沒有走,而是在門外暗處鬼鬼祟祟探頭探腦。”

  親兵不禁偷看荀攸,顯然,這兩個親戚肯定有大仇,跑到他們將軍這裏的意圖就不言而喻了。

  徐晃看向荀攸,畢竟他是要投奔袁家的,而逢紀是袁公的謀士,他不方便對付。

  荀攸聞弦知雅意,解難道:“徐將軍不必操心這事情了,收拾一下連夜動身吧。外麵那位親戚,我來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