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泰山稱帝
作者:上善若無水      更新:2021-02-03 15:41      字數:3415
  雲集在泰山周邊的兵馬數量,絕對是有史以來的最巔峰。

  除了王霄帶來的兵馬,還有投降的齊**士。站在泰山上往下看,入目所見都是連綿不絕的軍營。

  無數的旌旗在風中獵獵作響,數不清的軍士列陣於大道兩側。

  當王霄的車架緩緩行來的時候,軍士們齊聲高呼‘萬歲!萬歲’

  站在高大的車架上,身穿貴服的王霄向著四周揮手。軍士們的反應,更加熱切起來。

  眾人看到的是王霄的風光。

  如此之多的甲士列陣相迎,哪怕是周天子最威風的時候也沒有過。

  不過在李斯等文官的眼中,這個時候看到的卻是好大喜功。

  這麽多的軍士和民夫聚集在這裏,會給當地帶來毀滅性的破壞。

  同時對於後勤輜重方麵的壓力,也是毀滅性的。

  負責後勤的官吏已經是準備自殺了,他們實在是沒辦法再負擔這種規模的後勤補給。

  百萬級別的後勤補給,已經是超出了這個時代的上限。

  李斯心裏下定決心,等下一定要勸說大王,三天之內必須解散軍隊,不然的話一切都完蛋了。

  沒飯吃的軍隊很快就會鼓噪,跟著就會波及全軍,最後就是可怕的混亂與營嘯。

  王霄不是一個人來的泰山,秦國幾乎所有的將軍都在這兒,朝中文官也是來了十之**。

  畢竟對於王霄來說,隻要身在大軍之中,那就是天底下最重要的地方。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齊國的眾多降人,以及百多名儒家子弟。他們也是跟在了隊列後麵,一步步的爬山。

  泰山封禪這種事情,並非是祖龍首創。

  實際上早在炎帝時代以來,就有七十二王封泰山的記載。

  當然了,那都是遠古時代的部落草頭王,是自然崇拜的原始祭天儀式。

  真正出名的,是‘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齊桓公薑小白。

  他想要在泰山封禪的時候,被管仲勸住了。因為當時的周天子還在。

  魯國的國君也想要封禪,不過被孔丘恥笑不夠資格,也就沒敢去丟臉。

  現在王霄來了,沒人敢於說他不夠資格。整個齊國出名的儒生都在他的身後低頭跟隨。

  至於說周天子,早就亡國多少年了。

  李斯調集大量民夫,在最短的時間內開辟出來了一條直通泰山之巔的道路來。

  王霄是下車直接走路上山,從泰山之陽登上山頂。隨行的人,自然也是跟著他一起走路。

  好在這個時代的人身體素質都不錯,或者說是磨礪的不錯。哪怕是那些儒生們,也是精神抖擻的跟著他走到了山頂上。

  到了山頂,王霄站在祭台上念了一份祭天的詔書,這是李斯寫的。

  之後王霄將詔書扔進了冒著火焰的青銅大鼎之中。眾多石匠一擁而上,在一塊被運上來的大石碑上雕刻著銘文。

  ‘立石頌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

  王霄通過在泰山之頂上行封禮,向天下表明繼承了西周以來的以德配天之說。

  接下來,流程上就應該是行禪禮了。

  可王霄卻是並沒有動身的意思,他在眾目睽睽之下,從自己的衣袖裏拿出了一份新的詔書。

  李斯是王霄的秘書官,基本上所有的詔書都是他來起草的。

  然而此時麵對眾人詢問的目光,李斯直接搖頭表示自己根本就不知道。

  王霄也不搭理他們,展開詔書自顧自的在祭台上對著老天念了起來。

  “寡人順乎天理,合乎民意,誅暴亂,禁邪惡賴宗廟之神靈,六王服罪,天下一統,此萬世之大業......”

  “寡人興發義兵,誅滅殘賊平定天下。使四海之內統一聽從王之號令,這是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盛況。五帝之時也難及項背......”

  “寡人橫掃八荒**,氣吞洪荒宇宙,終結了六國亂世。書同文,車同軌,度同製,行同倫,地同域,錢同文。功過五帝,德超三皇......”

  “故,寡人當采上古帝位號,號曰‘帝’尊為‘皇’稱皇帝!”

  “命稱為‘製’,令稱為‘詔’,自稱為‘朕’!”

  泰山頂上的人全都蒙了,因為王霄之前沒有跟任何人商議過這件事情。他甚至就連提都沒有提過。

  現在突然拋出來皇帝之說,群臣一時之間都不知道該如何反應才好。

  王霄麵無表情的念完詔書,之後上前將詔書扔進了青銅鼎裏燒給老天爺去看。

  到了這個時候,聰明人已經是反應過來了。

  李斯拎著自己的官袍,小跑著來到祭台下行大禮“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其他的聰明人很快就跟上,上前過來行禮大喊。

  然後是所有人都上前行禮,放聲大喊。

  呼喊之聲從山頂,沿著開辟出來的道路一路傳下去,傳到萬軍之中。

  接下來就是無數將士們的怒吼。天地都為止撼動!

  人群之中的離秋公主,漂亮的大眼睛默默的看著王霄的身影,一絲移動的意願都沒有。

  ‘世間男兒的極致,也就如此了。’

  王霄在無盡的歡呼聲中,從山頂下山,禪於附近的梁父山。

  梁父山又稱地神山,封泰山必要禪於梁父。

  做完了這個,整個封禪儀式才算是宣告結束。

  不過大家關注的重點,並非是在封禪儀式上。所有人都在說著王霄自封為皇帝的事情。

  一直到此時此刻,李斯這才終於明白過來,王霄為何一直拉著這麽多的大軍不讓走。

  就是為了讓今天之事,通過這百萬大軍以及數量更多的民夫之後,傳遍天下。

  再也沒有比這更加宏大的廣告了。

  哪怕王霄開辟了邸報,可這種東西也隻有讀書識字的人才會懂。

  絕大部分的黔首們,都是聽人傳說事情。

  王霄這麽幹,可以在最快速度之內將自己的威望施加於全天下。

  在這個重威望的時代裏,六國遺族想要撼動王霄的威望,鼓動黔首們作亂,幾乎不可能成功。

  天下並不太平,王霄廢除分封實行郡縣製度,從根本上得罪了所有的分封貴族。

  原本他們在自己的封地上,可以作威作福做個土皇帝。可現在的話,隻能是那一筆稅收收入。

  這種變化,換作是誰都無法接受。

  而且關東各國,基本上就沒有被接納投降的。失去了所有的一切淪為平民,像是楚王的孫子都在放羊糊口。他們肯定是不甘心的。

  所以,王霄要用這次的事情來加強自己的威望。讓全天下的人都敬畏,不敢有反叛之心。

  當然了,好處還是要給了。

  像是祖龍那樣壓榨民力到了極致的情況,是絕對不可取的。

  王霄借著泰山封禪,稱帝的時機。向全天下推廣永不加賦與攤丁入畝。

  除此之外,他還下達了讓所有人都難以置信的聖旨。

  王霄宣布減稅,減稅的幅度甚至讓人以為皇帝得了失心瘋。因為王霄將田稅減少到了十稅一的程度。

  春秋戰國時期的田稅,基本上都是民四公六,或者民五公五。

  王霄之前將秦國的田稅降低到了民六公四,就已經是被全天下稱頌,被各國黔首們所期盼。

  現在直接一刀到底,削減到了可怕的民九公一的程度,各地黔首們的支持度絕對是衝破天際。

  這種情況下之下,那些依靠血脈生而為貴的各國遺族們,想要煽動大家作亂,怎麽可能啊。

  雲集在齊地的大軍,喜笑顏開的逐漸返回各地。

  他們不但帶走了秦王稱皇帝,封禪泰山的消息。還帶走了皇帝減免田稅,減免到了幾乎沒有的好消息。

  當然,該有的賞賜也沒少他們的。

  三晉的征召兵,按照之前的約定拿走了官田糧食產量的三成。

  關中的兵馬,則是幾乎搬空了齊國的各地倉庫。

  可憐齊國數十年的積攢,到最後全都便宜了秦國將士。

  忙活了月餘時間,終於是把一支又一支兵馬送走,忙的頭發都快白了的李斯,終於是可以喘口氣了。

  他喘了幾口氣,直接就去找了王霄。

  “陛下。”見到王霄之後,這位王霄身邊最為得用的大臣,張口就問“敢問陛下,田稅減至十抽一之後,國用該如何補足?”

  華夏的種族技能就是種地,一切的一切也是圍繞著種地展開。

  所以曆朝曆代裏,田稅就是最為重要的稅收。

  哪怕是在經濟最發達的宋朝,田稅收取的糧食,在全部稅收之中依舊是占據著最大的比例。

  現在王霄一下子削減了這麽多的田稅,對於秦國的財政體係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

  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那大秦上下吃公家飯的,都得喝西北風去。

  王霄也不含糊,直接點明“鹽鐵官營。”

  鹽鐵官營這種事情,並非是後世提出來的。實際上早在春秋時代裏,著名經濟學家管仲,就提出了‘官山海’的政策。

  所謂的‘官山海’,指的就是對鹽和鐵一起實行專賣。

  山海之產主要是鹽與鐵,官府壟斷經營,寓稅於價,使人民避免不了征稅,又感覺不到征稅。

  秦國之前也是鹽鐵專營,可力度卻並不大。許多貴族都在明目張膽的做著這方麵的生意。

  關東各國也是如此,很大一部分的利潤都被貴族們所節流。

  王霄之前沒動手,那是因為統一天下更加重要,而且收取田稅已經足夠用了。

  現在的話,則是要對這邊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