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複雜化的應對
作者:黃油烤饅頭      更新:2020-11-28 11:57      字數:2991
  雖然英俄兩國對塞爾維亞與希臘兩國的舉動,各自做出了反應,但其實反應對不算多激烈。但是要說在這次塞希兩國突然冒出來攪局,除了反應最為激烈的意大利之外,就屬保加利亞的反應激烈,或者說,比意大利更加激烈。

  在索菲亞,一場同樣激烈的會議也在展開。

  “這次塞希兩國的舉動,絕對是一個針對我國的陰謀,他們不願意看到我國獲得馬其頓地區,所以才會串通一氣用這種辦法給我國難堪。”

  在國王費迪南一世召開了會議中,身為首相的斯塔姆博洛夫慷慨激昂的說著他對這次塞希兩國突然插手的看法。

  而他的看法引來了其他的讚同,其中身為外交大臣的格列柯夫更是大聲讚譽道。“首相說的沒錯,塞希兩國這次的目的,絕對是為了不讓我國好過,他們不願因看到我國收複馬其頓。”

  當然讓保加利亞出現如此一麵倒的態度,也有保加利亞人自己的考慮。在這之前,保加利亞與塞希兩國雖然齷齪不斷,但是在對抗中也帶著合作,原因就是馬其頓地區的歸屬以及奧斯曼這兩個因素。

  三國各自宣揚的大保加利亞、大塞爾維亞、大希臘的版圖都囊括了馬其頓地區,這就是三國齷蹉不斷的原因,因為這三國都是競爭關係,他們對馬其頓地區都有企圖。

  不過由於占據馬其頓的奧斯曼勢力太強,不是他們單個能夠撼動的,所以合作成為可能。

  所以在這種關係下,三國之間情況異常的複雜,說不定今天兩國對付一國,明天又因為其他原因重新換個盟友和對手。

  當然這種情況要不是意大利插手還需要持續很久,直到三國感覺憑借自己勢力能夠撼動奧斯曼帝國之後,還會考慮對其動手。當然後來最為心急的希臘不信邪試過一次,不過被奧斯曼人打個滿頭包之後,讓其他兩國知道不能單獨行動,再後來才有了聯合起來的巴爾幹戰爭。

  至於現在,由於卡洛的對意大利的改變,現在保加利亞從原本的不太領先的位置,一舉脫穎而出,其他兩國不跳腳才怪。

  但是保加利亞並沒有將此放在心上,因為他們感覺這次真心很賺。能找到一個強力盟友,而且還對馬其頓沒有任何野心?怎麽看都賺到了。

  所以他們才會對突然跳入戰局的塞希兩國如此憤怒?這擺明了是不願意看到保加利亞占據馬其頓。

  當然雖然保加利亞人非常氣憤,但是還保留著理智?不然也不會在索菲亞商議關於兩國參戰的問題。

  麵對群情激湧的官員們?身為保加利亞國王的費迪南開口道。“首相,你的意思呢?”

  出身薩克森-科堡-哥達-科哈利家族的費迪南?雖然在保加利亞擔任了好幾年的國王,但是目前保加利亞實權基本掌握的首相手中。而他這句詢問的話?也是想要聽聽首相的意見。當然他這句話?同時也讓其他官員關注其首相,看看這位執掌保加利亞大權的首相有什麽好建議。

  麵對國王與其他官員的目光,身為首相的斯塔姆博洛夫怎麽可能沒有主意,隻見他胸有成竹的說道。

  “陛下、諸位同僚?在這個時候?我們首要任務依然是完成接下來阻斷色雷斯通道的作戰,當然這也需要詢問一下我們盟友的意思。當然,陛下與奧匈的關係,這是我們一個出路。”

  沒錯,在這個局勢複雜化的環境下?保加利亞再著急也沒用,首要目標必須明確?另外剩下的事,更多靠意大利這位盟友了。當然這位首相也沒有忘記自家國王的作用?這時候依靠這位出身名門的國王,或許有意外的收獲。

  斯塔姆博洛夫的話?讓在場的人暗自點頭?不愧為能夠擔任保加利亞首相的人物?在段時間就想到解決的辦法。

  當然更多人是將目光投向了國王,希望這位能夠站出來為保加利亞利益挺身而出。

  費迪南一世當然知道他們在期待什麽,而首相的建議對他而言非常有利,畢竟這短時自己第一次大幅參與到保加利亞政治大事中,對自己提高威望非常不錯的。

  “既然首相都這麽說了,那我就帶著外交大臣,去維也納與柏林走一趟。”

  費迪南一世的話,讓現場的人裂開對其充滿了一片讚譽,什麽陛下英明之類的恭維聲,不要錢一樣說出了口。

  當然,費迪南自己知道,這其中能有多少人是隨口說說而已。

  在保加利亞對塞希兩國的舉動,商議對策的時候,其實還有一個國家反應同樣激烈,那就是奧匈帝國。

  在維也納,一場奧匈帝國會議正在這裏召開。商議的問題,同樣來自塞希冒出來的問題。

  “陛下,諸位,這次塞爾維亞與希臘兩國的行動,影響非常大,來自意大利的電報,在詢問我們的態度。”

  身為奧匈帝國外交大臣兼部長會議主席的古斯塔夫·卡爾諾基伯爵,正當著皇帝與重臣的麵,說出這次會議的主題。

  當然意大利發來的電報,不過是引子,更多是考慮奧匈在這場戰爭中,自己的利益。

  當卡爾諾基伯爵說完後,身邊的奧地利首相愛德華·塔菲伯爵開口道。“我認為目前我國對巴爾幹目前爆發的戰爭,需要給與足夠的關注,因為這對我國接下來擴大在巴爾幹地圖的影響力至關重要。因為目前這場戰爭有失控的嫌疑,所以我認為目前最好不要插手,不過可以給我們可能的盟友,提供更多援助。”

  很明顯,這位奧地利首相不願意奧匈貿然插手這場戰爭。

  “塔菲伯爵的話說的沒錯,我也非常認同。”

  這次開口的事匈牙利首相蒂薩·卡爾曼,這位執掌匈牙利王國大權的首相,在匈牙利非常有名望。所以他的話,基本代表的匈牙利王國的態度。

  麵對兩位王國首相的話,身為帝國政府第一人的卡爾諾基伯爵,隨後搖著頭說道。“我非常認同兩位的觀點,當然也不想將奧匈帶入這場戰爭,但是我認為波黑問題不能在拖延下去了。”

  說道這裏,卡爾諾基伯爵將頭轉向蒂薩·卡爾曼這位匈牙利首相,因為這位首相的作梗,讓奧匈帝國一直不能達成吞並波黑的決議。

  在這裏需要說明一下,奧匈兩元製帝國,在對外做出重大決策的時候,需要兩大王國首相一致的認可。

  這是不是感覺不可思議,這沒辦法,當時在1848年歐洲革命,以及後來組建奧匈帝國上,為了獲得匈牙利人的支持,不得不做出如此決定。

  這也導致匈牙利人在帝國權力大增,任何可能威脅到其地位的決議,都會被其強烈反對。

  吞並波黑地區,這在匈牙利人看來,就是在威脅到他們的政治地位。因為該地區有大量的塞爾維亞人。尤其是在吞並該地區之後,國內的塞爾維亞比例將達到前三,如果在吞並塞爾維亞王國,那麽其人口將於匈牙利人差不了多少。

  這種情況下,那麽自己在帝國的地位也將大幅降低,所以這才是匈牙利人的反對的原因。

  而麵對卡爾諾基伯爵投來的目光,匈牙利首相蒂薩·卡爾曼根本就無視。

  看到對方不開竅,卡爾諾基伯爵隻能將目光轉向約瑟夫皇帝。身為皇帝的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當然知道這是什麽意思,這時候必須自己出馬,不然波黑問題老是解決不了,這將嚴重影響到奧匈的利益。

  “蒂薩·卡爾曼,我向你保證,匈牙利人的地位不會被消減。”

  麵對皇帝的話,蒂薩·卡爾曼雖然心有不甘,但是麵對皇帝的目光,他幾經內心掙紮後,隻能選擇默認。“那就按照陛下的意思辦吧,我們匈牙利王國尊重陛下的意見。”

  好了,這下最大問題終於解決了,接下來奧匈向奧斯曼帝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對方必須對波黑問題,給與答複。

  麵對早就萬分困難的奧斯曼帝國來說,來自奧匈的施壓,讓他們根本沒有拒絕的本錢,隻能答應下來。

  當然他們也不是什麽都沒有獲得,仁慈的奧匈帝國,還是掏出了240萬英鎊做出該地區得補償費用。

  不過這筆錢,對於目前的戰局更本就沒有太大作用。

  當然奧匈吞並波黑,這進一步加大了巴爾幹地區的動蕩,讓局勢朝著不可琢磨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