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三國軍事同盟(求收藏和推薦票)
作者:黃油烤饅頭      更新:2020-08-11 12:55      字數:2084
  維也納是奧匈帝國的首都,同時也是歐洲的藝術之都,無數的藝術家都試圖在維也納留下自己的名字,海頓、莫紮特和貝多芬,還有勳伯格、韋伯恩和貝爾格等,都是耳熟能詳的名字。

  當然除了音樂之外,這裏也有很多著名建築,諸如史蒂芬大教堂,霍夫堡皇宮,美泉宮、斯蒂芬大教堂等,都是讓人流連忘返的好去處。

  當然這些風景對於維也納人來說都是司空見慣的,隻有那些鄉下來的土包子才會大呼小叫驚歎不已。身為一個維也納人,他們有著自己的驕傲。作為哈布斯堡家族的發跡之地,哈堡家族對維也納建設也是竭盡全力,這也是維也納成為中歐最為有名的大城市的原因之一。

  不過作為該城的主人,弗蘭茨·約瑟夫現在有些煩躁。讓他煩躁的原因有幾個,一個是自己妻子著名的茜茜公主,已經很久沒有聯係他了。

  關於兩人之間的問題,可以寫一本書,婆媳鬥爭中丈夫該怎麽辦的失敗反例。

  除此之外,還有匈牙利人對其他民族的欺壓,造成抗議行動讓他為此傷神不已。為此他多次給予安撫,同時也勸告匈牙利人別那麽苛刻對待其他民族,但是這些匈牙利人就是不聽。

  另外就是德國與意大利帶來的煩惱。前幾天,俾斯麥首相從柏林發來電報,宣稱已經與意大利結成軍事同盟,並且願意就意大利與奧匈之間關於蒂羅爾問題進行調節。

  雖然俾斯麥在電報沒有明說,但是奧匈政府卻非常清楚,德國人在這份電報中暗含的告誡。那就是意奧兩國停止關於蒂羅爾的領土爭端的話題,以保證三國內部的和諧。

  對於德國的意思,維也納的帝國政府當然不能無視,隨即弗蘭茨·約瑟夫召開內閣會議,商議德意的來意。

  不過一番商議後也沒能商議出一個結果來,原因很簡單,與德國相比奧地利人更需要對方,尤其是在他們需要在巴爾幹地區施加自己影響力的時候,缺少了德國的支持,根本不是俄國人的對手。

  與在巴爾幹的巨大利益相比,與意大利的蒂羅爾爭端就不值一提,再說現在這塊土地還掌握在奧匈手中,更加對維也納有利。之前遲遲不能與意大利達成諒解,更多是因為失去北方意大利的控製,以及對丟失威尼斯的怨恨。

  要知道哈布斯堡家族在北意大利存在了數百年,結果說丟就丟了,這誰能受得了。再說如果是意大利憑實力奪取的,這也無話可說技不如人,沒奈何。但是意大利更多是通過投機取巧的站隊和他人幫助,才獲得的這些領土,那麽就別想讓人看得起。

  隻不過現在柏林發話了,那麽維也納就必須認真聽對方的建議。

  而這自然讓弗蘭茨·約瑟夫非常的不爽,要知道哈布斯堡家族曆來都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雖然在德奧戰爭中丟失了這個頭銜,但是被原本的普魯士指使,多少都有些內心不平衡。

  不過幸好,弗蘭茨·約瑟夫還有些理智,沒有露出過激的表現。說起這位奧匈帝國的創建者,多少都有些悲劇色彩。但是隻要研究過其生平就知道,這都是其自找的。

  在外交上這位接連出錯,先後得罪過法國、俄國、以及普魯士,也正是如此才讓奧地利王國不得不同匈牙利人組建奧匈帝國。另外,內政上,他給與匈牙利人太多權利,而忽視了其他少數民族的需求,讓國內民族問題繁多。同時在家庭關係的處理上,他也是一點也不合格。在妻子與母親的爭鬥,他完全不知道該怎麽調節。

  雖然他有著非凡的記憶力,以及知人的敏銳性,但是在戰略以及外交上並不能與該時期的其他優秀人員相提並論。他唯一被人稱道的就是辦事嚴謹和忠於職守,這個評價要是對官員來說,就非常不錯,但是對一名君主來說就是失敗。

  所以這位弗蘭茨·約瑟夫陛下,我們可以稱為為勤奮的君主,至於他記得十多種語言,這完全並不能幫助他提高自己的治國能力。

  於是維也納上下隻能接受德國的建議,與意大利簽署同盟條約。當然事情不可能一兩天就辦成,這前後花了五天時間。

  第一天,依照慣例奧地利人舉辦了歡迎晚宴,弗蘭茨·約瑟夫親自迎接了意大利代表團,並且與意大利國王卡洛親切的交談。

  第二天,在德國外交大臣的牽頭下,意大利代表團與奧地利人坐在談判桌上進行談判,主要內容就是擱置對蒂羅爾這個爭議地區的主權宣稱。

  這個問題談了三天,在德國外交大臣魏茨澤克伯爵的建議下,兩國勉強達成共識。在蒂羅爾地區,雙方都不在宣稱主權,但是該地區依然有奧地利人統治。同時維也納表示對於居住在蒂羅爾的當地人,不管是說意大利語還是德語,都一視同仁,不會有任何的區別對待。

  在暫時解決蒂羅爾爭端之後,意大利與奧匈的同盟談判才正式開始。不過這談的很快,因為之前的德意商談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維也納,所以很多內容不需要再斤斤計較。

  再說這也沒讓奧匈損失什麽,反而是緩解了他與意大利的關係,讓兩國不在將注意力放在與其的邊境上,反而更多投入到其他方向,對奧意兩國都是好事。

  所以在談了一天之後,兩國都覺得差不多了,最終卡洛與弗蘭茨·約瑟夫在同盟條約下簽署了自己名字。

  這也代表著意大利加入了德羅兩國的軍事同盟。

  為了給聽話的奧匈帝國一個甜棗,等意大利代表團離開後,德國外交大臣魏茨澤克伯爵對維也納政府暗示,德國願意支持奧匈在巴爾幹的行動。

  當然這件事,跟隨意大利代表團回國的卡洛是不知情的,不然他又要驚呼,巴爾幹要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