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兩個好消息
作者:葡萄無牙      更新:2020-02-29 11:16      字數:4548
  回眸1991最新章節

  數個小時之後

  半島別墅

  “好,太好了!馬上聯係小蒙哥馬利先生準備好合同文本,立刻飛赴燕京城簽訂正式合約,我們可不能再犯錯誤了,必須把事情辦的盡量穩妥。”

  “董事長,我現在就去辦。”

  秘書部主任餘承德點頭答應,風風火火的離開了。

  王耀城心情不錯的看著手上的兩份傳真文件,開心的笑了。

  第一份傳真文件是全米證券商交易協會發來的正式公函,它是納斯達克市場管理機構,代表著納斯達克市場官方意見。

  公函中對紅帽公司的指控做出正式回應;

  經調查,微軟公司在入主網景公司並購案中,行為符合市場規則,紅帽公司指控不成立,訴中禁止令請求予以駁回。

  這個結果早已預見到,依然避免不了走這一輪程序。

  作為全世界最強大的公司之一,微軟公司擁有經驗豐富的法律團隊,在企業並購中不可能犯低級錯誤,留個小辮子給紅帽公司牽著。

  誠然,短短兩天時間,任何一個公司也不可能在市場上收集到足以改變控股權的籌碼,誰也做不到這一點。

  利用不同的分支公司,長時間吸納市場上的流動籌碼,不顯山不露水的掌握話語權。最後發力,在大宗交易市場上進行股權交割,觸及舉牌線,公開發出連續舉牌公告。

  這是企業並購中通行的做法,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種並購手法,程序上完全沒有問題。

  紅帽公司的強烈抗議,隻是納斯達克市場上一個小小浪花,很快便會消失不見,沒有人會在意。

  伴隨著並購塵埃落定,史蒂芬鮑爾默先生正式擔任董事長,紅帽公司幾乎任何還手之力。

  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價格表現,網景公司利好出盡變利空,股價從最高峰157.2美元一股,迅速滑落到141.6美元一股。

  這個股價水平,依然遠高於原先的80~86美元一股水平,網景公司總市值也達到了141億美金,顯示出市場上的強烈信心。

  在原來的曆史上;

  網景公司成立16個月時,沒有一分錢利潤,但上市當日市值已達71億美元,年底突破200億美元。網景創始人之一吉姆克拉克是矽穀傳奇人物。

  互聯網思維,很大程度上由網景締造。

  網景之後,再沒有人以利潤率來衡量一家科技公司,那是很low的想法,表著你和信息革命浪潮完全脫節,人們開始談論用戶數和點擊量。

  現如今,曆史已經被改的麵目全非。

  網景公司最新披露的三季報斬獲4500萬美金淨利,相比較一季報2650萬美金,二季報3480萬美金利潤,依然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長。

  與曆史同期相比,增長幅度高達驚人的七倍之多,展現出極其亮眼的業績,必將引爆新一輪的投資者熱情。

  這種精心炮製出來的靚麗業績,四季度將會達到巔峰,以後也無以為繼了

  雖然在公開市場募集了大量資金,網景公司並沒有大量投資專用企業服務器群組,而是采取租賃的辦法,每季為此付出1300多萬美金高額代價。

  到1994年度,通訊企業將會大幅提高租賃費用,漲幅在30%至50%之間,具體的談判就有微軟公司頭疼去吧。

  建立具有超強數據交換能力的企業級服務器,應付千萬級別的數據訪問量,在當前內存價格高企的時代,輕易的就可以燒掉數億美金。

  這樣被別人做嫁衣裳的傻事,王耀城絕不會去做。

  他所要做的,就是抽幹網景公司現金池,留一個千瘡百孔的破爛給強勢入主的繼任者。

  公司真實的情況,隻有極少數掌權者才知道。

  這裏麵存在一個信息不對等的問題,網景公司投資意向及損益情況等具體經營情況,隻有年終報道才能夠體現出來,納斯達克市場對此懵懂無知。

  市場上對高科技網絡公司極度追捧,狂熱的情緒一浪高過一浪,對於強大的微軟公司入主,受到市場上一致歡迎,認為對網景公司是真正的利好。

  背靠大樹好乘涼,這個道理放之四海皆準。

  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年底之前,網景公司股價將會有新一輪的攀升,絕不會低於原來曆史水平。

  而這,將會是王耀城出清手中網景公司股票,獲取理想中的暴利最佳契機。

  對上市公司控股大股東和高層來說,美國法律和sec監管法規是沒有禁售期條文的,意味著你什麽時候想賣都可以。

  法律規定的禁售期是ipo時期,公司與早期投資者、員工簽訂的協議,上市以後則完全沒有相關規定。

  一般而言

  通行的做法是輔導上市的投行會要求簽署新的合同,確認公司上市以後的禁售協議,時間多為三個月至半年之間,有的禁售期限會長達一年。

  因此,米國的禁售期是完全市場化的行為,是公司與投行博弈的結果,也是公司和投行為了獲取投資者信任,提高估值,自發的一種約束行為。

  根據紅帽公司與投行高盛公司簽訂的半年禁售期協議,截止93年9月份已經到期,王耀城隨時可以轉讓所持股票,這是他的權利。

  另一份傳真文件來自燕京市政府,確定太平洋公司正式取得長安街壹號區塊開發權,擇日簽署合同。

  曆經風波,能夠得到這樣的結果令人欣慰。

  這裏麵有紅帽公司在矽穀迅速竄起的因素,王耀城這個名字真正進入了大人物的視線,也有劉建設副市長有感於王耀城的赤子情懷,符合燕京城市定位的項目總體設計,為之極力爭取的因素。

  說不定還有彰顯實力的私人飛機,勞斯萊斯轎車的加分項,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裏麵種種因素交織,具體的博弈誰也說不清,王耀城也無意刨根問底,他知道項目是自己的就行了。

  93年這個時期,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改革前行到深水區,很多事情都似是而非,沒有完全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運行。

  沒有建立完善規範的項目招投標製度,開發項目依然是領導審批,也沒有規範的合同約束。

  太平洋廣場項目就是最好的例子;

  當初與區政府談好這個投資項目,便沒有經過正規的招投標,沒有競爭對手出現,上級領導批準就施行了。

  至於為什麽沒有簽訂正式合同?

  是因為政府方麵的一些爭論,互相推諉扯皮,最後耽誤下來了。

  長安街壹號開發區塊內,牽涉到國家各部委下屬共40多家單位,7家小型街道企業,還有權屬歸於各單位的居民住房,沒有一個統一的經營主體。

  而成立不久的燕京市國有資產管理局作為行政機關,管不了那麽多的國家部委,自身收取不到利益,反而會惹得一身騷,當然也不願意多事,於是在扯皮中日子一天天過去。

  太平洋公司3000萬美金一期拆遷款到賬,很快便被各拆遷單位瓜分一空,有的單位搬遷了,有的則沒搬,動作慢一點的就沒拿到,有的還在向上級單位提要求,亂七八糟反正是什麽情況都有。

  簽合同這事兒真沒人問,國有資產管理局也不願意牽頭辦,事情便這麽耽擱下來了。

  後來的項目叫停以及轉手,再叫停乃至於最後又回到太平洋公司的手上,這裏麵一波三折,說不盡的辛酸無奈,皆源於此。

  實力弱一點的開發商,拖死拖殘廢的也不稀奇,可以理解為改革中的陣痛。

  王耀城手上拿的第二份傳真報告,就是博弈終於有了最終結果。

  好消息傳來,燕京市政府最終采納的太平洋廣場投標方案三,將會由市級國有資產管理局簽署正式的開發合同。

  太平洋廣場項目位於長安街壹號區塊,占地總麵積22萬平方米,向南延伸至露公府街,向西延伸至南池子社區,總建築麵積180萬平方米。投資規模18億美金,建設期七年。

  規劃中包括16棟高層寫字樓,八座中式豪華公寓,兩座大型商業廣場,一間豪華五星級酒店一座會展中心,一座中式古典公園,一條千米古建築步行街,一條地下商業街。

  與原來的項目方案相比,方案出現三個變化。;

  第一個變化,投資從130元人民幣變成了18億美金,因為人民幣匯率從5.5貶值到8.27兌換一美元,投資壓力反而減輕了。

  第二個變化,增加了一條地下商業街。

  第三個變化,建設期從八年縮減為七年,建設項目時間縮短一年,質量要求更高。

  總體來說

  太平洋廣場項目建築風格以大明時期為主,與燕京城總體建築格調相符,融入了強漢的恢弘,盛唐的華美等建築語言,薈萃漢家建築精髓,是一座純正的中式古典風格大型建築群。

  重簷疊嶂,處處皆景

  整體太平洋廣場項目,采用了華清大學劉翰墨教授為主設計團隊方案,代表了國內建築設計的最高水平。

  真正詮釋了那句話;

  隻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王耀城考慮了下,前期2.2億美元開發資金從紅帽公司調撥,加上去年支付的3千萬美金啟動資金,支持項目順利推進不成問題。

  盤算一下手上可以支配的錢,除了香港證券賬戶之外,

  紅帽公司賬戶上原有5.4億美金,在發現網景公司的股票異動之後,網景公司帳戶上剩餘的2.82億美金,絕大部分,也逐漸抽離了網景公司。

  最終,網景公司賬戶上隻保留兩百多萬流動資金。

  紅帽公司賬戶上資金總額達到8.2億美金,抽出2.2億美元推進太平洋廣場項目,依然持有6億美元巨款。

  淮州八寸晶圓生產基地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項目還有最後的約1億美金款項未付,需要在年底前支付完畢。

  這樣算下來,紅帽公司背負花旗銀行總額14億美金銀行貸款。賬戶上可以保留5億美元流動資金,用作雅虎公司第二輪ipo融資以及其他的並購開發項目,資本金還是充沛的。

  房產開發項目,沒有可能全部用自己資金,大部分要靠銀行貸款,能有30%自有資金已經是非常充沛了。

  如此一來,

  太平洋廣場項目這2.5億美金,除去總額1.2億美金的拆遷款,土方項目交給自家的太平洋建築公司,其餘資金足可以應付項目前期施工需求。

  重生來到這個世界,總得留下點什麽。

  太平洋廣場項目寄托了王耀城一份美好的夢想,而且可以帶來穩定的收益,妥妥的一隻下金蛋的雞,沒有理由放手。

  與其給太古集團去賺,莫如留在自己手裏,太古集團哪兒涼快哪裏歇著去。

  太古集團開發項目有一個特點,就是慢。

  香港太古城為例;

  1970年初,太古船塢遷移到青衣島更名為“聯合船塢”,1972年成立了太古地產,在原址上進行房地產開發。

  1975年至1985年,太古地產在此期間,共建造海景花園和海天花園兩個高檔樓盤。

  1982年至1992年,太古中心一期到四期分別落成,成為港島東區最大型的購物中心。

  一個太古船塢二十年下來依然沒開發完,體現了細水長流的精髓。

  太古集團是個有嚴重拖延症的老牌港商,燕京城長安街一號項目交在他的手裏,20年都開發不完。

  時間長達16年的整體開發計劃提交上去,原先支持太古集團的領導傻眼了;

  這……

  沒開玩笑吧?

  細思恐極,沒人敢想象,燕京城長安街核心位置始終腳手架林立。

  16年,差不多一代人的時間了,莫要說政績,啥都黃湯了。

  太古集團秉承英國人一貫高傲,固執的態度,很難溝通,是這個項目出現轉機的關鍵性因素。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說到底,王耀城真正應該感謝的是這幫子思維僵化的英國佬,固執僵化的保守自己的傳統,與日新月異的神州大地徹底脫節。

  現在最流行什麽?

  是拓荒牛精神,是每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是銳意改革創新的特區精神,它代表著從裏到外的深刻變革,渴求發展的決心,迎著改革東風趁勢而起,不能夠適應的全部都要淘汰。

  渴求跨越式發展的急躁心態體現在經濟的各個層麵上,從上到下都急於做出耀眼成績,海島省房地產泡沫隻是其中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