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榮成之戰(下)
作者:黃油烤饅頭      更新:2022-01-24 11:18      字數:2607
  “敵人就要上來了,大家準備。”

  “機槍組準備好了沒有?”

  在剛剛奪取的李子山陣地中,一名意大利軍官正在指揮其士兵趕緊準備固守陣地。

  李子山位於容成縣西北側,此山雖然隻有三四百米高,但卻是製高點,隻要占據此山就能依托地形對三四千米外的縣城形成足夠的威脅。

  到時候別說其他火炮了,就連近衛師的75毫米山炮都能夠得著縣城。

  沒錯,在山東登陸的日軍,已經全部龜縮在榮成縣及其周邊。雖然這也是死地,但是為了拖延意大利軍隊腳步,為遼東半島以及朝鮮的日軍爭取時間,其指揮官井澤八郎少將更是下了死命令,要求每一名日軍士兵務必戰至最後一人。(為了避免高級軍官被俘動搖軍心,山縣有朋以及山地元治等高級軍官已經在一個漆黑的夜晚被接走。)

  當然這份命令在一開始還是執行的很好,因為日軍隱瞞了海戰失利的消息。青龍灣被炮擊,被說成意國艦隊趁著聯合艦隊不在之時的偷襲。

  所以日軍抵抗力度很強,哪怕是意大利火炮洗地,其殘存的日軍都很有戰鬥力。隻不過在火炮被壓製後,日軍隻能憑借其手中的村田步槍反擊意大利士兵的攻勢。不過日軍的村田步槍射速很慢,其主要裝備的村田十三式和村田二十二式都是單發步槍,打一發上一發子彈,其最新式的村田二十二彈夾步槍數量稀少根本不頂用。

  至於少量的加特林六管機槍也因為太過於笨重,非常容易引來意大利的火炮攻擊,讓其在戰場上表現不佳。

  而且加特林機槍需要手搖發射缺點太多,與意大利軍隊的馬克沁比起來完全就是兩代人的差距。

  所以被重點照顧後,加特林機槍在防守中作用並不太明顯。

  這各種因素的影響,也是日軍陣地接連被突破的主要原因。

  鑒於李子山陣地作為日軍重要的製高點,在被意大利軍隊奪取之後,引來日軍反擊也是合情合理的。

  一個大隊的日軍頂著意大利炮火的轟擊下,向其發動了反攻。

  “開火!”

  防守陣地的軍官,在日軍進入四百米距離後,立刻下令開火。

  隨著軍官的命令,陣地上的士兵立刻用手中的武器,向衝鋒的敵人扣動了扳機。

  卡爾卡諾步槍清脆的槍聲在陣地密集的響起,遠處的日軍士兵不斷出現被擊倒的畫麵。當然在防守戰中,絕對的主角是陣地上的幾挺馬克沁機槍。

  作為絕對的殺人利器,馬克沁機槍在防守戰的表現無人能及。持續性的射擊,更是清掃著衝鋒的日軍。

  讓遠處觀戰的井澤八郎少將兩眼噴火。

  “八嘎,敵人火力這麽強大,本田中佐為什麽要這樣硬衝,這不是浪費士兵生命嘛。”

  井澤少將完全忘了自己嚴令其奪回陣地的樣子,反而關心起士兵生命來。

  沒辦法,山縣有朋大將以及山地元治中將離開的時候,可是嚴令他務必防守時間越長越好,最好能守上一個月,給其他地方的日軍留下足夠的時間。當然做不到的話,那麽半個月也是能接受的。

  而井澤少將既然留下來,自然是抱著必死的決心,所以他基本都采用死守的辦法,畢竟防守總比進攻占據優勢。

  當然他也不是總是防守,例如在關鍵點上,他也準備好了增援或者反擊的部隊。

  本田中佐作為增援李子山的部隊長官,被敵人炮火耽擱延誤了增援,讓李子山被敵人奪下,那就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讓其奪回李子山是無可厚非的。

  隻不過攻下李子山的意大利部隊火力太猛,讓本田大隊隻能敗下陣來。

  其實日軍自己也知道,自家士兵手中的村田步槍與對方的卡爾卡諾步槍已經形成代差,單裝單發步槍哪能與對方彈夾步槍比火力。

  不過現在就是想改也來不及了,隻能讓士兵咬牙堅持。

  而意大利人可一點也不給日軍堅持的機會,在打退日軍進攻之後,意大利軍隊立刻將大炮拖上了山。

  隨後兩天,憑借占據製高點的優勢,意大利軍隊接連拿下了東照山、禦駕山、崖頭河等地,將在山東的日軍半包圍在榮成縣。

  當然這兩天日軍也沒有停止過反抗,感到即將遭到滅頂之災的日軍,更是接連出動,想要製止聯軍的行為,不過在武器不占優,人員不占優,地理也不占優的情況下,日軍很難占到便宜,基本都是以吃虧居多。

  望著意清聯軍一步步將日軍逼上絕境,日軍自己的士氣也在不斷低落,其日軍官兵中已經出現了逃兵。

  這讓普列夫少將非常滿意,同樣也讓清軍大喜過望,甚至有人擅自行動想要奪個頭功來顯露頭角。不過很明顯有人想多了,日軍陣地依然穩固,為此其賠了上千將士。

  這引的普列夫勃然大怒,要求清軍方麵給出解釋。其實不用普列夫憤怒,清軍這邊自己也惱了。這種不開眼的家夥,難道還要繼續留著來壞事麽?

  所以其想要顯露頭角卻做到了,在周馥周布政使的壓陣下,丁汝昌召集眾人將某個不開眼的家夥人頭祭旗,這種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家夥,敢來壞李中堂的事,管他後台站著誰。

  按下鬧劇一般的清軍糾紛,對容城縣的總攻在三天後展開。

  這次普列夫少將大手一揮,連續兩天的炮擊將意大利炮兵官兵技能磨練的更加熟練,也打的日軍和周大人臉都發白了。

  周大人籌措的三萬發炮彈在這場炮擊中全部,不過效果非常好,容城縣外的陣地被打成了焦土,城內的建築也基本都被擊毀。

  更別說城牆什麽了,更是重點攻擊的目標。

  根據事後的統計,在這場炮擊中,日軍傷亡近兩千號人,沒受傷的在精神上也遭到極大打擊。另外武器損耗更加驚人,其47門大炮隻留下13"門可用,11挺加特林手搖機槍,就3挺可用。然後是彈藥等物資損失同樣不菲,畢竟這種財大氣粗無差別的攻擊,日軍也是頭一次見,沒有一點防備。

  既然日軍在炮擊中被打掉了精氣神,那還等什麽,普列夫少將這次終於放任清軍進攻了。意大利軍隊負責西麵主攻,南北兩麵則交給了清軍負責(東邊不遠就是大海)。

  這次終於沒出差錯了,隻花費了兩天時間,意大利主攻的西麵就攻占了城牆,隨後兩麵的清軍也在意軍的幫助下,攻下了城牆。

  此時依照歐洲的慣例,普列夫少將派出了使者,要求日軍投降。畢竟現在已經表明,幸存日軍已經陷入死地,絕無逃脫的可能。

  不過麵對普列夫的勸降,井澤八郎少將段然拒絕了。

  既然敵人堅持,那就沒什麽好說的了,接下來又進行了兩天的戰鬥,盤踞在容城縣的日軍被徹底消滅。

  至此登陸山東的日軍已經成建製的被消滅,或許有少數幾個僥幸逃脫的人,但已經不能構成威脅了。

  在這場戰鬥中,意大利陣亡581人,受傷987人,損失火炮17門、炮彈五萬多發的代價,全殲日軍1.42萬人,繳獲火炮5門,槍支2900多支,俘獲日軍6000多人。

  當然還有盟友清軍的功勞,要不是清軍負責運輸物資、偵查敵情和保護側翼等任務,意大利軍隊也不能如此順利的取得大勝。

  不過不管怎麽說,這一份沉甸甸的戰報,多少也能緩解李中堂的壓力,當然這是不看彈藥消耗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