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九五年第二財季報(三)
作者:葡萄無牙      更新:2020-02-29 11:17      字數:3999
  回眸1991最新章節

  商場如戰場啊!

  王耀城壓抑不住湧動的思緒,邁步走到天台上,這裏是一個綠蔭蔥鬱的園林式景觀,偏向一側還有座屋頂遊泳池,池水碧波蕩漾。

  正在屋頂巡查的保鏢鐵頭和小刀見老板一臉思索的走過來,沒有主動打招呼,悄無聲息地從側門退下了。

  王耀城舒暢的呼吸著六月草木新鮮的空氣,信馬由韁的走到開遍燦爛花朵的櫻花樹下,感受著初夏的美好時光。

  如今,事業的成功自不待言,但是遠遠不夠。

  夢想中的商業帝國將要走上“三星之路”,現在距離這個目標還很遠,這將是一條曲折而艱難的坎途,絕非易事。

  棒子國三星、現代、lg商業帝國都是高科技綜合商社,在政經兩界都擁有巨大影響力,憑借政府的全力支持發展起來的經濟怪獸。

  最成功的莫過於三星財團,幾乎獨力撐起了棒子國1/4的gdp,企業掌舵人李劍熙被譽為“無冕之王”,鋒芒幾乎無人可擋。

  但這又怎樣呢?

  王耀城是看到底牌的重生者,這個逆天的bug,並不比政府支持差上半分,但是他也不敢絲毫輕視這些強大對手。

  扶桑國和棒子國都是典型的財閥國家,這些潛伏在水麵底下的經濟巨獸影響力巨大。

  不過,扶桑國財閥雖然更加強大,例如三井財團,住友財團,三菱財團,富士財團,三和財團等等,經濟實力要遠強於棒子國。

  但行事更加低調,奉行春風化雨的潛移默化政策,以一種更加隱蔽的形式存在。

  這些日韓財團都有一個共同點,掌控核心銀行為其財團發展保駕護航。

  三井財團和住友財團共同擁有三井住友銀行,三菱財團和三和財團共同擁有三菱東京日聯銀行,富士財團和第一勸業銀團共同擁有瑞惠銀行。

  這些財團旗下大多擁有全金融牌照,例如;三井財團

  擁有三井住友海洋保險,三井信托和三井生命三家實力強勁的保險公司,還擁有smbc證券,信用卡,融資租賃等企業。

  麾下企業包括商船三井,三越百貨,三井倉庫,三井soko,三井戰研,豐田,東芝,石川島播磨,新王子造紙,東麗化工等世界著名企業。

  形成了財團整個完整矩陣,嚴謹而有序。

  尤其是三井財團深遠的戰略目光,十分老辣。

  數十年如一日的布局大宗資源行業,參股鐵礦業巨頭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巴西淡水河穀,英國力拓集團三大巨頭,是舉足輕重的大股東。

  用不了幾年,華國就會在鐵礦石進口上吃大苦頭,損失高達千億美金的寶貴外匯。

  王耀城雖然知道曆史走向,但也不敢說出來,他也害怕被拖出去切片,更何況三井財團這是陽謀,幾乎無懈可擊。

  在這種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行業,再給王耀城一個膽子也不敢染指,鐵礦石價格暴漲幾乎是可以預見的事兒,誰也阻止不了。

  一旦參與其中,就是千夫所指的罪魁禍首,口水都能把人淹死。

  華國巨大的經濟體量,在世界市場上買啥啥貴,賣啥啥便宜,這是市場最基本的供需經濟規律決定的,非人力可以挽回。

  別的國家進口鐵礦石都是幾百萬噸或者上千萬噸,華國進口動輒數億噸,乃至於數十億噸,這麽好的胃口鐵礦石不漲價,說出去都沒人信。

  王耀城商業帝國版圖中,缺少了最核心的銀行業,他的目光早已經盯住了英資匯豐銀行,香港的那些中小銀行他看不上眼,要幹就摸個大的。

  現在還不是最好時機,最好的時期應該是九七年金融危機時刻,還需要再等兩年。

  財團銀行就像掌控者手裏一根無形的線,利用金融的力量將企業整合在一起,又像是無形的沾合劑,令眾多的企業形成合力,同時又是企業發展的助推劑,提供更強的發展動力。

  一個生態完整的大型財團,沒有自己掌控的銀行,整個版圖終究缺一塊最重要的拚圖。

  借與匯豐銀行建立企業間戰略合作關係,王族基金出手6.3億美金,持有匯豐銀行2.87%的股權,位居排行第15位股東。

  現在的英資跨國銀行股票價格不高,但是收集困難,而且很難進入董事會,更難以取得決策權。

  這與英國人保守僵化的性格有關,他們高傲而排外,不喜歡別人踏入自己的領域。

  雖然英資匯豐銀行的股權比較分散,但是有影響力的大股東多是一些長期持股的養老基金,古老的英國家族,頑固守舊的老錢錢。

  相互之間搞小圈子,比如英國鄉村俱樂部,橋牌協會,貴族獵狐活動,馬球俱樂部等等,外人很難進入。

  這都是很不好搞的強驢子,不是一般二般的費勁兒。

  在香港

  餘承德擔任太平洋公司副總裁之後,主管港島三家上市公司整合。

  由於占據管理層大部分的華人文化相近,溝通起來沒有隔閡,對於換了主人這個現實隻能捏鼻子接受了。

  加之政策得當,挽留了大批公司精英,經過初期的動蕩之後,企業的運轉迅速的回到了正軌。

  三家上市公司1995年第二財季,合計貢獻了37億港元利潤。

  國泰航空不愧為全世界最佳航空公司,獨立貢獻了一半還多的利潤,太古股份雖然規模更大,但是營業利潤並不理想,還有待於持續改進。

  唯有港機工程出現大額虧損,這是因為在廈門和東山省大規模投資航空維修中心,巨額廠房和設備投資尚未見到效益,出現些許虧損也是情理之中。

  港機工程企業本身素質優良,主營航空客機的零配件更換,定期維修和發動機大修,是一項高技術的航空工程維修企業。

  其與歐美主要的航空發動機企業,有著長期的良好合作關係,擁有一大批高技術航空維護人才,進入的門檻很高。

  未來華國航空機隊將會有爆發性增長,港機工程市場前景極其廣闊,可以長期看好。

  回過頭來看米國商業版圖。

  矽穀紅帽公司麾下雅虎搜索,速龍公司,操作係統實驗室還有一眾投資的網絡高科技初創公司都是賠錢貨,必須連續不斷地燒錢,但是價值巨大。

  僅雅虎搜索b輪融資,估值就達到38億美金,可謂十分驚人。

  唯一產生利潤的是暴雪遊戲公司,1995年第二財季,貢獻了總計820萬美金利潤,算是個中翹楚。

  維持眾多的高科技實驗室,平均每個財季要燒掉科研經費近2.7億美金,這其中速龍公司是大頭。

  目前,速龍微處理器芯片研發進展順利,由於投入了更多的研發人員,預計下一個季度便可拿出成熟產品,比原定計劃要提前幾個月。

  除去了雅虎搜索,它現在有融資的錢可以燒,正在大規模投入建設企業級數據中心,以適應日益增長的用戶需求。

  漫威動畫第二財季繼續虧損0.27億美金,動畫出版社銷售不景氣和大量的亢員,是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

  這需要等待《刀鋒戰士2》上映之後,如果能夠取得爆火的票房,基本上可以挽回嚴重虧損局麵。

  斯坦李這個老貨提了兩次出賣動畫形象給電影公司,換取大量現金,在漫威動畫內部被潘石義和黃白鳴聯手懟了回去,下麵再也沒有提及。

  按照此前的授意,將會由漫威動畫首席執行官斯坦李出麵,提出一個裁員420人的計劃,主要是後勤管理人員及出版渠道人員,預計每年可以節省4800萬美元費用,以控製公司辦公費用的浪費,減少各部門的扯皮和虛耗,切實提高工作效率。

  要不然,再多的費用也不夠填這個黑窟窿的。

  這個壞人還要他去做,也是斯坦李如今存在的最大價值。

  王耀城寧願多付出一些遣散費,也要把人浮於事的公司後勤和管理層清理一遍,讓漫威動畫能夠輕裝上陣,重新煥發活力。

  這個工作急不來,若是年底之前能夠解決,他就心滿意足了。

  現在最讓人高興的,是大西洋商用機器公司1995年第二財季靚麗的報表,

  自從淮州電腦生產基地四月份二期工程投產以後,進入五月份逐漸爆出產能,連同米國三家工廠,生產oppo品牌電腦月產能高達205萬台,占據世界電腦市場38.3%份額。

  1995年第二財季;

  oppo品牌銷售金額217億美金,純利潤64.8億美金,這可是除掉所有管理、渠道費用和宣發費用的純利潤,純利潤率達到29.8%,毛利潤率則超過了五成。

  1995年第二財季報表發布之後,如此顯赫的盈利能力,助推股價再上一個台階,總市值超過600億美金,僅次於藍色巨人ibm公司。

  無論怎麽說,大西洋商用機器公司還是一家實體企業,在華爾街獲得的估值永遠也不可能像網絡高科技企業那樣瘋狂。

  微軟公司在發布自己的ie瀏覽器之後,采用與桌麵係統捆綁銷售的方式,免費提供給用戶使用,市場占有率急劇攀升。

  由此帶來的直接反應,微軟公司獲得華爾街高度認可,股票價值急劇攀升,目前市值已經超過700億美金,成為笑到最後的贏家。

  作為直接受害者,網景導航者瀏覽器市場占有率逐步萎縮,企業盈利情況也急劇惡化,即便如此,依然能維持120億美金的高額市值。

  如此高的市值,相當於福特汽車公司一半,可兩者間根本沒有一點可比性。

  由此可見,在華爾街熱情的追捧之下,矽穀網絡高科技公司就是一頭豬也能被吹的飛起來,成為時代的寵兒。

  半年之後

  九五年十一月份三期工程投產,電腦月產能將高達350萬台,年產能超過4200萬台,占據世界電腦市場59%的份額,據絕對統治地位。

  現在,

  實力強大的藍色巨人ibm已經改造完畢的生產線,並且第一時間購買專利生產新產品。

  隻不過新品電腦價格要昂貴的多,相同配置比oppo品牌電腦售價高35%,市場表現居然也不錯。

  另外,米國廠商康柏,扶桑國電腦廠商索尼,鬆下,日立等,憑借母公司雄厚實力購買專利池,正在改造生產線,緊鑼密鼓的籌備換代產品。

  預計將於七月初至八月末,陸續推出各自公司新產品,參與世界個人電腦市場爭奪。

  這可是價值兩千億美金的市場,當然不可能由某一家企業獨占,那完全不現實。

  除此之外

  沒有實力雄厚的母公司輸血,大量實力稍弱的中小廠商事實上已經被拖垮,成了第一批被淘汰者,無力再度進入品牌電腦市場。

  僅一輪洗牌,便將七成電腦廠商淘汰出局,世界個人電腦市場一片腥風血雨,數十家企業或倒閉或停產,可謂慘不忍睹。

  這裏麵也包括一向野心勃勃的三星公司,現代公司和lg公司,韓資電腦生產企業幾乎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