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劉關張來針對
作者:南山兄      更新:2020-06-29 00:42      字數:2381
  這一日。

  袁譚的前將軍府門處,以張遼趙雲為首的神策軍中高級部將集結在了這裏。

  今天,是袁譚府邸新的掛牌儀式,並且對於神策軍全體將士來說意義重大。

  這一天注定是屬於男人的日子,女人們隻能遠遠站著看。

  少頃。

  鼓角聲中,袁譚走出了府邸。

  張遼趙雲一左一右,抬著一個牌匾跟在後麵。

  在袁譚指揮下,張遼趙雲二人親自登上梯子,將牌匾懸掛在了前將軍府匾額的旁邊。

  隻不過,新的牌匾依舊罩在紅布下麵。

  直到袁譚走過去,拉下繩索完成揭牌儀式。

  隨著紅布翩翩落地,新的牌匾亮了出來。

  神策府三個大字,出現在了世人麵前。

  眾將激動的目光看著這幅新的牌匾,心已經看到了未來的地方。

  從此之後,袁譚的府邸開始被世人稱呼為神策府。

  這是郭嘉的建議,袁譚認為很不錯。這將進一步在整個袁軍中突出神策軍,並明確袁譚對神策軍的領導地位。

  豎日。

  袁譚參加了袁家的軍事會議。

  這次會議非同一般,袁家的兵鋒即將在冀州展開。

  如今,袁紹整合韓馥遺留的兵力加上募兵所得,麾下聚集了7萬多戰士,袁紹手中有六萬來人,三位公子各有五千部眾。

  並且,他以較為正式的,劃歸鞠義、蘇由、呂曠、呂翔、馬延、張顗,為袁尚部將。

  劃歸焦觸、張南,為袁熙的部將。

  張遼、典韋、趙雲、汪昭、岑璧、彭安,歸袁譚統轄。

  袁紹麾下則有田豐、沮授、審配、逢紀、郭圖、辛評、陳琳、許攸。

  武有,顏良,文醜、高覽、張郃、淳於瓊,周昂,呂威璜,高幹等人。

  其中審配,逢紀是明確支持袁尚。

  郭圖陳琳是支持袁譚的。

  其餘等人保持中立。

  袁紹依照早已經製定完善的軍事計劃,開始調兵遣將,拿起一道令牌,“譚兒。”

  “在。”袁譚起身。

  袁譚在袁軍中威望日盛,袁紹內心深處並不想太過依靠這位長子,但此番冀州會戰極為重要,又不得不委以重任,“顯思,吾令你提本部兵馬進攻劉備的平原郡。”

  “謹遵父命!”袁譚答應一聲,在眾人之前,成為第一個領取軍令的人。

  袁紹示意不忙著離去整兵,又道:“顯思,那劉備雖然隻有數千兵馬,但身邊有關羽張飛這樣的猛將,你此去一定要小心在意。”

  “是。”袁譚轉身而去。

  袁紹目送長子離開,對於劉關張三人,他是很頭疼的。公孫瓚正是因為有這三個人協助,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裏接連獲得了一些勝利。袁軍不得不讓出冀州中部的安平郡,現在公孫瓚的主力駐紮在廣宗。

  天下人也因此感到袁家很可能會輸掉持續很長時間的這場會戰,公孫瓚也因此威震北方。

  袁紹對於長子能否奪取平原郡,其實沒抱多大希望,隻希望能夠擋住劉關張對公孫瓚的支援就好。

  他緊跟著點名二兒子袁熙,讓其帶領本部兵馬去進攻河間。

  這樣一來,袁譚在南,袁熙在北,形成兩翼拱衛,袁紹的中路主力才好和公孫瓚決戰。

  “爾等回去準備一番,明日便隨我出征廣宗。”袁紹說道。

  此刻的袁紹很希望能夠盡快與公孫瓚決戰,因為雖然他的兵力已經和敵人不相上下,但地盤小的太多,根本無法長期供應這麽龐大的軍隊。

  堂下袁尚第一個站起來應諾,眼瞅著大哥二哥被外派,唯獨他可以帶領部眾追隨在父親身邊。

  隨著袁軍的出擊,冀州爭霸戰進入到最關鍵的時刻。

  ……

  廣宗,這裏在七八年前,是黃巾賊的大本營。

  如今,公孫瓚的五萬大軍駐紮在這裏。

  袁家七萬大軍出征,聲勢很大,因此公孫瓚很快就得到了這個消息。

  城中帥府。

  坐在帥位上的公孫瓚顯得十分興奮,他也很想和袁紹展開決戰,但對於袁紹三路並進的布局頗有些擔憂。

  這時候堂下諸將中走出來一位魁梧的年輕人。

  田豫:武力79,智力78。

  此人是北方名將,曆史上一生大多數時間駐紮在幽州,屢屢擊破匈奴、烏丸等人草原異族,功勳卓著。也是曆史上除趙雲外,公孫瓚麾下最強的將領。

  當前雖然還很年輕,但已經嶄露頭角,是白馬義從部隊中排名很靠前的將領。

  而白馬義從騎兵,是公孫瓚手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他能夠不斷戰勝袁軍,白馬義從的功勞首屈一指。

  “主公,袁譚麾下有張遼、典韋這等能戰呂布殺董卓的猛將,他的神策軍不容小視。”田豫說道。

  平靜的廳堂中議論聲驟起。

  公孫瓚點了點頭,他也很重視這一點,“袁譚的神策軍雖然厲害,但玄德也有關羽張飛……。袁譚想要奪取平原郡,恐怕也不可能。”

  田豫進言道:“主公所言極是,但玄德公若被袁譚牽製住的話,未來與敵決戰的時候,我方就少了強有力的支援。”

  廳堂中的議論聲更大,就如同袁紹開始依賴袁譚。由於劉備兄弟在冀州的戰績很大,公孫這邊的人也有些依賴他們兄弟。

  “你有何話說?”公孫瓚聽出了弦外之音。

  田豫便說道:“袁紹讓他的二公子進兵河間,長子進兵平原,他親率中路大軍直進這裏。上中下三路互相依托來攻,應對起來頗為不易。”

  “何不詐敗放棄廣宗,引袁紹來追。這樣的話,袁譚就成了孤軍深入,我軍也可以分出許多兵力,針對他……。”

  由於袁軍一直處於守勢,公孫軍反而十分疲憊。如今袁家大舉反攻,說起來也是以逸待勞。

  公孫瓚是素有軍略的人,深知雖然本方一直處於優勢,但正麵作戰勝負難料,所以接下來十分重視田豫的這個軍事計劃。

  若能吃掉下路的袁譚,那麽釋放出來的劉備三兄弟,反而能夠切斷袁紹的退路。

  那麽,公孫瓚就可以完成包圍袁紹主力的軍事部署,至於上路前往河間的袁熙,他根本沒有放在眼裏。

  這一計的關鍵在於,引袁紹來追趕,這樣的話,中路接下來對於下路袁譚的支援就會鞭長莫及。

  在公孫瓚看來,隻要自己‘敗’的完美,袁紹又怎麽可能放棄消滅他主力的機會?

  於是當機立斷,他親自坐鎮中路吸引袁紹,派出麾下大將田楷、嚴綱,帶領一萬五千兵馬為機動力量,前往平原支援劉備。

  目的隻有一個,配合劉關張來針對,消滅下路的袁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