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摩洛哥危機謝幕
作者:黃油烤饅頭      更新:2022-04-28 23:21      字數:2463
  “卡布雷拉特使,非常抱歉,我國目前的狀態,根本無法答應貴國的要求,還希望貴國能夠理解。”

  在王宮內的一間隱蔽房間裏,身為意大利國王的卡洛非常罕見的,向一位秘密特使表達著歉意。讓卡洛都需要放低姿態,當然也是有原因的。

  因為這位卡布雷拉特使, 是德國秘密派來的外交使節。主要就是想讓意大利在德法對峙期間,在意法邊境做些小動作,吸引法國人的目光,為德國減輕部分壓力。

  當然,德國也知道不給好處使喚人根本不可能, 所以也給了不些好處, 那就是給予意大利在進口魯爾煤鐵礦時, 給予一定的優惠。

  而麵對德國人的請求以及給出的好處, 剛剛與法國人談妥了的卡洛,又怎麽可能接受。所以麵對這位卡布雷拉特使,卡洛以目前意大利海陸兩軍過於虛弱,根本沒有能力在意法邊境上製造事端為由,拒絕了德國人的請求。

  卡洛給出的理由非常合理,一點也沒有推脫之意。因為目前意大利海陸兩軍,真的陷入曆史最虛弱的時候。在陸軍,目前意大利陸軍總兵力才19.3萬,哪有一點能進攻的樣子。更別說目前意大利本土加上殖民地兩百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這十平方公裏還輪不上一個士兵,可想而知目前意大利陸軍的壓力有多大,屬於有心無力的那種。

  至於海軍,那就更別說了。去年大家就知道,意大利主要戰艦都被賣給了俄國人。現在唯一能挑大梁的隻有一艘無畏號。靠這一艘跨時代戰艦找法國人的麻煩, 那隻能說意大利海軍飄了。

  或許有人說,這怕什麽,反正還有德國海軍呢。

  問題的關鍵就是,德國海軍在北海而意大利在地中海。看看地圖就知道,指望德國海軍的救援,還不如祈求上帝降臨,這個更容易點。而意大利本土漫長的海岸線,要是海軍不占優勢那可就難辦了。

  所以海陸兩軍都不占據優勢的情況下,意大利以自身安危為理由拒絕,怎麽也說得過去。

  麵對卡洛的這一連串的理由,作為特使的卡布雷拉不由想起出發前,首相比洛侯爵的臨行叮囑。“卡布雷拉,你此行的目的雖然很重要,但是更主要是需要探明意大利人的態度。尤其是在我國與法國發生衝突時,其是否願意站到我們這邊,哪怕是不采用軍事手段,但是至少也需要從其他方麵表現出這股姿態。”

  所以在麵對卡洛婉拒的時候,這位卡布雷拉特使一點也不氣餒,隻見他開口道。“卡洛陛下,我能理解貴國的難處,但是如果貴國什麽都不做,是否不妥當,貴我兩國的同盟條約,貴國是否還願意執行?”

  對於卡布雷拉特使的話,卡洛毫不猶豫的說道。“在這一點上,還請貴國放心,我國與貴國簽訂的條件必定會執行。隻要貴國遭到俄法兩國任何一個國家的進攻,我國將必定動員軍隊加入貴國對其宣戰。”

  卡洛這話也說的很明確,是遭到進攻的狀態下,意大利才會履行同盟義務。至於簽約國進攻對方,那麽對不起,隻能保持中立。當然賣一些盟友需要的物資,這還是很合情合理的。

  作為外交特使,熟知外交規則的卡布雷拉子爵,當然也聽懂了卡洛話中的意思。他知道該怎麽給柏林回複了。

  當然,意大利支持德國的態度消息,也很快就傳回了柏林。雖然意大利以目前軍備虛弱為由,拒絕了直接的軍事行動,但是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麵的表現與奧匈是一致的。

  而對於羅馬的表態,柏林方麵也鬆了一口氣。要知道這些年,柏林一直對維也納更親密有加,不管是交流或者是拉攏上,去維也納的外交官更多。

  所以柏林方麵這次對於意大利是否願意履行同盟條約,其實還是有疑惑的。而這次卡洛毫不猶豫的回答,讓卡布雷拉特使得到了滿意的答複。要知道關於意大利誰說了算這個問題,各國誰不知道答案就是這位卡洛君主,隻要這位君主答應,那麽就是八九不離十了。

  與意大利的爽快相比,維也納方麵的答複就有點磨磨蹭蹭了。不過還好,兩國除了直接出兵這個條件之外,其他方麵都願意給予支持。

  所以原本已經傾向和平解決爭端的德國內部,此時又起了波瀾。以一批容克貴族在內的激進派認為,此時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法國盟友俄國如此的虛弱,德國東麵防守壓力大減,理應趁此機會發動對法戰爭,解除德國在歐陸最大威脅,法國人的武裝力量。

  麵對這些激進派的提議,以首相比洛為首的穩重派直接對這又冒頭的激進派進行打壓。首先他們反駁了對方認為英國人不會參與的觀點。

  在穩重派看來,大英帝國不會眼睜睜看著德國成為中西歐霸主。如果爆發德法兩國戰爭,那麽大英帝國一定會參戰。其龐大的海軍將直接切斷德國的海上貿易線。

  而且英國的加入會帶來連鎖反應,首先兩個盟國將很難下定決心繼續支持德國。另外英國人的加入,也將讓東麵的俄國人蠢蠢欲動,如此一來,德國將麵臨來自四麵八方的攻擊,這不是智者所為。

  而正當德國人為此分成兩派爭執不休的時候,法國突然傳來了一個消息。作為法國對德強硬派,外交部長德爾卡塞提出辭職。外交部長一職由總理魯維埃兼任。讓法國突然做出換外交部長的原因,還是法國國內對德開戰擁有較高的反對聲。

  此時的法國已經成為了一個高利貸國家,其主要以對外資本輸出而獲利。雖然國內對德反感程度較高,但是如果爆發戰爭,又有多少法國人願意看到呢。

  再說,法國政府這邊在麵臨英國人的施壓後,又有多少人能夠堅持呢。而且不少人也清醒的認識到,法國國力被德國超越的事實。如果英國人真不願意插手,那麽單憑法國人一家之力,完全奈何不了德國人。

  沒錯,每一次戰爭的爆發,參與各方都是奔著勝利而去,如果一開始就看不到勝利的機會,又有誰願意發動戰爭呢。

  所以原本麻杆打狼兩頭怕的局麵,就在法國率先做出讓步動作之後,局麵就此打開了。

  而法國出來的消息,讓德皇威廉二世也下定決心選擇了和平。

  而德法兩國關係的緩和,讓歐洲各國也是鬆了一口氣。當然作為引起兩國爆發源頭的摩洛哥,在一番商討之後,法國人做出了讓步。法國撤回部分對摩洛哥實施的管製,不過與西班牙一道保持對摩國的警察控製權。

  可以說法國為了不在摩洛哥上與德國產生爭執,所以退後了一步。暫時放棄吞並摩洛哥的舉動,但是依然掌控著其部分警察控製權。而德國方麵則展現了實力,讓各國看到德國在殖民地上的決心。

  當然兩國誰占便宜誰吃虧,現在來說還為時尚早,但是德法兩國的關係,肯定會比以往更加糟糕,當然糟糕的還有英德兩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