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官到任 (為盟主一明扉一加更)
作者:上善若無水      更新:2020-09-16 12:11      字數:3516
  王霄的日子變的簡單起來。

  教授完趙煦紫霞功的入門篇,剩下的就是他自己去修煉。

  空閑下來的王霄要麽就是在皇家書閣裏翻看各類典籍,要麽就是請假休沐去李格非的家裏。

  教授趙煦紫霞功,那是為了能更好的展開工作。

  而自己人也不能落下,所以李迒這邊也是在教授他紫霞功。

  至於不能外傳什麽的,這可是未來的小舅子,當然是要好生對待。

  王霄又不是華山派的人,把紫霞功發揚光大,算不得什麽大事。有本事你們跨越時空來找我呀。

  趙煦的身體逐漸好轉,對於舊黨的打擊力度也在不斷增大。

  四月的時候,他下詔改元為紹聖。

  任命新黨魁首章惇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也就是宰相。隨後蔡抃,蔡京等新黨之人紛紛入朝任要職。

  對於高太後有著無窮怒火的趙煦,在她死後將怒火都宣泄在了舊黨的身上。

  呂大防等人接連被貶,當年那些因為熙寧變法而被貶的新黨眾人回來之後,在趙煦的支持下瘋狂報複。

  修神宗正史,責降元祐諸舊黨。詔“免役法依元豐八年現行條約施行。”

  同時整改科舉,罷十科取士法罷進士試詩賦,複置天下義倉等等。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黨的報複開始加劇,連早已經死了的砸缸的光,呂公著等人也被追奪了贈諡。

  整個朝堂上都是一片腥風血雨。

  “王卿,你看看這個。”

  禦書房內,趙煦將一份奏章遞給了王霄。

  王霄打開瀏覽一遍,隨即合上放回桌子上。

  奏章是代理戶部尚書蔡京上的,內容是彈劾大學正李格非拒不出任監查檢討。請皇帝同意彈劾外放廣信軍為通判。

  “朕知你是大學正的弟子,看在你的麵子上這份奏章朕可以駁回去。”

  王霄拱手行禮“陛下,無需如此。既然朝廷覺得大學正適合去廣信軍造福一方,那自然是應該去。”

  趙煦驚訝的看著他“你說真的?”

  在大宋為官,最想的隻有待在汴梁城裏。被貶去外地,那是最為害怕的事情。

  “自然是真的。”

  王霄神色真誠“大宋的天下並非隻有汴梁城,官家的子民也並非隻有汴梁城的百姓。廣信軍那裏的百姓,也是官家的子民。大學正能去那裏造福一方,也是對得起朝廷發放給他的俸祿。”

  開玩笑一樣,拯救皇帝這麽大的情誼,區區一次彈劾就要用掉?當王霄是傻子呢。

  而且最近這段時間,重新得勢的新黨眾人為了報複這些年來所承受的痛苦與仇恨,那真的是群魔亂舞,瘋了一樣的拚死打擊舊黨。整個朝廷都是一片混亂,這個時候外出並非是壞事。

  “官家,微臣有個不情之請。”

  王霄的話讓趙煦鬆了口氣。

  作為皇帝他可以不講誠信不講信用,可他並不想這麽幹。

  欠了王霄的人情,趙煦想要還回去。現在王霄主動提要求,他感覺挺高興。

  “說吧。隻要別讓朕為難,什麽事情都準你。”

  “微臣想與大學正同去廣信軍,還請陛下應允。”

  “什麽?”趙煦的笑容逐漸消失。

  秘書丞雖然官職不大,可卻是能常常伴隨在皇帝身邊的位置。甚至可以說是天子近臣。

  多少人眼紅都求不來的位置,王霄居然一臉雲淡風輕的毫不在乎,還主動要求去地方上。

  這算是什麽請求!

  “微臣想幫幫老師,還請官家應允。”

  “可紫霞功這邊...”

  “藥方已經給官家了,三天一副即可。至於紫霞功,這可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見效的。官家可以日積月累的練習,先做到入門篇再說。”

  趙煦感覺胸口憋著一股怒氣。

  自己如此看重你,你卻表現的一點都不在乎。既然如此,那你就去鄉下吃土好了!

  氣憤不已的趙煦冷著臉讓王霄走人。

  當天下午讓李格非出任廣信軍通判,以及王霄同時出任廣信軍節度判官的消息就傳了出來。

  通判是佐貳官,是地方上的二把手。

  主要工作就是分擔知州的權力,同時擔負監察的責任。

  廣信軍是散州,而且暫時沒有知州存在。也就是說李格非去了就是老大。

  可對於絕大部分的大宋官吏來說,在地方上做個老大,也絕對比不上在汴梁城內做個清流。

  而王霄的節度判官屬於通判的幕僚,官職也就是個從八品,算是被重懲了。

  不少之前認為王霄是依靠詩賦幸進的,為王霄鯉魚躍龍門成為皇帝近臣而眼紅的人,頓時拍手叫好。

  按照眼前的局勢來說,王霄這一去基本上就沒機會再回來了。

  趙煦畢竟還年輕,好心好意想給王霄麵子,給他好處。卻沒有被領情,氣憤之下做出這個決定。

  王霄對此自然是毫不在乎,收拾好了東西就跟李格非一家一起出城。

  此時黃庭堅已經去了宣州任知州,秦觀去了杭州做通判,晁補之則是出知濟州,張耒被貶去了潤州。

  舊黨接連遭受打擊,幾乎被一掃而空。等到李格非出城的時候,幾乎無人來送行。

  “唉~~~”馬車上的李格非看著逐漸遠去的汴梁城,心頭悲痛“沒想到居然會是如此。”

  他們的確是屬於舊黨的範疇,可實際上這些以蘇軾為首的蜀黨方針是騎牆。既不支持新黨,也跟舊黨翻臉。

  作為中間派,無論新黨還是舊黨當政,都是首要打擊目標。

  舊黨的時候,蘇軾先被趕走。新黨回來了,蘇門學士們也跟著倒黴。所以說騎牆的真沒有一個是好下場。

  “老師不需如此。”馬車裏的王霄麵帶笑容“都是大宋子民,去廣信軍造福一方也是好事。”

  李格非對自己的這個弟子非常滿意,聞言緩緩點頭“子厚所言極是,是我著相了。”

  雖然生活環境有所改善,可李格非家裏還是買不起馬車的。

  現在乘坐的這輛馬車是王霄的,至於明月李清照李夫人她們坐的那輛馬車,是王霄新買的。

  廣信軍就是徐水,距離大名府不是很遠。

  從汴梁城到那邊一千餘裏路,這要是不坐馬車能把人累瘋掉。

  “老師與舊黨並無太大瓜葛,終有一日可以重新起複的。”

  王霄安慰了幾句,拿出了一本廣信軍的地理誌“老師,我之前研究了一番有關廣信軍的事情,我覺得可以......”

  這年頭講究的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一切的一切,李格非才是真正能做決定的人。

  王霄在李格非麵前表現加分,什麽國公家的公子,什麽世家侯府的公子都不在話下。

  有著王霄這樣憑億近人的土豪隨行,李家這一路上非但沒有吃什麽苦頭,反倒是被照顧的很好。

  王霄每到一處都不是住客棧而是花錢租一座宅院。品嚐各地美食,見識各處風光。他甚至還帶著廚子,可以隨時遲到汴梁菜。

  這一路看著不像是被貶出京,反倒是像來遊山玩水的。

  等到一行人來到廣信軍的時候,後麵裝滿了各地特色特產的馬車足有好幾輛。

  交接完成,在新的知州到來之前,李格非就是這邊的百裏候。

  “子厚哪裏去了?”

  第一天辦公,李格非卻是沒見到自己最看重的弟子。

  “王判官去了田裏。”

  王霄的確是去了田裏,他可沒打算在這裏混日子。

  炎熱天氣下,麥田裏的小麥長勢喜人。估計今年秋收的時候將會是一個難得的豐收時節。

  宋朝的時候,占城稻已經在江南一帶普及,而江北大都是以麥粟為主。

  糧食產量的增加,以及海貿的發展才是大宋繁華的根基。

  隻是大宋對百姓的盤剝很重,普通百姓一年到頭也落不下多少好處來。

  王霄在田裏轉悠了幾天,回到李格非那裏。

  “通判大人。這是我這幾日的心得。”王霄將幾頁紙遞給了李格非。

  “秋收之後燒田作為鉀肥,堆fen作為有機肥。徐水這裏有磷礦,可以開采作為磷肥。一起使用的話,可以增加田地產量。”

  王霄又拿出幾張紙來“冬天的時候可以用布帛搭建大棚種植蔬菜,可以有效提高百姓們的收入。當然了,組織民眾整休水利非常重要。”

  李格非是做學問的,王霄說的這些他不太了解。

  不過出於對王霄的信任,他還是緩緩點頭“那你就去做吧。”

  肥料什麽的,算是前期準備。要等到冬天開大棚,還有春耕的時候用。

  整修水利,則是在農閑的時候幹。

  至於開大棚,對於當地百姓們來說是個新鮮事物。要說服他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華夏的百姓們是很聰明的,沒有見到實際好處是沒人會動手的。

  為了能說服百姓們跟著他幹,王霄召集當地工匠們打造器械,到了秋收的時候找來了各地村正們給他們現場演示。

  “這個東西叫做腳踏式脫粒機。”王霄向著眾多村正們介紹“結構簡單,製作方便。至於用途,是用來脫麥粒的。廢話不多說,看一遍你們就明白了。”

  宋時脫粒一般都是用石碾去壓,耗時耗力耗人工。而且還不見得能脫幹淨。

  王霄用杠杆齒輪的原理製作了脫粒機,省力方便還快捷。

  一把麥子伸進去,很快就脫了個幹淨。

  村正們看的目瞪口呆,很快反應過來一個個的都衝上去自己試用。

  “這些東西我做了很多,每個村回去的時候都帶一個走。”

  王霄揮手招呼眾人“等收完了麥子也不用還,你們可以各自留下。”

  “判官大人高義!”

  王霄滿意笑著“等秋收結束,各村召集青壯人手,跟我一起去修整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