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賈詡小團隊
作者:南山兄      更新:2020-06-29 00:43      字數:2340
  初平四年八月。

  國賊李傕郭汜率大軍追擊皇帝於洛陽,號稱十萬大軍。

  漢帝劉協詔令袁紹、曹操興師討賊。

  曹操率軍二萬餘,和郭汜戰於朝歌南。

  袁紹率軍三萬,和李傕戰於朝歌北。

  曹操和袁紹兩個人是死對頭,他們為奪皇帝而來,皇帝隻有一個,肯定不會合並一起的。

  而李傕和郭汜也是矛盾重重,若非為了追回來皇帝,也不會一起出現在洛陽。

  這才有了現在這個分兵對抗的局麵。

  朝歌北。

  朝歌是洛陽外圍地區難道一馬平川的地方。

  李傕的三萬兵馬在西,和袁紹的三萬兵馬對陣方圓。

  一平裏的地麵上,鋪麵了雙方的戰陣。

  大陣小陣累計三十餘座。

  從天空望下,戰場上整齊的方塊,特別震撼,肅殺之氣衝天而起。

  旗幟如林。

  刀槍的鋒芒,一遍遍刮過這片古老的大地。

  鼓角爭鳴之聲,腳下的土地都在震顫。

  雙方陣前的旗幟最是密集。

  李傕全身披掛,拿著長槍,早已經駐馬陣前。

  他是後董卓時代,西涼軍最強大的主公。

  而對麵不到百米遠的地方,是這個時代最有名望之家族,袁家的陣線。

  袁軍旗幟組成的大門打開的時候。

  袁家當代家主袁紹率領麾下眾將出現了。

  袁紹當然是在中間,大公子袁譚在左邊,三公子袁尚在右邊。

  其餘將領趙雲、張遼、典韋、許褚、太史慈、高順、田豫。

  張郃、高覽、鞠義、牽招。

  一字排開。

  明顯袁譚這邊神策府的將領比較強勢。

  其實袁紹這邊也很強勢,隻不過顏良文醜許多將領,都在鎮守疆土,沒有來。

  李傕麾下三萬大軍,上將如雲,身後也有許多將領,不過大多在曆史上沒有留下名號。

  但是有四個人值得一提,並且他們四個人還是一個小團體的成員。

  以張濟為首的,張繡、賈詡、胡車兒。

  張濟在整個三國時代的名聲,就如同他在西涼軍一樣,資格夠老,但不上不下。

  張繡的名聲在後來,比張濟大,這多來自於曆史上曹操搶了他嬸娘,也就是張濟的老婆。

  他一怒,曹操的愛將典韋、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什麽的,全沒了。

  胡車兒也很有名聲,這來自於曆史上他灌醉了典韋,極大幫助了張繡。

  賈詡在這個小團隊的曆史名聲是最大的,作為三國時代首屈一指的大軍師,人送外號毒士,一生隻用陰謀,是少數不用陽謀的人。

  由於張濟資格老,所以不是李傕的部眾,隻是依附關係。

  如今他們四個是個小團隊。

  此刻賈詡對自己的安全十分擔心,若非這個集團的一員,他是肯定不會出現在這麽危險的地方。

  “主公,李傕必敗,您一定要依計行事,切不可衝動折損兵馬。”

  賈詡摸著胡子,又捂住嘴低聲道。

  張濟眉頭一皺,“軍師,雙方兵力相當。李傕的西涼軍也是老底子的銳卒,於武器裝備上,我軍反而更勝一籌,李傕真的會敗嗎?”

  其實張濟在西涼軍體係裏麵一直受到李傕和郭汜的排擠,董卓死後更加嚴重,因此和李傕郭汜都不是一條心。

  隻不過他偽裝的很好,並沒有透漏出什麽怨言。

  “稍後便知。”賈詡並沒有多說。

  西涼軍戰鬥力強橫,是這個時代首屈一指的鐵軍。

  雖然是老底子,但董卓死後,軍心早就變了,也就是嚇唬嚇唬不懂的人罷了。

  少頃。

  又一陣鼓角爭鳴結束,雙方的所有陣型全部布置到位。

  李傕的目光,在袁譚身上反而多過袁紹。

  此刻回憶起來,那個在洛陽敢搶劫自己的年輕人,原來就是袁譚。

  當初董卓遷都,袁譚偽裝成西涼軍,在洛陽到處打劫,李傕也被打劫了,還被打的不輕。

  李傕就看到,袁譚身邊驟馬出來一員戰將,八尺有餘,虎背熊腰,尤其是腰部和身高一樣長,最引人注意。

  “汝是何人?”李傕厲聲問道。

  許褚手中的刀,乃是十大名刀之一的鳴鴻刀,此刻揮舞起來虎虎生風。

  空砍兩下立威後,喝道:“我乃神策府滅字旗下,統領許褚!我神策兒郎,鐵血報國,生死效忠大公子!”

  話音未落,他身後所有的神策兒郎爆發出呐喊。

  “我神策兒郎,鐵血報國,生死效忠大公子!”

  許褚激動壞了,流淌在身體裏的血已經徹底沸騰,要知道他等這一天,太久了。

  而上一次,竟然被曹操騙了,當然就不算數了。

  袁紹暗暗點頭,自己大兒子的神策軍,真是好樣的,為其他袁家的部眾作出了榜樣。

  就是分的軍費太多了……。

  其實在三國前期的帶兵方式,和後來大相徑庭。

  有能力的人,都有自己的部眾。

  部眾效忠這些人,而這些人效忠主公。

  這也是士族門閥這個類似土皇帝的製度,所產生的必然效果。

  士族門閥:政治上對內把持他們所屬土地上的一切,對外效忠某個諸侯獲取諸侯內極高地位。

  經濟上兼並土地,經營莊園,擴大規模。

  成為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體的豪強割據式的地主勢力。

  這個製度就是當今的規則,所有人都必須遵守。

  所以,曆史往往記載,誰誰誰,帶著多少部眾,投靠某個諸侯。

  而諸侯也不會剝奪其部眾,這些部眾反而一生一世追隨。

  也因此,三國時期的叛亂非常多,最著名的,就是司馬懿篡魏。

  當時的大將軍曹爽不是不想殺司馬懿,而是司馬懿統帥魏國大軍多年,積累的部眾太多,和司馬懿有牽連的部眾更多。

  一動司馬懿,整個魏國就要大亂。

  那蜀國和吳國,還不把魏國給連鍋端了?

  李傕此刻麵對袁家,從根本上,這仇怨就是很深的。

  他原本是掌控朝廷和皇帝的頂級諸侯,如今皇帝跑了,一路累死累活的追過來,怒氣很大。

  肯定不會因為袁家的出現,就放棄搶奪皇帝。

  “許褚,沒聽說過。”李傕也是久經戰陣的人,本身也有不錯的武力。

  胖墩就很厲害嗎?

  腰粗不見得本領就粗。

  “誰給我前去殺了此人?”李傕厲喝道。

  “末將願往,三招之內,必殺許褚!”一人策馬而出。

  西涼三軍因其豪邁,為其助威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