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書同文車同軌
作者:上善若無水      更新:2021-02-01 17:10      字數:3407
  秦王政十四年冬。

  戒備森嚴的函穀關城門大開,綿延不絕的大軍浩浩蕩蕩的從關內開了出來。

  秦軍的數量是如此之多,多到前軍開出了函穀關,後軍還在鹹陽城附近沒有動身。

  經過數年的儲備與積攢,有了充足的物資,並且安撫了三晉之地的百姓。現在是完成大業拚圖的重要時刻了。

  王霄可沒像是祖龍那樣,想要花小錢辦大事。

  他直接拜王翦為大將軍,動員了超過六十萬的大軍伐楚。還為他們準備了數量更多的民夫負責後勤保障。

  或許有人對地理不太了解,認為關中很遠的樣子。

  實際上呢,隻要是出了關中就是河南地啊。過了河南地,就是楚國的新都城壽春。

  看起來好像是很遠,可實際上並沒有想象之中的那樣誇張。

  “卿此去滅楚,隻管放手施為。”

  為王翦等人送行的典禮上,王霄給出了自己的承諾“前方打仗,後方隻管運送物資,絕不多言一句廢話。卿想打多久都成。”

  話是這麽說,實際上王霄的底線是三年。

  如果三年的時間還不能滅楚,那就必須得退兵。因為這麽多青壯在外三年已經是極限之中的極限。而且儲備的物資撐死也隻夠消耗這些時日。

  這次攻楚如果不成,那王霄就會再休養生息幾年。下次再來的時候,就是他自己親自帶隊了。

  得到承諾的王翦,帶著六十萬大軍入楚,和各路楚軍長期對峙。

  楚國是貴族分封製度,是私兵製。兵馬都是屬於各地大小貴族的。

  讓他們心甘情願的拿出兵馬來拚死作戰,難度不是一般的小。

  鹹陽城內的王霄也沒有閑著,除了關注戰況,安排後勤物資運輸之外,大部分的經曆都用在了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錢同幣等方麵上。

  “這裏。”王霄抬手拍著新近打造出來,鑲金嵌玉的王座“就是本初子午線。經緯度,就以這裏為起點來劃分。”

  王霄對於小破島上的破地方能做起始點非常不爽,現在不過是一群野人的地盤而已,這種榮耀憑什麽給他們。

  沒什麽說的,這種好事情當然是要留給自己人。

  “本王走一步的距離,就是一米。一米十等分,一分為分米。分米十等分,一分為厘米。厘米十等分,一分為毫米。”

  統一度量衡,需要有一個標杆。

  王霄穿越而來,可沒帶卷尺。那就幹脆用自己走一步的距離來做確定。

  定什麽名字無所謂,時間長了自然也就習慣。

  真正重要的是,王霄直接將現在大秦用的十六進製改成了十進製。

  成語說的半斤八兩,用十六進製來說就是一模一樣的重量。

  至於為什麽用複雜的十六進製,那是因為古代稱量器械簡陋的很,像是秤杆上標刻度,通常都是用繩子對折,四次之後就是十六等分。這樣就很簡單方麵,而十等分的話,必須要專用的器械才行。

  重量上也是如此,像是標準一兩的重量,可以用天平稱同樣一兩的東西,然後兩者都移到一側就能稱二兩貨。

  然後以此稱四兩,稱八兩,稱十六兩。

  總之十六進製可以乘以二除以二,很簡單的工具就行,但十進製的工具要求就高了。

  說到底,還是生產物資的匱乏導致選擇簡單方便的方式。

  王霄不但改了長度,也改了重量。核心原則就是簡單易懂,方便好用。

  擁有無數工匠的少府,早早就打造了大量的工具發放各地。等到王霄正式頒布法令,各地就要全麵改用全新的度量衡。

  這注定是一項以年為單位的漫長改變,期間還會出現許多的混亂。可最終的結果卻是好的,因為會讓百姓們得到實惠。

  最起碼的,以後麵對各地商人來收購物資的時候,不用為了各國不同的度量衡而撓頭了。

  這個時代的交通條件,用一個字形容,那就是一個慘字。

  除了極少數的重要地段之外,絕大部分的地方交通,那就是標準的土路。

  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這就是這個時代主要交通的現狀。

  各國道路寬窄不一,嚴重影響到來往交通。

  而且各國的主要交通工具,實際上都是馬車。

  拉人的是馬車,拉貨物的也是馬車。

  中原的馬匹一點都不比草原上的差,數量上甚至更多。

  要知道中原早就有騎兵了,而且之前的主戰力量是車兵,那也是要馬匹拖拽的。

  至於後來為什麽逐漸就沒了,理論上應該是田地過度開發,加上氣候變化。

  各國都有馬車,不過大小規格不一樣,車轍距離也是不相同。

  去各地的道路上看看就知道,壓出來的車轍寬窄不一。

  換做現代世界來解釋,就是各國生產出來的車子都不是一個型號。

  王霄下令進行車同軌,以後所有的車輛都要符合相同的標準才能上路。

  再有就是,各國之間為了互相防備,在道路上修建了許多的關隘堡壘,這同樣是阻礙。

  對於這些東西,王霄下令全部拆除,並且不允許地方上私自設置關隘收取過路費。

  至於行同倫,其所代表的是衣食住行,風俗習慣和信仰等的相對統一。

  對於這方麵,王霄的要求沒那麽高。

  畢竟十裏不同音,百裏不同俗。強行要求大家一模一樣,難度是有些大。

  主要就是提倡一些有用的習慣,像是飯前飯後要洗手,食物要煮熟了吃什麽的。

  要懲罰杜絕的也有,最重要的就是杜絕懲罰械鬥。

  不同村子之間,為了爭奪田地水源,或者幹脆是誰家娶了那個誰,都能引發一場械鬥。

  這種械鬥自然是要嚴格禁止的。

  懲罰的方式也很簡單,殺人者償命,傷人著服役。

  服役什麽的,可比坐大牢可怕的多。

  尤其是以囚犯的身份服役,那真的是哪兒危險上哪兒,哪兒辛苦上哪兒。

  囚犯出去服役的,一年以內還好說。超過一年的,基本上就有一半的概率回不來。超過三年的,家裏就可以準備媳婦改嫁的事情了。超過十年的,那牌位出發的時候就給安排好了。

  人力資源是寶貴的,無論是種田修路還是生孩子,都比消耗在械鬥之中要強。

  書同文的話,各國的文字都不一樣,哪怕是一樣的文字,也有不同的寫法。

  雖然有官方文字金字,可因為區域上的差異,在數百年的演變之中就成了完全不同的文字。

  而且王霄本身,對於這種繁雜的文字也看不上。

  這件事情王霄交給了李斯去做整理和統一的工作。規範製定了統一的文字。

  李斯非常熱情,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了這次工作之中。

  他博采各國之長,創造出一種形體勻圓齊整,筆畫簡略的新文字,稱為‘秦篆’也就是小篆。用來代替之前的大篆籀文。

  此外還有隸書,也是這個時代發明的。

  李斯表示可以把小篆作為標準文字,而隸書則是作為日用文字。

  也就是說,官方文件,包括詔書什麽的都用小篆,而民間用的則是隸書。

  所謂隸書,實際上就是繁體字。

  王霄對於這個安排不太滿意,他仔細查看了兩種文字之後,告訴李斯等他一個月。

  一個月之後,由工具人冬兒代寫的簡體字,就新鮮出爐。

  “不用小篆,官方文件以後用隸書,也叫繁體字。民間的話,就推行這種簡體字。”

  簡體字和繁體字,算是徹底擺脫了象形文字,是一種進化。

  而比起筆畫繁多的繁體字來說,簡體字更加適合書寫閱讀。

  畢竟隻有簡單的,才是方便的。

  麵對王霄借用馬甲推出來的簡體字,李斯立馬送上了連綿不絕,猶如滔滔江水般的敬仰之情。

  他表示隸書都不需要用,全天下都用簡體字就行。

  “要注意防偽。”王霄點名隸書的好處“這方麵筆畫複雜的,還是有好處的。”

  最後就是錢同文。

  各國都有自己的貨幣,從形狀和分布上分為布幣,刀幣,圜錢和蟻鼻錢(鬼臉錢)四種。

  其價值與轉換在大一統的環境下都很複雜,所以統一貨幣是必然的事情。

  而且王霄也是要借此機會,把鑄幣權牢牢的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各國地方私自鑄造錢幣非常普遍,這種事情當然不能容忍。除了嚴厲打擊之外,統一貨幣才是技術上的壓製。

  毫無疑問的,王霄弄出來的就是著名秦半兩,也是後世銅錢的典範開端。

  為了這個,王霄不但早早的就開知識上的金手指,安排徭役去發掘銅礦。而且還通過商貿手段,不停的收購各種銅器,然後融了鑄錢。

  雖說這麽做會導致後世失去許多青銅文物,可在這裏來說卻是最正確的選擇。

  王霄現在還處於大規模囤積的階段,他準備等到滅楚平齊之後,一鼓作氣的全都放出來,徹底代替各國流行的貨幣。

  楚國那邊還在打消耗戰,王翦仗著自己實力足夠強,也沒有後顧之憂,就是要和楚國打消耗。

  而項燕這裏非常痛苦,因為王翦拒絕決戰,隻想玩消耗。而楚國無論是人力還是物力,都消耗不過對手。這就等於是一天天的看著自己衰弱下去的慢性死亡。

  對於楚國的局勢,王霄並不擔心。

  隻要不是輕敵冒進,穩紮穩打之下,楚國就已經走進了倒計時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