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高漸離
作者:上善若無水      更新:2021-02-02 06:06      字數:3384
  看到王霄走到自己身邊,高漸離行禮。

  “嗯。”

  王霄點點頭,抬手示意他坐回去“你擊築,本王聽。”

  “喏。”

  高漸離一直低著頭,仿佛沉迷於音樂之中,應聲之後就老老實實的坐回去開始奏樂。

  大殿內不少人的神色有些古怪。

  有人驚恐,有人慌亂不安,還有人紅著眼睛仿佛在等待著什麽。

  王霄一手端著酒樽,就這麽站在高漸離的麵前,隨著音樂聲響晃著身軀。

  高漸離的呼吸逐漸急促起來,他能感受到自己的心髒正在快速跳動。耳畔甚至出現了嗡鳴聲響。

  他並非是如同秦舞陽那個隻會嘴炮,實際上卻是個懦夫的家夥一樣在害怕。

  高漸離是興奮,是激動。

  他終於是有了要為自己的好朋友荊軻報仇的機會。至於報仇之後的生死,他早已經不再看重。

  隨著一曲逐漸進入尾聲,高漸離的呼吸隨之急促。

  他的手緊緊握著築,手上發力青筋暴起。

  就在這個時候,王霄俯身上前,一手就按在了高漸離的築上。

  他的力量非常大,生生的用一隻手壓住了高漸離的雙手之力。

  “別動。”

  王霄壓低聲音,平靜的說“就算是讓你用灌鉛的築砸到本王也沒用,因為本王刀槍不入。”

  “荊軻是你的好友,他現在就葬在鹹陽城外。如果你不想他日後再無人吊祭,那本王就成全你,送你去見他。”

  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的高漸離,聽到這番話之後,終於是放開了激烈爭奪築的雙手。

  “走吧,如果你真的放不下與荊軻的友情。那就去他的墓前建一座小屋就是。”

  王霄也是放開了築,站直身軀看著高漸離。

  他很清楚,高漸離與荊軻不一樣。這位樂師隻是講義氣罷了,並沒有為燕國如何如何的決心。

  更何況,當初太子丹扣留高漸離,也有著威脅荊軻去做必死任務的意思在裏麵。

  高漸離沒有絲毫猶豫,起身向王霄行禮,之後轉身離開了大殿。

  從此之後,江湖之中再無這位擊築高手的消息。隻是聽聞有誰說過,好似在鹹陽城外的某個墓旁廬屋內見過高漸離。

  “這可真是***滿滿。”

  王霄也是羨慕高漸離與荊軻之間的友情,這才是真正的一生摯友。

  在易水河畔,冬日寒風吹過的時候。高漸離擊築送行,荊軻高呼‘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回’的去了鹹陽城,並且就此再也沒有回去過。

  現在高漸離來了,選擇餘生都陪伴在自己好友的墓旁,隻為他擊築。

  高漸離的事情,王霄可以輕輕的放他走。

  可那些在背後弄事情的人,王霄卻是不會放過。

  這些每家都有著不小封地的貴族們,很快就被王霄一網打盡,七十餘家一個都沒能跑掉。

  宗室來求情,羋華來求情,但凡是有些瓜葛的人都來向王霄求情。

  畢竟這次的事情牽連太大,七十多家貴族,基本上都是皇親國戚,牽連到好幾萬人呐。

  王霄誰的麵子都沒給,主謀參與其中的人,全部處置。牽連之人廢除爵位待遇,貶為庶民。

  秦國嬴氏宗室,與最強有力的外戚楚國羋氏,幾乎是同時被打落雲泥之中。

  曆朝曆代,宗室外戚都是巨大的隱患。

  不是搶班奪權,就是吸血一般趴在國家百姓身上吸血。直到所有人一起完蛋為止。

  王霄這次算是借力打力,借著高漸離的事情將這些隱患一掃而空。

  大量核心之地的回收,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秦王政十五年冬,齊國派人送離秋公主的妹妹入鹹陽城服侍秦王。

  王霄用了三天的時間,招待了千裏送海鮮的小姨子。然後召集李斯等人開會。

  “齊國要出兵了。”

  聽著王霄斷定的言語,大臣們都有些不太相信。

  畢竟前邊剛剛送了公主過來,後腳就要跟大秦開戰。而且還是‘謹侍秦’快三十年的齊國。實在是不敢相信。

  “大王。”尉繚小心的詢問“莫不是公主說的?”

  “她哪有力氣說話。”王霄毫不猶豫的吹了一把,然後下意識的端起了枸杞茶。

  別誤會,他不是流失太多需要喝這個,隻是喜歡這個味兒。

  “齊人雖然畏懼大秦,可現在天下的形式隻要不是瞎子都能看的明白。”

  “除秦之外,天下隻剩下了齊楚兩國。現在我大秦數十萬雄兵正在攻打楚國,眼看著楚國就要抗不下去了。齊國如果再不動手,那就隻能是坐以待斃。”

  “大王。”有大臣不解詢問“為何齊國送來公主,大王就知道了齊國要與大秦開戰?”

  這一看就不是儒家的人,因為根本就不懂如何揣摩帝王心思。

  王霄當然不會說,這是安排在楚國的密探送回來的消息“齊國送公主過來,不過是為了穩住迷惑本王。他們卻是想不到搬起了石頭砸自己的腳,反倒是提前把他們的心思給暴露出來。”

  “李斯。”

  “臣在。”

  王霄喊李斯出列“你作為使者去一趟臨淄城,想辦法阻止齊國出兵。實在不行,能拖多久就拖多久。那個齊相是叫後勝是吧,隨便他開價,要多少都給他雙倍。隻要穩住這段時間,等到滅了楚國,之前掏出去多少,全都能連本帶利的要回來。”

  李斯行禮“喏。”

  單純隻是依靠使者,那肯定是沒用。

  畢竟齊王就算是再煞筆,也該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

  齊國肯定是要出兵的,使者攔不住,奸臣也攔不住。

  所以王霄幹脆利落的命令尉繚“去通知藍田與驪山大營,各部做好準備,隨時出擊。”

  作為秦國唯一的職業化軍隊,藍田與驪山大營一直都在招募增兵。

  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在已經是接近六萬人之多。

  還是和之前一樣,是以騎兵為主。

  王翦走的時候帶走了一半,現在還剩下兩三萬人馬。

  王霄這次還想要再召集勳貴子弟的話,效果就不大了。

  畢竟能上戰場的,大都已經是跟著王翦去了楚國。剩下的,也早早進了軍中做了職業兵。

  王霄找來少府令,仔細詢問了各處糧倉的存量,還有兵器甲胄,帳篷藥材,鐵鍋食鹽等等方麵的存貨。

  詳細了解清楚之後,他就下令把這些東西向著大梁城集結。

  同時他對全境下達了動員詔書。

  之前伐楚的時候,動用的兵馬民夫全都是老秦人。這些都是值得信任的力量。

  而新近征服的三晉之地還有燕國之地,隻是在當地征召了一部分的郡兵駐守。

  現在關中巴蜀等地人力資源枯竭,王霄總不能拉著女人上戰場吧。所以他就向著新征服的地方下了動員令。

  “大王。”正準備出發去臨淄的李斯,寫完詔書之後就進諫“三晉燕地之人不可全信。”

  征服的時間太短,雖然王霄給了不少的好處,可這些國家畢竟立國數百年,像是燕國更是傳承八百年,影響力深厚。一旦征召的兵馬有異動,肯定會導致大規模的混亂。

  “無妨。”

  王霄擺手“之前各國除了征稅征發徭役之外,可沒給過當地百姓們什麽好處。本王一來就減稅,還攤丁入畝,永不加賦的。就連服徭役,也基本上是在本縣範圍之內。隻要不是得了失心瘋的,都該知道跟著誰的好處大。”

  中原的百姓們,其實是很聰明的。

  雖然他們一代又一代的被栓在了土地上,可對於生活的智慧卻是把握的清清楚楚。

  誰好誰不好,百姓們會用自己的雙手雙腳投票。

  當王霄宣布,今年所有服兵役的人,都將免除一年的稅賦,同時還可以免除三年的徭役。三晉大地與燕國之地全都爆發出超出想象的熱情。

  不過是月餘的功夫,韓國之地就聚集起來八萬人馬。燕國也有六七萬。魏國多一些九萬多接近十萬。而趙國是最多的,征召起來的大軍居然超過了二十萬。

  隨著時間的推移,肯定還會增加。不過王霄卻是知道這已經足夠了,幹脆的結束了繼續動員兵馬。

  代地的趙嘉,曾經派出使者去見那些征召起來的邯鄲郡人,希望他們能夠為趙王效力。

  而當地人的回應非常現實“我們為秦國打仗,可以拿到數不清的好處。可為趙國打仗,除了戰死之外,家裏的東西都會被搶走。沒有那個瘋子會歡迎趙王再回來的。”

  看似太過於功利,可這卻是最直觀的寫照。

  之前趙國盤剝太盛,不光是拉人上戰場一輪接一輪的戰死。

  而且還因為物資不足,就幹脆直接在國內開搶。為了給戰馬喂糧,就連田地裏還沒長成的青苗都給割了。

  對比一下王霄給的好處,再回想一番趙國曾經做過的事情。

  趙地的百姓們,那是真的非常現實。

  聽了這些反駁,趙嘉的使者隻能是捂臉而退。

  至於各地流落零散的貴族,試圖煽動百姓們什麽的。直接就是被抓起來送去官府換賞錢。

  得知聚集起來超過四十萬大軍之後,王霄一點都不著急了。

  有這麽多的兵馬圍在齊國附近,沒有名將也沒有名臣的齊國,鐵定是不敢出兵的。

  半個多月之後,王霄帶著離秋公主姐妹一起,在兩萬多精銳騎兵的護衛下,浩浩蕩蕩的離開鹹陽城,向著關東大地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