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電子科技發展
作者:葡萄無牙      更新:2020-02-29 11:17      字數:4546
  回眸1991最新章節

  1998年1月14日

  清晨8:40

  韓,群山

  海力士工廠門口的廣場上,數千名頭紮白布的員工聚集在一起,工廠門口是全副武裝的防暴警察,人數比昨天大大增加了。

  幾十輛帶著鐵絲網的防爆警車,高壓水龍車和警方大喇叭宣傳車停在工廠門口,留下一條幾米寬的狹窄道路通向廠內。

  韓棒子工會戰鬥力和煽動力是相當強的,在與資方的對抗中取得過很多次勝利。

  尤其是對外來資本敵意非常重,以前是米國、日資企業,現在是香港資本,對抗起來更是打了雞血一樣來勁兒。

  這並不是什麽爭取工人權益,純粹是出於狹隘的民族情緒,排擠外來資本。

  廣場上

  警方的大喇叭不停的宣傳合法集會,要求和平抗爭,合理爭取工人權益,使用暴力將會受到法律懲處等等套話,清亮的女聲回蕩在廣場上空。

  工人則一群群的組織起來,在工會骨幹的率領下整齊劃一喊口號;

  “趕走剝削的外來資本,趕走萬惡的香港資本家,韓棒子是企業的真正主人。”

  “絕不屈服於外來壓力,民主自由萬歲!”

  ……

  口號喊得響天動地,現場的形式越發緊張起來,防爆警察們組成人牆高度戒備。

  廣場上的工人越聚越多,麵對大西洋晶科集團的最後通牒情緒激動起來,開始有組織的衝擊警方防禦線,一波又一波。

  現場情況迅速變得糟糕起來,警察用盾牌防禦,警棍回擊,工人們則撿起磚頭、空酒瓶砸過來,不時有人被擊中受傷,地上一片瓦礫和碎玻璃碴子,亂糟糟的混亂而危險。

  片刻之後

  警方高壓水龍車打開,白色的高壓水槍衝擊示威工人聚集地,強硬的驅散非法集會。

  廠區裏的大樓上

  大西洋晶科集團的留守人員靜靜的看著這一切,鴉雀無聲,很多沒有遭遇過這種大規模工人抗議集會的人,臉色都嚇得發白。

  霍家光總裁神情淡淡的看著,他曾經曆過阿蒙克市工人罷工,對這樣程度的衝擊已經有免疫力了。

  “大家注意自我保護,如果工人衝擊進來,我們身上穿的工作服和他們一樣的,可以混在裏麵免遭傷害。”

  “知道了,霍總。”

  張汝鯨總裁見狀搖了搖頭,寶島的工會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從內心同意boss的強硬措施;

  不允許工會在廠區裏活動,招募會員。

  工會在西方國家工會勢力強大,逐漸從爭取工人權益演化變質,成為彰顯社會影響力和政治影響力的工具,附帶上許多內涵複雜的東西。

  工運活動高漲的同時,極大地抬升了企業生產成本,削弱了企業競爭力,歐美地區去產業化浪潮正是在這一趨勢下形成的。

  世界跨國企業尋求價格窪地重建競爭力,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逐漸轉向第三世界,全球合理配置資源這是大勢所趨。

  90年代崛起的亞洲四小龍,韓棒子,寶島,香港,新加坡正是歐美產業轉移的受益者。

  如今

  外國投資者都把目光轉向了改革開放的大陸,那裏擁有無窮無盡的人力資源,擁有廣闊到讓人垂涎三尺的市場,擁有無盡的機會和無限的可能。

  通過在大陸運營八英寸晶圓生產廠,張汝鯨總裁深深的感覺到;

  內地是全世界最適宜建立工廠的地方,擁有最好的勞動者,最有紀律性的工人,服從性最好,吃苦耐勞,好處多的說不完。

  如果有可能,他還是希望將這些工廠搬遷到大陸,將會減少無數的麻煩,節省大量成本。

  香港

  太平山頂淩霄閣

  “嗯……嗯……

  不用和工會接觸,它已經不是企業內合法組織,不具備與企業對話資格。

  從現在開始,對於資方來說,那些違反合同被開除的工人,沒有福利也沒有任何的現金補償計劃。

  對……直接和群山警察署聯絡……嗯……

  我的要求就是按照法律辦事,一切以合同為準。

  被開除的工人拒絕我方給予重新上工機會的,視為自動放棄,不可能一而在再而三的給機會。

  那些自願簽署排除工會條款合同的工人,先集中安排培訓一周,強調工廠管理製度,嚴肅企業紀律。

  嗯……嗯……

  恢複生產線並不著急,也不差這點兒現金流,生產多少虧多少。

  先給我把工人紀律性抓起來,反複的灌輸紀律觀念,嚴格的企業製度,違反用工合同將受到嚴肅處理直至開除。

  ……好,你們注意自身安全,把防範預案反複檢視。

  嗯……嗯……

  兩條六英寸生產線暫時關閉,……好……

  那現在就開二條八英寸晶圓生產線,有多少人做多少事兒,剩下的設備準備安排人員拆除搬遷。

  深市大西洋科技園已經準備好了,隨時可以接收生產線,最少要保留兩條韓棒子本地生產線。

  ……嗯……爭取保留三條,嗯,畢竟失業工人太多對我們不利,政府壓力也大。

  ……可以,好的。”

  與正在漢城的大西洋公司總裁張汝鯨通話完畢,放下電話,王耀城苦笑著搖搖頭,這些韓棒子真是杠。

  在當地政府和警方配合下,大西洋晶科集團采取一手大棒一手黃油的政策,罷工事件至今快一個月了,差不多解決大半。

  一些領頭鬧事工人被警方抓捕,還有部分工人陸續屈服草簽了用工合同,這部分大概有5200多人,正在進行安全和管理培訓。

  結束培訓之後,可以維持兩條八英寸晶圓生產線正常開工。

  僵局時至今日一個多月了,部分工人逐漸散去,或者另找出路,或者另尋工作,或者前往大城市漢城尋找機會。

  還有一小半的工人死硬分子,近兩千人之多依然在采取對抗態度,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產生很大影響。

  他們在群山生產基地附近舉行抗議活動,在道路上設置障礙,阻攔進入企業上工的職工,煽動家屬對立情緒製造麻煩,甚至襲擊資方人員。

  這已經不是罷工工人,而是製造騷亂的暴徒。

  在工廠外麵發生的事情,晶科集團沒必要過問了,特意從國內抽調600多名骨幹人員,其中1/3是安全保衛人員,在廠裏招募員工組成護廠隊維持治安。

  對於王耀城來說,他關注的焦點並非群山工廠,而是位於漢城的海力士研究中心。

  海力士研究中心人員高達1400多人,其中核心高級研究員300多人,這部分人員有一多半被派往國內深市未來科技園,還有百餘人派往矽穀紅帽公司實驗室。

  剩餘人員經過篩選分離,很快完成了整合工作,除了近兩百名底層科技人員辭職之外,最主要的科研力量得到保存,這就是最大的收獲。

  海力士研究中心最新的科技產品,將會在第一時間由金陵j1,j2工廠生產,估計在一個月後全麵推向市場,淘汰落後的產品。

  隨後在半年之內,淮州h1,h2廠也會引入新產品拓展銷路,跳出主流大路貨血拚的格局,用新產品給企業帶來豐厚回報。

  根據計劃

  群山工廠兩座八英寸晶圓生產廠將會遷移到深市晶圓生產基地,組成新的s2,s3廠投入生產,這將會在半年之內完成。

  海力士八英寸晶圓廠采用韓棒子國特有生產工藝,每家廠擁有18條內存芯片封裝線,比晶科集團同類晶圓廠12條線多出一半來,生產效率高出一頭。

  吸收了海力士的獨有科技,晶科集團可以改造自己的生產線,平白多出來一小半產能。

  在應用科技領域,韓棒子國還是很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的,海力士科研中心從三星集團挖來一位世界頂級水平專家樸舜真,令科研中心躋身於世界一流水準。

  樸舜真團隊帶來先進科研理念的同時,同時創造了許多達到一流水準的獨有專利技術,包括海力士最新研發的兩個拳頭產品,都是這個科研團隊的傑出成果。

  一個科研團隊提升整個研究中心水平,這在十多年後是難以想象的,如今卻真實的發生了。

  王耀城知道;

  整個十年代,正是大規模集成電路騰飛時期,一個科研團隊幾個月的努力,加上天才的想法,就可以創造出暢銷全球的經典級cpu微處理器。

  根據經典的摩爾定律;

  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

  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增長率,研發的難度以幾何倍數增長。

  直觀的看;

  單個芯片上的晶體管數目,從1971年4004處理器上的2300個,增長到1997年pentiumii處理器上的七百五十萬個,速龍risc-v微處理器上的九百七十七萬個,26年內增加了4200倍。

  按“每兩年翻一番”的預測,26年中應包括13個翻番周期,每經過一個周期,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數應提高2xn倍。

  對於後發者而言,追趕的難度從困難級提升到地獄級,用不了幾年就會提升到史詩級。

  在1994年未,速龍公司開始研發核心產權的risc-v微處理器。

  整個開發過程中,動用了多達1770名高水平研究員,組成數十個專題公關研究小組,耗時一年半才研發完成,研究資金高達6.8億美金。

  如今,麵對嚴酷的市場競爭,英特爾在大力開發新一代奔騰3高性能微處理器。

  英特爾公司使用了二千人的設計團隊和頂尖半導體技術,來減少x86和risc-v的性能差距,尖端研發投入巨大,這是一個強者恒強的競爭領域。

  根據最新的科技情報顯示;

  英特爾公司科研人員受到簡單流水線複雜指令性能優勢的啟發,科技攻關重點集中在指令解碼器在運行中將複雜的x86指令轉換為類似rsic-v的內部微指令方麵。

  然後,將risc-v微指令的執行流水線化。

  英特爾公司天才的研究人員發現,risc-v設計師關於性能分離指令、數據緩存、芯片二級緩存、深度流水線,以及同時獲取和執行多個指令的任何想法,都可以用在x86的設計上,可以借鑒發展。

  進入90年代後,電子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

  以1989年為曆史分割,16m內存芯片問世以後,一平方厘米的矽片上集成了3500萬個晶體管,真正進入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

  而先進的八英寸晶圓生產廠,生產製程也從此進入了亞微米vlsi時代。

  芯片尺寸持續減小,最小加工尺寸為1μm以下,硬件的進步持續推進。

  韓棒子國,寶島和大陸半導體產業也在急速成長,台灣的半導體主要以代工廠方式為主,成功扮演半導體生產基地的角色。

  韓棒子國與王氏財團的大陸晶圓生產廠則以自用為主,世界市場為輔,全麵展開競爭。

  當前的典型產品為速龍一處理器,奔騰1代處理器,采用0.35μm工藝,後進一步降低至0.25μm製程工藝,生產要求急劇提高。

  科技促進總是相輔相成,水漲船高的,速龍公司有幸趕上了曆史機遇的末班車,在微處理研發領域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之所以上市融資,就在於速龍公司需要不斷地投入巨額資金研發.

  這筆科研費用之高,連世界首富王耀城都無力獨自承擔。

  僅速龍公司1998年,速龍2項目列支的研發費用計劃,就達到8.6億美金之巨,以後還將連年增長,到了21世紀初,將會突破16億美金的水平,甚至需要更多。

  由此可見

  在這個世界頂尖研發領域,有多少錢都不夠燒的,必須集社會民眾之力,匯集社會資源共同研發,始終維持世界先進研究水平。

  同樣的,九四年建造一座八英寸晶圓生產廠耗資8~9億美金。

  到了九八年之後,建造同樣的八英寸晶圓生產廠,因為生產工藝提升到65~90mm水準,高精密度設備投入資金巨幅增長,建廠資金迅猛增長14~15億美金水準。

  十幾年之後,當芯片尺寸縮小到0.1微米水平時,十二英寸晶圓建廠成本將超過百億美金,比建造一座核電站成本還高,投資總額高的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