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李斯評六國 (上)
作者:上善若無水      更新:2021-01-20 12:07      字數:3462
  王霄看過許多穿越類的書籍。

  看到那些穿越者們到了古代,張嘴就是拉攏誰誰誰投入自己麾下,作為一個有用的工具人。

  每當看到這種事情,王霄就是很想笑。

  除非是設定好了程序的NPC,否則隻要是真人,那就不可能那麽容易。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環境,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家人家族牽絆等等。

  張張嘴就能讓人肝腦塗地,放下一切的來做工具人。哪怕是開了掛,旁人見到納頭便拜的宋黑子也做不到。

  就像是這韓非,人家本身就是韓國的貴族,和那張良一樣的出身。

  王霄招招手讓他來為秦國效力,人家憑什麽來?

  就算是來了,也會明裏暗裏的幫著自己的祖國。阻礙秦國去滅韓。

  這才是真正的操作。沒看到那張良,滅國多少年了都沒想過投靠秦國效力,一心想著要刺秦報仇。

  所以王霄打心底裏就沒考慮過韓非的事情,就算是能用,也得是限製著用。撐死了不相信李斯的挑撥,別直接下手就是。

  對於李斯的忠心表白,王霄表示我是相信的。

  不過這份忠心,不可能像是遊戲立馬一樣,一直保持在滿分的程度。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所處的位置的變化,環境的改變等等。曾經的一切,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現在的李斯,肯定是對大秦和秦王非常忠心。可曆史上始皇帝掛了的時候,他立馬就翻臉篡改了詔書,一手毀掉了大秦。

  人,是處在不斷變化之中的。

  這一點,崇禎他們不明白,所以國破家亡。

  這一點,李二他們看的清楚,所以能開創盛世。

  “既然如此,你就在宮中做個郎官吧。”

  王霄招了招手“給他一碗飯食,這麽早就過來,肯定沒吃飯。”

  正準備說自己吃過早飯來的李斯,話到嘴邊再咽回去“謝大王賞賜。”

  李斯是有野心的人,而且不像是韓非那樣畢業就能就業。還是起點很高的就業。

  他想要往上爬,想要成為人上人,那就得靠自己的努力。

  在能決定自己命運的王霄麵前,來王宮之前吃的那些東西算個屁啊。

  雖然說加個新字,郎官就是人間最美的工作。

  可沒有這個新字,那郎官實際上就是大王近臣的意思。

  郎官屬郎中令管轄,就是劉徹改製之後的光祿勳。

  分為議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等。

  看著像是文官的名字,可實際上這是武職。

  幹的活就是守衛王宮,在大門口舉著長戟站崗,類似於保安的那種。

  大王外出的時候,那就是隨行的車騎。

  車是指的馬匹拖拽的戰車兵,騎那就是騎兵了。

  簡單說就是,羽林郎羽林軍那樣的禁衛軍。

  雖說地位不高,可李斯卻是沒有絲毫的嫌棄。

  他沒有韓非那樣的出身,可以把話直接擱在韓王的麵前。那就隻能是一步步從下麵爬,這可是靠近大王身邊的好位置。靠近了才有展現自己的機會。

  而且李斯相信,王霄是一個非常有魄力有本事的君王,完全值得投效。

  隻要自己耐心等待著時機降臨,終究是會有被秦王看重,然後重用的那一天的。

  計劃是好的,可現實卻是在打臉。

  整天看大門的李斯,左等右等的,從天亮等到了天黑,愣是沒等到秦王的另眼相看。

  對於有才華又有野心的李斯來說,簡直就是心急如焚。

  他實在是太想把自己的才華展現給王霄看了。

  王霄就這麽伸著他,一直伸了許久,直到其忍不住的在樊於期麵前口出怨言的時候,這才給了他展現自己的機會。

  調教人才鬼才奇才什麽的,於王霄來說早已經玩弄的駕輕就熟。

  該壓著的時候壓著,該發力的時候發力,該給機會的時候就給機會。

  事情從來都不困難,關鍵就在於如何掌握節奏。

  說到底,實際上就是經驗。而經驗是什麽,做的多了,自然就是經驗豐富了。

  這天王霄帶著李斯等人來到了一處空曠的大殿,在這裏懸掛著有代表六國的六麵大纛。

  王霄背手而立,抬頭看著六麵大旗“知道本王為何帶你來此嗎?”

  李斯上前,拱手行禮“大王想聽臣來點評六國。”

  王霄不置可否“那就說說看。”

  “是。”李斯壓抑著心中的驚喜,深吸口氣,抬手指著韓國的大纛說“申不害變法最終失敗,從此之後韓國保守力量徹底占據上風,再也沒有了出頭的機會。”

  所謂變法,無外乎就是從獲得好處的人手裏,把好處搶出來再重新分配。

  調動更多人的積極性,從而可以有效增強國力。

  腐水不流,好處都被掌握在一部分人手裏的時候,那就是一潭死水。

  申不害的變法,攪動了韓國的死水,給了大部分人以希望與動力。所以在短時間內國力大幅度增強,甚至打仗都能打贏了。

  不過他的變法最終還是失敗了,根本原因在於支持變法的韓昭侯死了。

  韓昭侯一死,之前利益受損的韓國保守力量馬上反撲,成功的把失去的好處都找了回來。

  而韓國的百姓們,在經曆了這麽一出得而複失之後,也是徹底的失望與絕望。

  當一個國家絕大部分人都開始絕望的時候,最終的覆滅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為何戰國七雄之中,韓**隊的戰鬥力最差,堪稱是屢戰屢敗。

  那是因為構成韓**隊主體的韓國百姓,對這個隻有榨取,貴族們醉生夢死,百姓們饑寒交迫的國家徹底失望。

  百姓和軍士們不願意賣命,吳起來了也打不贏。

  “韓國隻能朝秦暮楚,苟活於世。”李斯帶著指點江山的氣派說“大王若是橫掃**,當以韓國為首要目標。”

  王霄說過李斯隻談大事不知細節,呂不韋轉告之後李斯就是嚴格督促自己進行轉變,一定要變成適合王霄的形狀。

  所以跟上又解釋說“韓國此地,民不忠,軍不義。拿下之後抵抗會很少很弱。稍微給些好處,立刻就會全心全意擁護大秦。別的不說,大秦的軍功授爵製度對於韓國人來說,那就是久旱之甘霖。”

  這話一點都沒錯,現在的韓國人好死不如賴活著,看似沒有一點點的動力。

  可等到歸入大秦麾下,軍功授爵製度這麽一發過來,立馬就變身嗷嗷叫的戰狼。

  曆史上那些靖康時期投靠金人的漢兒,崇禎時期衣服鞋子都穿不起的軍戶。為什麽一投靠外人立馬就是戰鬥力杠杠的,原因就在於此。

  好處你不給,變法都不給。那就隻能是用這種方式來自己搶了。

  王霄聽完,背手而立。沒說什麽讚同或者反駁的話“繼續。”

  李斯再度行禮,之後走到了魏國的大旗下。

  “商鞅,張儀,公孫衍,範雎。這些大才都出自魏國。可卻是被魏國棄而不用,都來了秦國發揮自己的才華。”

  “吳起。”王霄說了個名字。

  李斯楞了下,隨即行禮“大王說的是,還有吳起。也是被魏國所逼迫去了楚國。”

  春秋戰國時代裏,那多如璀璨繁星的名將之中,王霄最欣賞的就是吳起,認為他比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孫武還要優秀。

  孫武可是寫了孫子兵法的,不過王霄認為他戰略理論方麵更好,但是實戰方麵卻是比不上吳起。

  吳起訓練了魏武卒,這大概是世界上第一支大規模的特種部隊。

  然後前後左右東西南北的全都打了一圈,愣是一場沒輸過。這份實戰的本事,誰能比得上。

  被魏國趕走之後,到了楚國也是發光發熱。

  雖然最後還是逃不過楚國貴族的反撲,可臨死之前聰明的頭腦也沒有發懵,幹脆利落的撲在楚王的屍首上。在自己被利箭射死的同時,順理成章的一波帶走了七十多家仇人的全家。

  這種操作方式,簡直就是無敵啊。

  所以說,魏國實際上才是戰國前期最有可能一統天下的強勢所在。

  隻可惜,還是那句話。得到好處的人不肯讓出好出來,結果就是固化之後再無動力繼續前進,最終被滅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李斯說的那些人,都是身負大才卻是沒有足夠好的出身。

  在魏國不受貴族待見,因為他們上位之後就會影響到貴族的好處。

  蛋糕就那麽大,那麽多的貴族都不夠吃了,哪裏還有分給平民的餘地。

  所以了,這些人都來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秦。帶著滿腔的怒火,幫著大秦不斷崛起。

  戰國時代被秦國所終結,並非是到了祖龍時代才出現端倪。

  實際上從各國陸續變法開始,就已經在為最後的結果做鋪墊。

  七雄之中,唯有秦國的變法最徹底,最能激發人的上進心,最能招納各方人才。

  而其他各國,變法不徹底,或者幹脆就是變法失敗。

  階級固化之後,百姓們不願意出力,貴族更是醉生夢死隻想著維護手中的利益。

  秦國蒸蒸日上,猶如初升的朝陽。

  而六國則是貴族掌握一切,斷絕平民上升通道。

  結果就是平民們都豔羨秦國的軍功授爵,將其當作唯一能夠改變自身命運與家族命運的通道。

  六國百姓抵抗秦國的時候,大都是出工不出力。

  可等到自己成了秦國人,立馬就翻身爆發,打的各國狗血淋頭的。

  當然了,到了後來沒了對手,再加上索取無度。曾經被收攏起來的民心迅速崩潰,最終導致二世而亡。

  王霄抬手指著楚國的大旗“說說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