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2001年的財團企業表現
作者:葡萄無牙      更新:2020-02-29 11:18      字數:3551
  回眸1991最新章節

  送走了亢奮不己的王會洋,辦公室裏重新歸於寂靜。

  心情不錯的王耀城打開音樂,悠揚的小提琴“梁祝”選段如水般流淌出來,滋潤著缺乏音樂澆灌的心田,帶來美妙享受。

  在過去的2001年裏,財團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家樂福連鎖超市發展到208家大賣場,1100多家城市中心店,大規模擴張告一段落,已經開始貢獻不錯的營收,全年淨利達到37.8億美金水平。

  長江科技集團代工業務繼續發展,人員達到百萬規模,出口創匯不斷增長。

  旗下的戴爾品牌發展如火如荼,成為貢獻利潤的一大支柱,集團全年盈利達62.8億美金規模,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格立集團在激烈競爭中迅速壯大,引進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家用電器生產流水線,產品線細化延伸,成為國際上具有很強競爭力的著名家電廠商。

  企業通過多品牌戰略,格立,三洋,湯姆遜三箭齊發,在歐美及世界市場攻城略地,銷售情況一片大好。

  2001年

  全年銷售額達到382億美元規模,在血拚價格戰的同時,依然取得24.5億美金利潤,實在是難能可貴。

  黃河科技集團同樣取得重大進展;

  兩條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第五代大規格液晶顯示屏生產線先後投產,並且積極籌劃第六代先進生產線,已經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預計

  2002年

  兩條建設中的第六代液晶顯示器先進生產線,總投資規模可能超過150億美金,絕對是一筆巨款。

  這還是在大陸土地和水電、人工成本極其低廉的情況下,八成以上都是設備投資。

  利潤就不用談了,旗下太平洋家電連鎖公司和熊貓電子獲得的盈利投進去,黃河科技集團整體依然虧損3.7億美金。

  黃河科技集團超常規發展,代價是背負高達255億美元的債務,能夠拿出如此成績已經不錯。

  液晶顯示屏產業同樣是高風險、高投入、高技術門檻、窄口徑行業,世界市場能夠容納的企業不多。

  一條先進生產線投入動輒數十億美金,設備折舊必須在一年半之內完成,最多不超過兩年。

  這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在一年半之內必須回本,時間拖延稍長,便有可能形成沉重債務負擔,拖延企業發展壯大。

  電子產業發展的速度是如此之快,猶如火箭一般升空。

  液晶顯示屏生產線在短短的五年之內已經更迭了三代,從1996年的第三代生產線,更迭到2001年第五代生產線,2002年計劃中的第六代,速度快的讓人目不暇接。

  哪裏有時間讓你慢條斯理的回本?

  作為整個業界領頭羊企業,黃河科技集團尚且如此,其他的液晶麵板企業可想而知有多慘。

  日資麵板企業整體還停留在第三代水平,沒有一條高世代液晶麵板生產線投產,唯一例外的全麵嚴重虧損,處於程度不同的減產狀態。

  看樣子,日資采取了整體的戰略收縮措施,技術輸出方向麵向台島。

  韓資廠商中;

  三星公司擁有兩條四代線,沒有能力投資下一代液晶屏生產線,企業所需大規格液晶顯示屏己經從LG和台企輸入,這方麵的能力缺口變大。

  LG集團擁有兩條四代線,與荷蘭飛利浦公司合資之後,咬牙投資了一條五代線,目前業已接近投產。

  台資廠商中,大部分都擁有四代線,中華映管與友達兩家在日方資本的支持下投資了五代線,預計將於2002年底建成投產。

  在世界液晶顯示屏廠商競爭領域,總體來說,全都落後於黃河科技集團一到二代水平,現在就看誰先倒下了。

  王耀城的目標是幹倒一半的液晶顯示屏麵板企業,血洗整個市場,盡快達到重新洗牌的目的。

  這些企業留下來的市場空白,黃河科技集團當仁不讓的收編。

  餘下的時間裏,就可以安安心心的享受豐厚利潤。

  這算盤打得不錯,具體能否達到想象中的效果?

  隻有老天爺知道了。

  在2001年

  處於暴風漩渦中的大西洋晶科集團,負重前行中表現出色。

  作為全球芯片生產領導企業,大西洋晶科及全資子公司韓半島海力士,在完成壓製競爭對手重任的同時,依然獲得13.5億美金利潤,殊為難得。

  要知道,大西洋晶科背負著高達430億美金的貸款,

  其中,有兩條是投產不久的十英寸晶圓廠投資款,還有舉債發展的二條十二英寸晶圓廠投資。

  僅這二條十二英寸晶圓廠,投資規模就超過260億美金,可謂真正的大手筆。

  從這個角度來看,大西洋晶科2001年的營收還是非常不錯的。

  一年的巨額設備投資款折舊計提規模高達上百億美金,刨除人工、稅收和水電成本開支之外,依然取得13.5億美金利潤,可想而知有多難。

  這還是全力壓製芯片生產價格情況下,一旦放開手腳,賺錢真的比印鈔票還快。

  高科技、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的周期性行業名不虛傳。

  嚐到了甜頭。

  財團繼續在馬來西亞投資百億美金,購買了大片土地建設兩座八英寸晶圓廠,預計將於2002年中陸續投產,並且預留廣闊的後續發展土地儲備。

  表現一直穩定的康寧公司,按照股份分紅,2001年獲得37億美金穩定收入,是一如既往的波瀾不驚。

  大規模整合消化並購成果的匯豐銀行,全年計提了177億美金壞賬,龐大的規模貢獻了可憐的44億美金利潤。

  這點錢,一分錢不能夠貢獻給財團,補充銀行資金流動性尚且不夠。

  因此

  匯豐銀行計劃在2002年大規模增發新股,初步預計募集資金400億美金,目前依然處於籌劃中。

  這兩年,匯豐銀行全力消化擴張成果,夯實銀行根基,全麵推廣現代化精益管理製度。

  丟掉包袱,輕裝上陣。

  因此在2002年度,依然會計提差不多規模的壞賬損失。

  計劃用三年時間剜掉膿包,匯豐銀行將會真正的涅槃重生,展現出財團核心企業的真正風采。

  旗下所有企業,拋開高估值低盈利的網絡高科技企業不談。

  2001年最靚的仔,依然是大西洋商用機器公司。

  在總裁餘承德掌控下,這一家全資子公司發展得依然穩健,全年貢獻了366億美金淨利,是不折不扣的現金大奶牛。

  全球的個人電腦市場迅速擴大,在2001年,市場總量達到了1.45億台,可整體市場規模依然在2580億美金左右。

  相較於幾年前,沒有明顯擴大。

  這源於個人電腦市場激烈的競爭,電子科技的飛速進步,帶來個人電腦產品和便攜式電腦配置全麵升級,產品價格飛降。

  這一增一降,體現了個人電腦市場最大的特點;

  加量不加價。

  整體市場規模增長接近一倍,銷售總金額幾乎原地踏步。

  這種市場格局,對於大西洋商用機器公司同樣影響巨大,旗下電腦產品和辦公用品經曆過幾幅度降價,盈利水平大大縮水。

  全年出貨OPPO品牌電腦產品計5300餘萬台,整體盈利115億美金,與同行相比表現依然不錯。

  可是與曆史巔峰相比;

  受個人電腦市場整體重心下移影響,利潤大幅下滑67%,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想要維持高利潤已不可能。

  大西洋商用機器公司作為世界辦公用品領域傳統龍頭企業,繼續深化豐富產品線,全年取得47.5億美金盈利,繼續保持了自己的大哥大地位。

  最靚的仔出現在手機領域;

  OPPO品牌V3手機暢銷全球,一年的時間狂售6800餘萬台,加上集團其他係列手機產品,OPPO品牌手機一年出貨達到9200萬台,貢獻了超過兩百億美金純利潤。

  可以說是吸金利器,簡直銳不可當。

  這一款原來世界中的摩托羅拉V3手機,原本就是爆款產品,三年時間在全世界範圍內銷售1.4億台,在電子產品幾個月就更新換代的時期,可謂是長壽的爆款產品。

  現今

  OPPO品牌V3手機快被玩出花兒來啦,各種個性改裝版層出不窮,豐富了產品線的同時,極大地促進了手機銷售。

  時至今日,V3手機依然是OPPO品牌當家花旦,貢獻整個集團超過1/3利潤。

  這個現象已經引起總裁餘承德高度重視;

  作為一家跨國性大企業,整個集團的利潤表現,如此多的依靠一款爆火的產品,絕對是不健康的。

  因此

  大西洋商用機器公司無線通信事業部正在籌劃推出三款重磅產品,以替代旺銷的V3手機市場地位,繼續給集團帶來穩定營收。

  綜合來看

  在過去的2001年裏,除去企業並購的大額花銷,財團現金池穩定增長到420億美金規模,整體財政狀況健康有序。

  2002年第一財季即將結束,財團企業依然會貢獻營收。

  到了下半年,財團現金池可以穩定增長到700億美金規模,足以應付一場大型的跨國並購。

  在王耀城看來;

  並購美資電信企業並不需要全資控股,出於行業的敏感性實際上也不可能。

  初期,隻要掌控簡單多數就好,這樣的話並購投資規模並不會大。

  後期,通過逐步擴大固定設施和光纖電纜投資,慢慢的掌控絕對控股權,將其徹底納入麾下。

  最佳方案是……盡量不觸動米國佬敏感神經,悄無聲息地完成整合。

  悄悄地進村,打槍滴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