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無他,心煩爾 (為盟主一明扉一加更)
作者:上善若無水      更新:2020-09-15 12:07      字數:3397
  成筐的銅錢自然不去理會,房契地契看一眼就直接扔掉。

  真正帶走的唯有成摞的交子,以及一些珠寶。

  至於交還官府什麽的,王霄隻能是嗬嗬了。

  開封府的那幫子人,東西到了他們的手裏就別想再落出來。

  王霄拿走是為了辦正事,是為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絕對不是為了自己花銷。頂多是用點保管費罷了。

  來的時候悄然無聲,走的時候同樣無影無蹤。

  等到李易宅院裏的人察覺到不對勁找過來,王霄已經重歸溫暖的被窩之中。

  至於後續那邊宅院裏的人是如何為了哄搶財貨而拔刀相向,外麵的捕快們又是如何殺進去接手一切什麽的,已經是跟他沒關係了。

  第二天一早,天空中飄落著雪花。

  疲憊的明月不願意出門選擇留在了家裏,王霄自己上了馬車去往李宅接人。

  這次過來沒見到李格非,說是一幫大佬們喝酒喝到了天色將明,他現在正呼呼大睡之中。

  與李夫人告辭,帶著李迒與李清照上了馬車。

  不知怎麽的,總感覺李清照與昨天有些不同。

  目光示意自己的內應,不過昨天才被教訓過的李迒安靜的坐在一旁目不斜視。

  一路來到某位翰林學士的府邸,李清照施施然的去後院會她的那些小姐妹們,而王霄與李迒則是被前院奉茶。

  “說吧,什麽事兒。”

  李迒靠過來,一副神神秘秘的樣子“姐姐天不亮就起來了。足足裝扮了一上午,比昨天去上元燈節還用心。”

  王霄頓時眯起了眼睛。

  “這鄭學士家裏有幾個兒子?都成親了沒?有沒有哪個是豐神俊朗的小白臉?”

  李迒愣神,不明白這是個什麽意思。

  王霄有些煩躁的起身,轉悠了幾圈之後坐不下去,幹脆頂著風雪出了鄭學士的府邸來到不遠處的汴河畔。

  “師兄,這是做什麽?”

  跟著出來的李迒疑惑的看著王霄從邊上人家借了把鐵釺,一下下的在鑿冰。

  “無他,心煩爾。”

  在冰麵上鑿出個一尺見方的窟窿,王霄手持鐵釺站在一旁紋絲不動。

  不大會的功夫,水麵就開始翻騰起來。

  王霄閃電般出手,一鐵釺下去直接紮穿了一條足有七八斤的肥魚上來仍在一旁撲騰。

  “李迒,聽說過臥冰求鯉的事情嗎?”

  蹲在一旁看熱鬧的李迒愣了下,點頭說“聽過。”

  “你覺得這個故事怎麽樣?”

  李迒仔細想了想“孝心可嘉。”

  王霄沒直接說這是個忽悠人的故事,他伸手指著腳下的冰麵“你取下手套,把手貼冰上去。”

  李迒乖乖的照做。

  不大會的功夫,就已經是凍的不行,甚至一雙手都快被粘住了。

  好不容易等到王霄點頭,眼巴巴快要落下眼淚的李迒急忙跳了起來,用力搓手。

  “現在覺得這個故事怎麽樣?”

  李迒看著自己冰涼的雙手“若是真的在冰上躺一夜,凍死了吧?”

  “想要抓魚,用鐵釺砸冰就是。冬天河麵冰封,一旦有了口子魚兒就會洶湧而來。哪裏用得著去化冰。”

  王霄一下接一下的出手,接連紮上許多條大魚“這件事情告訴你,遇上什麽事情要親自去驗證,而不是人雲亦雲。盡信書不如無書,書上寫的東西並非就是真的。”

  對於李迒來說,這種說法真的是前所未聞“可父親說,書上都是先賢所著”

  “任何事情都要靈活應對,做不到的那就是書呆子。先賢的書上的確是有很多知識,不過也有忽悠大傻子的。這就要看你是如何去理解。”

  王霄最後一擊,穿上來一條足有十四五斤大肥魚。

  “心情爽快了,咱們回去。”

  將抓上來的十多條魚分出一半給了借鐵釺的人家,之後借了人家的一個木桶裝剩下魚的帶回去。

  回到鄭翰林家,一直等到午後時分吃過飯,李清照這才出來。

  之前她們這些小姐妹聚會的時候,居然把昨天晚上才出的青玉案都給拿了出來,一個個都是仰慕的不得了。

  當時李清照異常高興,甚至差點都忍不住的說寫青玉案的人就在外頭等我呢。

  一群小姐妹說說笑笑玩玩鬧鬧,吃過飯就算是依依不舍的告別離開。

  “哪裏來的魚?”

  上了馬車的李清照就看到自己弟弟正守著一大盆的魚。

  “師兄用鐵釺紮的。”李迒擦著口水牢牢守護著這些大魚。

  宋朝的餐飲事業極為發達,不過李迒這樣的官宦子弟最常見的肉食還是羊肉跟魚。

  尤其是汴河裏撈出來的肥魚吃魚膾,這可是汴梁人的最愛。

  “這個天怎麽抓魚?”李清照驚訝的看向窗簾,外麵就是坐在車轅上跟車夫吹牛的王霄“河麵都封上了啊。”

  平日裏吃魚自然沒什麽困難的,可現在河麵都被冰封了,哪裏抓的魚?

  李迒美滋滋的說“師兄直接用鐵釺鑿碎了冰塊,那些魚就跟瘋了似的自己往外麵跳。輕輕鬆鬆就抓了好多。”

  李清照又想到了之前聚會的時候,那些小姐妹們說起寫下青玉案與鵲橋仙的王霄的時候,那種期盼與仰慕的神色。

  自己的師兄,真的好厲害呢。

  ------

  冬天的腳步逐漸遠去,春暖花開的日子終於來了。

  沉靜了一整個冬天的汴河,在‘哢哢’的聲響中轟然解凍。

  汴梁城這座天下最為繁華的都市,終於是從皚皚白雪之中活了過來。

  上元節後的這段日子裏,王霄婉拒了數之不清的邀請。

  不管是大佬叫他去喝茶,還是汴梁城內的名技請他過去小坐,一概都是拒絕。

  對外的說辭,自然是說要專心準備春闈。

  這個理由太強大了,沒人能反駁。

  可實際上王霄除了看李格非給他指點出來的功課之外,其他時間都在看雜書。

  他是真的什麽都看。

  從茶經到齊民要術,從詩經到傷寒雜病論等等的什麽都看。

  許多東西他以往都曾經看過,隻是時間長遠有些遺忘。

  現在重新拿起來,就當是溫習功課了。

  王霄也有意減少了與李清照姐弟的接觸,現在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擁有一個合適的身份。

  不過前幾日李清照的生辰,他還是精心挑選了一份禮物送過去。

  依照王霄的本心,他應該是送一套玉石打造的麻將,又或者是一本‘論噴子的自我修養’才對。

  畢竟根據記載,李清照就是一個麻將的狂熱愛好者,比起晴雯來說也是不逞多讓。

  而且她還是一個噴子,看到不滿的就會直接在詩詞裏甚至宴會上開噴。

  可這些時日接觸下來,李清照在王霄的眼中卻是一個溫柔婉約,典型的大家閨秀。

  考慮了一番送這種禮物的後果,最終還是換成了一個鑲嵌有大珍珠的簪子。

  不過這次見麵,王霄卻是發現李清照終於是逐漸成長起來,已經越來越有包子臉的趨勢。

  至於那些所謂的競爭對手,在王霄看來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他現在都拜師入了老泰山的門下,還有誰能比他更加近水樓台先得月的。

  而且他去送禮物的時候,小娘子回禮的時候都有些害羞不敢對視。

  都已經是飛龍騎臉了,這還怎麽會輸?

  王霄不清楚的是,李清照在她弟弟的眼中那就是最可怕的存在。單手掐腰,指著她弟弟嗬斥的時候,真的是話都不敢說。

  在李夫人的眼中,她就是頑皮不聽話。點評唐宋名家也是沒一個看的上的。

  那才是一個真實的她。

  終於是到了對於科舉時代堪稱鯉魚躍龍門的省試,也就是俗稱的春闈。

  春闈對於讀書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從仁宗嘉佑二年宣布殿試不淘汰考生,凡是參加殿試者一律錄取之後,阻擋著讀書人將大頭巾換成官ao的最後一座大山,就剩下了春闈。

  省試的地點是貢院,雖然沒有明清時期那麽誇張的小隔間,可環境也算不上是多好。

  至於考試的場次,範仲淹革新科舉的時候是三場,先考策,次考論,再考詩賦。

  之後王安石變法,突出了進士科的重要性,廢除了明經諸科。從三場改成了四場。

  第一場試本經,第二場試兼經,第三場試論一首,第四場試時務策三道。

  具體的過程不用多說。

  王霄心態平和的參與其中,按照這個時代的規矩一場場的考下來。

  對於他來說,四書五經什麽的沒有什麽意義。唯一的作用就是在這個需要用到的時候讓他成功過關。

  畢竟他想要改變大宋未來的命運,那肯定得要進入其中掌控權勢才行。

  這些題目對於他來說並沒有什麽難度,尤其是考題中出現了那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時候,他更是笑了出來。

  沒什麽說的,齊活了。

  結束最後一場,從貢院裏出來,王霄腦海之中瞬間就將四書五經給拋諸腦後。這些東西現在已經沒用了。

  沒錯,所謂十年寒窗,唯一有用的用處就在於考場上。

  真正出了考場,這些付出也就失去了意義。

  無論明麵上說的多麽好聽,本質上也隻是為了將自己頭上的大頭巾給換了。

  走出貢院的王霄轉身看著這座被全天下無數讀書人所憧憬的地方,勾起嘴角露出一抹莫名的笑容。

  “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