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郭嘉有些慌
作者:南山兄      更新:2020-06-29 00:42      字數:2274
  界橋。

  由於神策軍成為了最低級的後勤編製,軍營不得不移動到最靠邊的位置。

  “奉孝,奉孝……,這可不是針鋒相對的時候。你可要勸勸大公子,雖然立下了軍令狀,但隻要主動認錯錯誤……。”

  郭圖一路追著郭嘉,苦口婆心的說著。

  他深知袁紹一向不喜歡袁譚,如今又發生這樣的事情,關鍵還立下了軍令狀。再加上袁尚肯定落井下石,完不成任務的話,性命堪憂。

  郭嘉停下了腳步,扭頭說道:“郭先生你說的那些話我心裏有數的很,但你可知道,當時我神策兒郎個個悍不畏死,奮勇殺敵,才有了如今袁公安坐這裏。大公子若是替罪,神策兒郎皆罪。”

  他說到這裏,停了一下,又道:“大公子怎麽麵對為他賣的將士?今後還如何帶兵?袁公和三公子用心真是良苦,這裏麵還有很多事情,怕是兄長你現在還沒看明白。”

  郭嘉見到郭圖還很疑惑,想起袁譚曾告訴他郭圖也是心腹,於是提點道:“咱們大公子再怎麽委曲求全,再怎麽討好袁公,也不可能比得過三公子的。若是走三公子的路線,嗬嗬,你懂了吧?”

  “……。”郭圖。他已經清晰了很多,又急道:“但是,一個月根本不可能十萬支箭矢的,到期後,大公子該怎麽辦?”

  郭嘉沉默了,這的確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若是應對的不好,恐怕是要出大事的。

  現在他也是很慌亂,毫無章法。

  郭圖並非袁譚的部眾,這種關鍵時期未免有人說閑話,所以沒有去見袁譚。

  郭嘉繼續前往大帳,一路上士兵們正在有組織的學習箭矢的製作,但明顯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

  對於戰鬥部隊來說,立刻掌握這個技巧,也是根本不現實的。

  士兵們休息的時候,不免議論同一件事情。

  “為什麽讓我們成為後勤部隊?”

  “我們什麽時候士氣低落了?”

  “我們麵對數倍敵人的包圍,反而是敵人死的人更多,我們應該算是贏了才對。”

  “我敢保證,除了我們神策軍,袁軍中任何部隊在那個情況下,隻有被全殲的下場。”

  “大公子武勇,一人抵擋關羽張飛,若是換成三公子,怕是一招就死了吧?”

  “完全是袁公的錯,最初的軍事安排就錯了,我們也無能為力……。”

  顯然,神策軍士兵對袁公很有意見。

  郭嘉聽到後,訓斥道:“袁公是大公子的父親,豈是你們能夠妄議的?另外,行軍布局,那裏有完美無缺的?勝敗乃兵家常事。”

  “是。”士兵們不吭聲了。但心裏卻是在想,勝敗的確是兵家常事,但明顯是袁公錯了,為什麽讓我們替罪?

  郭嘉看著聽著,當初得知袁譚在帥帳中的應對後他還是很支持的,寧肯接受製造不出來的懲罰,那種情況下也絕對不能低頭。

  若是當時袁譚低頭,神策軍士氣肯定低落,軍心跟著渙散。他敢肯定,袁公和三公子肯定會趁機讓這支軍隊分崩離析收為己用,那時候袁譚這頭想要再抬起來,就要徹底看別人臉色了。

  如今雖然議論紛紛,但將士們反而更加堅定的和袁譚站到一起。

  至於那十萬支利箭。郭嘉歎了口氣,隻要有這支精兵在,東山再起的機會就不需要完全靠別人施舍。

  這時候遇到了汪昭。

  “汪將軍,你的執法隊要行動起來,此事到此為止,不能任由士兵繼續議論下去了。”

  汪昭點了點頭。

  一會後。

  郭嘉來到了大帳,“大公子呢?”

  留守的二狗子說道:“軍師,大公子去河邊釣魚了。”

  郭嘉聞言一愣,這種情況下還有心情去釣魚?然而想到這裏,他反而露出了笑容。

  ……

  磐河邊。

  袁譚化身成了蓑笠翁,拿著一個魚竿,坐在t型渡口的木道上,一雙腿垂在水麵之上。

  “寧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他提起來一杆發現沒有魚,換上魚食又扔進了河裏。

  一旁的典韋撓了撓頭,“大公子,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其他親衛也都豎起了耳朵,看起來學習的精神頭還很不錯。

  袁譚一笑,“這是商周時候的一個典故,當時周文王見薑子牙在渭水河邊直鉤釣魚,直鉤怎麽釣魚?十分不解。他就問薑子牙為什麽這樣做,薑子牙說了這樣的一句話‘豈可曲中而取魚乎!非丈夫之所為也。吾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意思是……。”

  他話沒說完,後麵傳來慷慨激昂的聲音,“意思是大丈夫做事堂堂正正獲得,決不卑屈地苟求。”

  眾人回頭望去,見到是郭嘉來了。

  袁譚一笑,轉頭回去繼續釣魚。

  郭嘉正色的對典韋他們道:“周文王當年,沒有承認莫須有的罪名,被紂王囚禁了數年。但他大丈夫所為,得到了天下人的認同和讚美,而薑太公說出這番話,也是對周文王的支持。”

  典韋他們這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不免感到周文王真是一代人傑,周朝八百年基業,絕非偶然。

  袁譚此刻看著天邊漂浮的白雲,怎麽才能一個月製造十萬支箭呢?

  應該是不可能的了。

  這個懲罰是背定的。

  “大公子,魚……。”

  郭嘉越過典韋他們走到近前,就發現袁譚已經掉到了一條魚,但根本沒有提上來,任憑魚兒在水裏自己溜自己。

  而袁譚的一雙眼睛,緊盯著河對岸的公孫大營。

  說起來公孫瓚在這裏匯聚了六萬多兵力,各個大寨小寨,大營小營,幾十處,綿延在河邊。

  郭嘉見到他發呆,暗地裏一聲歎息,如今被迫立下軍令狀,誰又能從容得起來,“大公子,士兵們對於袁公頗有怨言,我已經請汪昭將軍去處理此事了。”

  袁譚點了點頭,“我並未完成奪取平原的任務,既然讓我負責製造弓箭,我要接受這個安排。”

  “是。”郭嘉道。

  袁譚道:“家父讓我一個月生產十萬支箭。”

  郭嘉直言不諱道:“我軍並非工匠部隊,戰士們根本不會製造弓箭,如此不近情理,這分明是袁公借機為難您。”

  袁譚笑道:“所以,我現在認為,半個月就夠了。

  “……。”郭嘉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