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作者:葡萄無牙      更新:2020-02-29 11:19      字數:3572
  回眸1991最新章節

  秉承著歐洲金融業一貫的穩健保守策略,這兩家地區性銀行發展十分穩健,每年可以提供穩定現金流,但正由於實在太穩健了,原銀行董事會有賣盤的強烈願望。

  為什麽呢?

  德國巴伐利亞銀行成立於1884年,發展至今100多年還在巴伐利亞州附近,甚至連覆蓋整個德國北部都做不到。

  歐洲人傳統的習慣勢力是極其強大的,從爺爺的爺爺輩就在德國商業銀行存錢的德國人,現在依然會是德國商業銀行忠實用戶。

  就像他們是德國法蘭克福足球隊的球迷一樣,100多年來曆經幾代人,依然矢誌不渝支持這支球隊。

  這無關乎市場營銷和客戶服務,而是傳統的習慣勢力使然,誰都沒辦法改變。

  這種情況對於歐洲銀行家來說簡直是災難,100多年來始終在巴伐利亞州發展,已經把一切做到極致,將這塊地盤打造的鐵桶一般。

  別的大銀行想進進不來,自己想向外發展也不可能。

  一貫堅持傳統的歐洲富豪家族也撐不住了,急於求新求變。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作為控製這些私人銀行背後的傳統歐洲富豪家族,隨著時代的進步,年輕一代接受網絡高科技新浪潮的洗禮,對這些傳統到腐朽的家族資產更看不上眼。

  在年輕人看來;

  不發展就等於退步,原地踏步就等於被時代拋棄,無異於自殺……

  現代的經營理念與傳統激烈碰撞,令家族內訌的裂痕和爭吵日益尖銳化,比利時王國梅蘇特·厄齊爾伯爵家族控製的巴黎富通銀行就是鮮明例證。

  就在2003年4月份

  梅蘇特·厄齊爾伯爵因為一次家族內部的激烈爭吵,腦溢血突然發作被送進布魯塞爾國王醫院,經曆12個小時的開顱手術才從死亡線上搶救下來。

  德國巴伐利亞銀行情況略有不同,但董事會同樣希望尋求賣盤,換取一個跳出巴伐利亞州這個僵化小圈子的機會。

  匯豐銀行正是看到了這樣的機會;

  在倫敦和香港上市的匯豐銀行希望完善在歐洲大陸的布局,那麽並購地方性中小銀行就是最好的策略。

  這些歐洲銀行管理穩健,盈利水平不錯,在經營上還有獨特的秘訣,是很好的並購目標。

  一旦接入匯豐銀行的國際性網絡,手持一張匯豐銀行卡通達全世界,這絕不是地方性銀行能夠做到的細致服務,對於企業用戶和個人用戶來說都有極大的吸引力。

  歐洲傳統貴族家庭嫌棄這些銀行經營過於穩健,數十年上百年沒有變化,王耀城偏偏看中了這一點,每年可以提供超過7%的穩定回報率。

  有了匯豐銀行這塊金字招牌的加持,擴大中小企業用戶群不成問題,加上國際領先的精益管理,怎麽著也能在這個穩定回報率上再添上兩三個點。

  如此以來,收益率就很可觀了。

  別問為什麽,跨國銀行就是這麽!

  匯豐銀行不但可以提供遍及全世界的周到金融服務,而且財團聯動,可以提供從國際航空客流貨物運輸,遍及全球歐美、東南亞、華夏大陸及日韓等國高星級賓館專車接送,全球倉儲物流服務,數十萬種貨品洲際直達,家樂福,屈臣氏及旗下12個零售品牌上萬家店鋪vip購物待遇,好處簡直說不盡。

  展望未來

  隨著香港環球電信公司發展到歐洲各國,甚至可以提供全球性的電信服務,走到世界各地一卡通,漫遊世界貼身服務,試問哪一個客戶能夠擋住這樣的強烈誘惑?

  又有哪一家跨國銀行能夠提供這樣的周到、全麵服務?

  兩下一對比

  地方性銀行與跨國銀行的距離簡直天差地別,競爭力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對於經營百餘年的德國巴伐利亞銀行來說,鬱悶之處正在於此;

  僅德國境內就有十幾家實力相仿佛的地方銀行,巴伐利亞銀行雖然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可仍然無法打破這一個個鐵桶般的地方市場,甚至連統一德國北部都做不到。

  上麵有全國性的德意誌銀行,德國商業銀行,德國複興信貸銀行,裕寶銀行和德國中央合作銀行壓製,規模和體量都比自己大。

  巴伐利亞銀行在全國範圍內差不多能排在第六到第七的位置,處於第二陣營中。

  與金融界同行相比,巴伐利亞銀行的實力不夠大,也不夠強,更沒有強悍的實力可以打破這個令人絕望的僵局。

  對於這一樁完全沒有前景的事業,銀行董事選擇放棄也就在情理之中。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對於匯豐銀行在歐洲的擴張,王耀城還是胸有成竹的,巴伐利亞銀行做不到的不代表匯豐銀行做不到,因為匯豐銀行這塊金字招牌代表的是全世界通行無阻。

  隻要錢袋子足夠厚,可以提供全球性金融服務和其他的增值服務,絕對物超所值。

  從大環境來說,歐盟對香港資本更為寬容,更為開放。

  在歐洲可以並購的標的眾多,上百家有實力的地方性銀行濟濟一堂,你不願意出售,還有其他人願意出售,總能找到願意出手的合適目標。

  莊園裏

  王耀城略一思索就明白了拉法蘭先生的來意,對於能夠引進國際性資本,法蘭西政府方麵是舉雙手歡迎的。

  匯豐銀行並購巴黎富通銀行帶來的不但有國際資本,而且還有匯豐銀行全球性的服務,國泰及荷蘭皇家航空公司擴展歐盟市場,財團麾下眾多企業登陸歐盟市場。

  更可以幫助法國大型及中小企業走向世界,建立雙向流動的良性循環,促進物流、人流和貿易發展,是合則兩利的事情。

  巴黎富通銀行顯然沒有這個能力,這就是地方性銀行與跨國金融集團巨大的差距。

  在全球化這一點上,瑞銀集團比匯豐銀行差的不是一點兩點,更多的是傳統保守觀念作祟,放不下歐洲貴族高高在上的臭架子。

  背後掌控瑞銀集團的是歐洲非常著名的哈布斯堡家族,這是一個與歐洲各國王室有著緊密血緣關係的尊貴家族,曾經是龐大的奧匈帝國皇權掌控者。

  因此

  瑞銀集團穿著筆挺西服的高層人士,對美資銀行和華爾街同行都很看不上眼,更別提其他地方的金融機構,在他們看來純粹屬於蠻荒地帶。

  各種嘲諷和譏笑段子層出不窮……

  什麽係著領帶的大猩猩,混跡於華爾街的紅脖子,唯利是圖的投機者,手指甲黑乎乎的底特律人,粗俗嘻哈的紐約口音或者是黑色吊帶襪癡迷者。

  當然,對匯豐銀行董事會主席王耀城也沒有好話,哈布斯堡家族族長卡爾·馮·哈布斯堡就曾經輕蔑的說;

  英國佬真是瘋了,斯敏士銀行怎麽能夠賣給那個黃皮小子,他連腿上的泥都沒有洗幹淨,恐怕看見銀行金庫裏麵的鈔票已經樂傻了吧?

  王耀城聽到這些奇談怪論隻是灑然一笑;

  好,好滴很呐!

  這說明瑞銀集團高層沒有重視匯豐銀行這個對手,對於匯豐銀行在歐洲大陸擴張金融網點有益無弊,妥妥的好事兒。

  己進入21世紀,哈布斯堡家族這些人腦袋僵化還停留在19世紀,活在自己夢想強大之中。

  這個粗俗,那個低賤,誰都沒他高貴。

  這種幻想的夢境有啥用?

  作為歐洲金融市場唯二的強者,匯豐銀行相關機構對瑞銀集團研究的相當透徹。

  這家具有141年曆史的蘇黎世老牌銀行,在經營上確實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從銀行經營各項指標來看,匯豐銀行擁有壓倒性的優勢,資產規模更是對方的二倍還多,遍及世界各地的銀行網點是其3.5倍,年營業額3.12倍,全麵領先於對手。

  瑞銀集團唯一的長處在於投行業務,這點比匯豐銀行更強勁,在歐洲穩坐頭把交椅。

  早在2001年,瑞銀集團以120億美金的價格完成對米國著名的投資銀行普惠公司收購案,進一步強化在美國市場一級交易商地位。

  在米國市場的投行業務中

  瑞銀集團緊緊跟隨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和jp摩根等著名投行,位居第五位,壓過花旗銀行,雷曼公司,米國銀行和匯豐銀行,業務做得風生水起。

  匯豐銀行在投行業務上的弱勢,歸根結底的原因在董事局主席王耀城身上。

  同樣,經營理念趨於保守的匯豐銀行首席執行官莫玉軒,也不讚成過度發展激進的投行業務。

  2000年3月份,網絡高科技泡沫破裂。

  大規模投資於米國對衝基金及股市、債市的國際性銀行損失慘重,這其中就包括世界最大的三菱瑞惠銀行,瑞銀集團,德意誌銀行和巴克萊銀行。

  至於米國本土銀行更是有一個算一個,基本上不死都要掉層皮。

  那種遍地餓殍的慘狀,莫玉軒先生至今回想起來猶有餘悸。

  也正是這個難得的機遇,促成了匯豐銀行大規模登陸北美市場,先後吞並了11家美資中小型地方性銀行,融合發展到如今的龐大規模。

  因此,莫玉軒先生對美資銀行激進的投資理念很不認同,將一些高危資產、垃圾資產打包證券化,那更是養虎為患的錯誤舉措。

  董事局主席王耀城非常讚同莫玉軒先生的經營理念,嚴控金融風險和穩健經營成為主流思想,貫穿到整個匯豐銀行全球業務經營中。

  在業務取舍上,匯豐銀行寧願選取利潤率偏低而經營穩健的業務,而不願意染指高風險垃圾債券和參與華爾街的金融遊戲中。

  匯豐銀行重點關注高淨值私人業務,以較少的資本滾動龐大的資產,可以帶來較高的收益率,其風險管理高度集中,並且趨於保守穩健。

  這樣的經營策略雖然不可能取得爆發性的業績增長,但是勝在穩健踏實,風險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