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北齋的願望
作者:上善若無水      更新:2020-06-05 06:04      字數:3605
  兩碗豆漿,三籠包子,五根油條。走的時候還要了個大煎餅,這就是王霄一頓早點的飯量。

  身體素質的提升帶來的結果就是對能量攝取的需求也是翻著跟鬥往上漲。

  質量守恒嘛,有消耗自然就會有需求。

  回去之後王霄就定了火車票,收拾好行李直奔火車站而去。

  任務世界其實很危險,而王霄此時並沒有足以自保橫行的實力。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會遇到危險回不來了。

  趁著新的任務世界沒有開啟,王霄想回家多陪陪父母。

  王霄父母對他能回來自然是高興的很,噓寒問暖還做了一桌子的好菜給他吃。

  世界上真正能夠對你好的人,唯有你的父母。這一點永遠都不會改變。

  回到老家的王霄繼續宅在家裏瀏覽影視劇,順道練劍習武。

  這天王霄正在忙著吃雞,他媽媽推門進來,眉開眼笑的給了他一個微信號並且讓他跟人家好好聊聊。

  毫無疑問的,王霄這是遇上了傳統的套路。

  對此毫無興趣的王霄加上微信之後直接發了一條“沒車沒房沒錢沒工作,四無人員你要是想見,那就出來吃飯。”

  等了半天都沒有回應,王霄疑惑的發了個問號過去。卻是看到自己已經是被拉黑了。

  “嗬嗬~~~”

  王霄笑了笑直接將這件事情翻頁過去,我有係統的事情難道會告訴你?

  拋開這個小插曲,王霄全神貫注的忙著吃雞。

  幾天之後,係統的聲音再次響起。

  “繡春刀世界的北齋向蒼天許願,祈求蒼天保佑大明國柞延續。是否接受這個願望?”

  “繡春刀?”

  王霄看過兩部繡春刀,老實說在眾多同類型爛片的襯托下拍的還算不錯。

  至於北齋,那可是漂亮的大蜜。

  至於為什麽大蜜會許下這個願望,那是因為她喜歡的人是即將成為皇帝的信王。這也是個癡情的女人。

  隻是北齋的這個願望太籠統了,什麽叫做國柞延續。王霄表示看不懂。

  係統難得的為他做出了解釋,隻要能夠解除大明朝的內憂外患就算完成任務。

  這麽一說王霄就了然。

  內憂肯定就是流寇,而外患不消說就是北邊的韃虜。

  王霄將兩部繡春刀全都重新仔細看了一遍,之後就是查閱有關明末的眾多資料。甚至連火藥配方,燧發槍,土法煉鋼,製作玻璃等等許多資料都死記了一遍。

  不過哪怕王霄有著20點的悟性與記憶力,這麽多的資料也是依舊看的他頭暈腦脹,仿佛是回到了學校時代。

  等到一切準備妥當,王霄接下了這個願望。

  ------

  “信王千歲,是否現在入宮探望陛下?”

  王霄回過神來,身旁就傳來一個略顯尖銳的聲音。

  “信王?”

  王霄低頭打量著自己身上的四爪蟒龍袍,沒想到這次安排的身份居然就是信王。

  “也好。”王霄笑了笑,這樣的話許多事情都會變的簡單起來。

  “殿下再過些時日久不是信王了,老奴恭賀殿下。”

  旁邊說話的太監是王承恩,信王潛邸裏的老人,或許也是最忠心耿耿的太監。因為十七年後崇禎皇帝煤山殉國的時候,身邊隻有這個老太監陪著一起殉國。

  王霄擺手“此事無需再提,讓陸文昭過來。”

  實話說繡春刀世界裏的情節完全經不起推敲。

  明朝對藩王親王的監控非常嚴格,東廠與錦衣衛在各處王府裏都埋有暗線。

  從靖難削藩到寧王叛亂,對於宗室的看管從來都是隻有加強,沒有減少過。

  在這種嚴格的管理體係下,信王根本就不可能有機會構建能夠將手伸進皇宮裏的力量。

  隻不過現在來都來了,而且天啟皇帝也早已經落水,甚至就連霍維華獻上的靈露飲都和了幾個月,現在躺在床上一病不起。再說別的也就沒了意義。

  沒多大會的功夫,陸文昭就入內拜見。

  這又是一個值得吐槽的事情。

  信王府就在京城之中,理論上是全天下被監管的最為嚴密的王府才對。可他就能這麽堂而皇之的接見天子親軍的千戶,堅持正史的人肯定會嘲笑編劇沒文化。

  看著眼前留著兩撇小胡子的史班長,王霄有些想笑。

  “你做的事情,手尾都處理幹淨了沒?”

  陸文昭頭也不抬的回話“還有些許麻煩,微臣很快就會解決。”

  王霄端起茶杯“你去把沈煉和北齋找來,等孤從宮裏回來要見他們。”

  陸文昭驚訝抬頭,他不明白信王為何要放棄滅口。

  王霄沒有給他解釋,而是轉了話題“孤知道你心中所恨,事成之後你是轉軍職去複仇,還是留下來執掌錦衣衛?”

  陸文昭八年之前是軍職,參加了薩爾滸之戰。親眼目睹了廢物文官的瞎指揮以及各種弊端導致慘烈的傷亡,決心要改天換地重塑大明,為慘死薩爾滸的眾多明軍將士複仇。

  他之所以義無反顧的追隨王霄,甚至不惜犯下滅族之罪,就是因為王霄承諾過要革除弊端中興大明。

  毫無疑問,陸文昭是一個忠臣。王霄並沒有因為他曾經參與過弑君的罪行就將他滅口。

  至於原本曆史上被任命為錦衣衛指揮使的駱養性。李自成來的時候他投降李自成,多爾袞來的時候他投降多爾袞。這樣的三姓家奴王霄壓根就沒打算給他機會。

  “微臣並無所求,一切唯殿下之命是從。”

  對於這種四平八穩的回應,王霄並沒有再說什麽。點頭之後起身,在王承恩的侍奉下浩浩蕩蕩的入宮去探望已經快要不行了的天啟皇帝。

  一路來到皇宮,侍衛太監們都是用熱烈的目光看著王霄。

  誰都知道當今天子沒有子嗣,如今天子病重,如無意外的話必然是由信王繼承大統。

  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在瘋狂的想要靠近王霄,至少也要在他麵前留下個好印象。

  來到天啟皇帝寢宮之前,一大群穿著錦袍的太監出現在了王霄的麵前。

  為首之人麵色陰沉,顧盼之間氣度不凡。

  看到王霄,此人抹了把臉換上一張諂媚的笑容快步上前行禮。

  “老奴魏忠賢,拜見信王千歲。”

  這位就是大名鼎鼎卻又名聲很臭的魏忠賢,魏公公。

  魏忠賢是聰明人,他從未曾在信王的麵前擺過譜。之前是因為天啟皇帝看重信王,現在則是因為信王極有可能繼承大統。

  各類書籍上記載的魏忠賢都是壞坯,無惡不作的那種。隻不過王霄不會那麽膚淺的認定非黑既白。

  魏忠賢是一個惡人,這一點毫無疑問。可他卻是一個對皇權有用的惡人。

  大明亡國的原因很多。像是小冰河期氣候變化無常,宗室橫行無忌,各地民不聊生,內憂外患什麽的。

  可真正的重點卻是在於,明朝實行的優待讀書人的政策導致土地兼並極為嚴重。

  沒有了土地的農民遇上天災**,不是餓死就是加入流民大軍摧毀一切。

  這也是為什麽流民大軍怎麽都殺不完,甚至越打越多,到最後砸垮了大明王朝的原因所在。

  至於北邊的外患,隻要大明內部沒有問題,那不過就是癬疥之疾而已。

  成為讀書人就能獲得免稅田,還能包庇更多的人不用交稅。直接後果就是導致朝廷收不上來稅收。

  沒有錢,什麽事情都做不了。

  而朝廷一旦提出想要開征商稅,那些一個個做生意都做到南洋去了的讀書人們就會群起而攻之,歇斯底裏的叫著不與民爭利雲雲。其本質不過是觸及到了他們的利益罷了。

  明朝末年唯一能夠打破這個界限的,唯有魏忠賢。

  “魏公公辛苦了。”

  王霄擺手讓他起來“待孤先去看望陛下。”

  魏忠賢躬身到底,退在一側連連點頭“是是是。”

  看著王霄的背影消失在大殿內,魏忠賢的目光複雜起來。

  信王在朝野中的威望很高。有傳言說信王登基之後會取締錦衣衛和東廠,那些大頭巾們歡呼雀躍,紛紛高呼信王是大名中興之君。

  他也不想坐以待斃,心中的計劃已經開始付諸實施。

  天啟皇帝,一個經常被史書忽略的皇帝。

  他的評價一向不高,提到的時候幾乎都會說他是木匠皇帝。因為天啟皇帝喜歡做木工工藝品。

  而在王霄看來,天啟皇帝並沒有史書記載的那樣不堪。

  萬曆之後的大明朝實際上早已經病入膏肓。

  文人士大夫們一邊做著朝廷的官,一邊趴在朝廷身上吸血。小冰河期帶來了天災,土地兼並帶來了**。

  北邊有女真,西邊有蒙古,南邊有奢安之亂,東邊還來了飛翔的荷蘭人。

  所謂內憂外患,不過如此。

  在如此艱難的時局下,天啟皇帝依舊是勉勵支持,盡可能的維持大明這艘四處漏水的破船不至於沉沒。

  尤其是他選用魏忠賢出麵做惡人處置那些大頭巾,自己躲在宮中用木匠的名聲安於幕後,這一點就非常值得學習。

  手下那麽多的小弟,髒活累活由小弟出麵去做就行。沒必要什麽事情都親自下場,那樣會降低自己的格調。

  “朕,不行了。”

  麵色泛紅,呼吸急促的天啟皇帝看著王霄擠出了笑容“我大明,以後就交給你了。”

  天啟皇帝無後,因此早早的就將自幼顯露聰慧的信王留在了京中沒有去就藩。為的就是在出現意外的時候不至於陷入混亂。

  皇權交替絕非明麵上的那樣簡單,各種暗流洶湧都未曾記載於冊。

  萬曆三大案都不用說,單單是福王和鄭貴妃這對母子就從未放棄過對大位的渴望。

  在天啟皇帝看來,大位是他們父子兄弟這麽多年受盡苦楚才得來的,說什麽也不可能落在福王那個王八蛋的手中。

  王霄伏身上前,在天啟皇帝的耳畔鄭重開口。

  “皇兄請放心,臣弟必將大明日月之光普照於世間每一處角落,陽光永遠都不會從大明的土地上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