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舊時代的離去
作者:上善若無水      更新:2021-06-30 17:50      字數:4738
  ,萬千世界許願係統

  ??影帝級的演技,直接炸裂全場。

  ??已經來的還有剛剛來的,甚至外麵正在趕來的,都為王霄的深情流露而震撼。

  ??這世上如果說有哪個行業的人,最希望父母早點駕鶴西去,那肯定是‘世上豈有三十年太子’‘我已經做了六十年太子’的諸位太子們。

  ??父母不遠遊,太子們就沒機會上位啊。

  ??理論上來說,王霄應該是大殿之中最為高興的一個人。

  ??可看他此時的表現,卻是讓人深深敬佩‘真是重孝道啊。’

  ??大漢之前已經掛了好幾個皇帝了,相關的流程步驟已經是非常熟練。

  ??演技在線的王霄隨大流,按照禮官的要求把所有的流程都給走完。

  ??穿上了龍袍,拿到了傳國玉璽,得到了竇太後的承認。

  ??事實上身份方麵,早已經經過了竇太後代表的外戚力量,群臣代表的軍功集團,奔喪的諸侯王代表的地方分封勢力的認可。

  ??得到這三方的認可,就已經可以確定天子身份了。

  ??隻不過一個正式的儀式還是需要有的,這就是登基大典了。

  ??曆史上的劉徹,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才算是扶植起來了以衛青霍去病為代表的外戚勢力,將之前的三方都給打倒,真正意義上的將整個國家掌控在了手中。

  ??等到該來的人都來了,登基大典就在宣室殿舉行。

  ??龍袍上的白麻被取下,頭上戴著的孝布也換成了十二旒的天子冠。

  ??他一步步的在四周無數人的矚目下,登上禦階走到了龍座這邊坐下。

  ??漢時的時候,還沒有後世那種鑲金描銀的高腿龍椅,那玩意是胡人大舉融合進來之後,才帶進來的東西。

  ??在秦漢時代裏,皇帝都是坐在蒲團上,麵前擺放著一張塗漆案幾。

  ??當然了,這些都是位於稍高的高台上。

  ??曾經做過始皇帝的王霄,對這些都是熟門熟路的很。

  ??“家上承號皇帝,上承宗廟,下安黎庶。”

  ??大臣們按照各自的身份排好隊,之後就是對王霄行三叩九拜之禮。

  ??漢時很少會用到這種大禮,甚至上朝的時候百官們都是坐著的。

  ??不過今天的情況特殊,是新皇帝的登基儀式,多少年都不見得有這麽一次,自然是要鄭重再鄭重。

  ??此時整個長安城內千石以上的官佐,基本上都在這裏了。

  ??他們叩拜新君,向新君宣誓效忠,就是真正意義上在天下範圍內定下了君臣之間的名分。

  ??古人有雲‘唯名與器不可假人’。

  ??假是借,給予的意思。

  ??而‘名’者,官名也,職街也。

  ??而‘器’者,權力也。

  ??說到底,就是手握大義的名分,掌握著最為關鍵的人事權。

  ??從此之後,王霄行皇帝之事就可以算是名正言順了。

  ??隨後就是宦官們,將幾枚玉璽呈遞到王霄的麵前。這其中自然就是包括被稱之為天子之璽的傳國玉璽。

  ??把玩著手中的這枚玉璽,王霄心中也是有些懷念。

  ??這東西他曾經數次擁有,曾經持有過很長時間。

  ??現在又回到了手中,心情自然也是莫名的有些複雜。

  ??收拾好情緒,王霄將玉璽收起來。

  ??原本還是應該有一顆虎符的,這是調動天下兵馬的憑證。

  ??隻是之前漢景帝劉啟擔心小豬控製不住局麵,就把虎符給了竇太後保管。

  ??王霄除非是去偷去搶,否則在竇太後死前,是沒辦法拿回來的。

  ??他還在想著心事的時候,身前不遠處的一個宦官,就已經高聲唱喏“新君繼位,百官參拜”

  ??隨著宦官特有的嗓音扯動,文武百官以內定的丞相竇嬰,太尉田蚡的帶領下,再次三叩九拜行大禮。

  ??“臣等叩見陛下,陛下金安”

  ??王霄的目光環視下邊烏壓壓的人群,緩緩點頭“朕安。”

  ??正式的流程走完之後,就該是議論重要事情的時候了。

  ??而此時此刻最為重要的事情,自然是討論為前任天子劉啟立廟,上廟號。

  ??後世朝代,但凡是個皇帝,都能混個廟宇混個廟號,不管好壞都會有。

  ??而在漢初的時候,這方麵卻是非常嚴格。

  ??因為很多人看重禮法,認為貢獻不足的不足以立廟上廟號。

  ??劉啟雖然做的不錯,治理天下也算上有功績。

  ??可依舊是隻能諡一個景字,廟號什麽的想都別想。

  ??這就是這個時代對於這方麵禮法的嚴苛所在,這藥一直等到漢宣帝,就是劉病已時代才算是徹底廢掉這種桎梏,變成了是個皇帝都能有。

  ??王霄決心從這方麵開始入手,先確定一下自己的威信。

  ??他的目光環視眾多大臣勳貴們“誰讚成,誰反對?”

  ??這話說的,下邊的人都是鬱悶壞了。

  ??誰要是反對的話,豈不是把老劉家給得罪透頂了。

  ??要知道老劉家可不是什麽慈眉善目的好人家,收拾他們的時候從來也都是不會手軟。

  ??現在王霄這話問的讓人難受,誰敢在這個時候說我反對?

  ??大臣與勳貴們的選擇,是保持沉默。用無聲的沉默來做反抗,以及對王霄施加壓力。

  ??在他們看來,這個年輕的皇帝隻是一個小菜鳥,說不定稍微嚇唬一下就會退縮。

  ??然而結果卻是出乎意料,因為王霄根本就不在乎他們的壓力與無聲的抵抗,而是直接選擇點名。

  ??“魏其侯。”王霄第一個點的就是竇嬰“你是讚同還是反對。”

  ??在漢初群星璀璨的諸多名臣之中,竇嬰絕對是一個奇葩。

  ??這並非是貶義詞,而是一種另類的褒義詞。

  ??因為大家都是老油條,都是為了升官加爵而努力,都是為了房子車子妹子在奮鬥。

  ??可唯有竇嬰這個貴公子與眾不同,因為他是一個真正的君子。

  ??或者說,是個老好人。

  ??隻是此人的眼光有些問題,而且不擅於應對陰謀詭計。

  ??他一開始支持太子劉榮,可結果卻是劉榮被廢,所有和劉榮沾邊的人,沒一個能有好下場的。

  ??除了竇嬰,因為他是竇太後的侄子。

  ??可竇太後想要推小兒子劉武做皇太弟的時候,竇嬰卻是主動跳出來搞破壞。

  ??竇太後氣的直接把他給趕了出去。

  ??再往後,他就會倒在小人田蚡的陰謀詭計之下,到死都沒能明白究竟是怎麽回事。

  ??而所有的這一切,都源於他的性格。

  ??是個正人君子,也是個聖母,不戴表。

  ??所以聽到王霄的詢問,竇嬰幹脆利落的回應“臣讚同為先皇立廟,上廟號。”

  ??王霄滿意點頭,之後目光轉向了興奮不已的田蚡“田太尉,你呢?”

  ??善於表演,善於玩弄陰謀詭計的田蚡,當即大聲喊著“臣讚同!”

  ??劉啟是他姐夫,他也是憑借外戚的身份做到太尉這種三公高位的。

  ??隻要不是智商不正常,都不可能和皇帝對著幹。

  ??之後王霄一個一個的喊著大臣們的名字或者爵位,直接當著所有人的麵詢問他們是讚成給先皇立廟上廟號呢,還是反對。

  ??哪怕是真心想要反對,想要維護禮法的人。這個時候都會明智的選擇低頭,違心的說一句‘臣讚同。’

  ??新皇帝給老皇帝弄身後名,這是孝道。

  ??這個時候反對,就是反對了孝道。必然是會被新皇帝記在小本本上的。

  ??而且老皇帝的老媽還沒死呢,事後消息傳到長樂宮裏去,肯定也會被竇太後在心裏記上一筆賬。

  ??同時得罪了皇帝於竇太後,那你還在大漢廝混個什麽勁。

  ??趕緊的麻利收拾好東西,立馬出關去投靠匈奴人好了。

  ??雖然塞外的生活條件很差,可最起碼全族都能活下來。

  ??在王霄直接點名的推動下,為劉啟立廟,上廟號的行動終於是被強行貫徹下來。

  ??而曆史上並沒有得到廟號的劉啟,這次得到了仁宗孝景皇帝的廟號。

  ??也是通過這次的事情,讓大臣勳貴們見識到了,王霄並非是他們認知之中的年輕菜鳥。

  ??這種認知,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王霄對此都是無所謂,因為所有的一切隻不過是才剛剛開始。

  ??等到確定了這些之後,終於是到了送劉啟的棺槨入陵寢的時候。

  ??老劉家皇帝們,在上台的時候就開始修建屬於自己的陵寢。

  ??陽陵這裏早就修好了,甚至就連遷移到附近聚集成城鎮的各地富戶們,也都已經全部到位。

  ??就隻差一位,不知道要在陵寢之中沉睡多少年的前任皇帝了。

  ??一直到送葬的隊伍,浩浩蕩蕩又哭哭啼啼的把劉啟的棺槨送入陽陵,這一切的一切才算是隨之落幕。

  ??屬於漢景帝的時代就此結束了,接下來就是漢武帝的時代了。

  ??而回到長安之後,王霄並沒有第一時間就去召見心腹抓權勢,也沒有喊來漂亮妹子們唱歌跳舞喝美酒,而是去了長樂宮。

  ??曆史上的小豬,上台之後就熱衷於推動建元新政,迫不及待的想要打垮一切陳舊力量的桎梏,從而完成大權獨攬。

  ??可年輕的小豬卻是忘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天下間最有權勢的人並不是他,而是長樂宮的竇太後。

  ??小豬的激進新政刺激到了主張無為黃老派的竇太後,也刺激到了那些軍功集團的勳貴大臣們。

  ??然後就是竇太後出手,將小豬軟禁起來,把他身邊的那些人都給處置掉。

  ??當時如果不是小豬身邊有自己培養起來的羽林衛,估計有可能會被那些家中長輩宰過少帝兄弟的勳貴大臣們,給想辦法弄死。

  ??王霄清楚的知道這些,所以他選擇先與竇太後聯絡好關係。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