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四十四章 水下點燈
作者:柳語熙      更新:2020-06-10 14:11      字數:2317
  回大熊山之前,石青峰再三猶豫,最終還是帶著那把梳子,去了一趟天闕峰。

  何呂施告訴他道:“瀾瀾正在閉關,要過一段時間才能出來。”問他有沒有什麽話要傳達或者有沒有什麽東西要轉交,石青峰搖了搖頭,帶著些許沮喪,重新將那把梳子帶回千丈岩,放在了盒子裏麵。

  至於雪千潯送他的那個銅鈴,他在回大熊山的時候帶在了身上,因為他對那個做工精致的鈴鐺實在有些愛不釋手。在他看來,但凡是用銅鑄成的東西,都自帶一股魔力,一股叫人心生歡喜、愛不釋手的魔力。

  回到山上,便正式踏入了熬筋煮骨、練氣禦氣階段。用童無忌的話說,便是“麵壁十年圖破壁”,要做好長期準備,做好“苦其心誌、勞其筋骨、空乏其身”的準備,至於以後能不能接住天上降下的大任,天上會不會降大任給他,先要練到三拳之地再說。

  石青峰起早貪黑,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大部分時間都在修煉。煉到秋風乍起,北雁南歸之時,終於潛到了百尺之深,算是熟練掌握了靈氣在十二經別、十二經筋裏麵運行的規律。

  又過月餘,大熊山迎來了第一場雪。石青峰從沸水潭中爬出,走到不遠處一顆枯樹跟前,凝氣聚力,一拳打出。

  枯樹應聲而倒。

  童無忌走到樹下撿起一片葉子,隨手一扔,將那葉子扔到空中,對石青峰說道:“下次出拳,把它打倒。”

  石青峰一聲不吭的走到寒水潭邊,深吸一口,撲通一聲跳了進去。

  ……

  春暖花開時節,石青峰走入桃林深處。有風吹過,有花飄落,他全神貫注,連連出拳,拳拳命中,將一眾花瓣盡數打碎。

  ……

  蛙鳴蟬噪之時,他又走到一棵花樹跟前,將那花樹仔細打量了一番,一拳打出。

  花未落,而樹倒。

  ……

  練氣滿一年時,童無忌放下手裏的經卷,從竹椅上站起來,活動了一下筋骨,對石青峰說道:“來,打我一拳!”

  石青峰抹去臉上的水漬,將力氣灌注在拳頭上麵,用力打出。

  “用全力!”

  童無忌彈了彈衣襟,說道。

  石青峰聚起全力,再次打出一拳。

  童無忌點點頭道:“還算不錯,大概能到兩拳之地。現在,教你點燈。”

  石青峰收回拳頭,皺了皺眉,心中納悶道:“點燈?”

  童無忌道:“點燈,是指在水下點燈。”取來一根蠟燭,點上以後遞到石青峰手中,道:“拿著蠟燭,跳下去,何時能夠做到蠟燭不滅,便可進三拳之地。”

  石青峰緊皺眉頭,道:“拿著蠟燭下水,哪兒有不滅的道理?”

  童無忌將那蠟燭接過,從從容容向前跨出一步,悄無聲息的進了水中。須臾之後,水麵上燭光一閃,又拿著蠟燭走了上來,而那蠟燭居然像下水之前一樣,依舊燭火搖曳,似乎根本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石青峰湊上前去,盯著那蠟燭仔細看了幾眼,隻見除了最上麵燃燒著的部分,其餘地方盡皆沾有水跡。

  童無忌道:“之前你所練的,是內氣,現在要練的,是外氣。內氣生於經脈,藏於氣海,通過拳腳發出,以氣禦力,從而增強力量;外氣駐於體外,天地間任何一處地方都有外氣,這禦氣逆行的精妙之處,便是以氣禦氣,在將身體練到極致以後,可以體內之氣,影響、控製體外之氣,練到最高境界,天地諸氣皆可信手拈來,為己所用。到時候,莫說什麽一拳入地百尺,即便是拔山斷河,也都不在話下!”

  將那蠟燭重新遞到石青峰手中,接著說道:“將你體內之氣發出體外,試著影響、控製燭火周圍的氣息,直到能夠將其完全控製,讓燭火在水下不滅。”

  石青峰將那蠟燭拿在手中,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兒,將精神集中在燭火周圍,然後輕輕一吹,燭火飄搖,眼見著就要熄滅。

  童無忌躺在竹椅上打了個哈欠,將經卷蓋在臉上,遮住夕陽,抬手指了指那燭火,道:“內外氣息相連,並非朝夕之間可以練就。你得耐住性子,要先感知到燭火周圍的那些氣息,然後才能有的放矢,調動內氣與其相連。想當年,你前麵十一個師兄,哪個不是用了半年以上的時間才捕捉到那

  些外氣!這事兒急不得,心急神亂,神一亂,就全都亂了!”

  最後說道:“這一階段的口訣,便是——悟!”

  悟!

  聽見這個“悟”字,石青峰禁不住搖了搖頭,苦笑了幾聲。剛才聽到“口訣”二字,他心裏麵還頗有些激動。心想既然有口訣可以依照,那便隻需依照口訣所講,一點兒一點兒來過便是。但聽他說出那個“悟”字,心中希冀之情頓時一落千丈,念道:體內之氣在經脈裏麵運行,自然能夠感知。可這外氣無形無色無相,怎麽“悟”呢?

  難不成,像以前求佛念經時師父說過的那樣:心誠則靈?

  石青峰長長籲了口氣,取來一截樹枝插在地上,將那蠟燭小心翼翼插在上麵,然後盤膝而坐,雙手置於膝上,與那蠟燭對視起來。

  一根燃盡,再換一根,一直看到雙眼幹澀,神誌昏沉,這才閉上眼睛,隨便往後一躺,就地而睡。

  近一年來,他幾乎將吃住全部搬到了深潭邊上。童無忌每天為其帶來一顆仙桃,雖說食無二味,隻能療饑,但他自幼在寺廟中長大,對於飲食之欲並不強烈,每每食之無味之時,便告誡自己說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君子為腹不為目……直到將自己說服,再也不去想那些煙火五穀。

  盯著蠟燭接連看了兩天,石青峰漸漸習慣了眼前跳動著的燭火。

  第三天夜裏,看到眼睛發幹發澀之後,閉上眼睛往後一躺,接著,忽然挺身而起,堪堪接住了一頭栽下的蠟燭。

  他心中一驚,想起剛才閉眼時的情景,猛然警醒。

  扶正蠟燭,他屏氣凝神,慢慢閉上眼睛。這時,心中漸漸響起一個聲音:呼吸的聲音!

  就像當初走入雷陣時聽到的聲音!

  就像練劍一年之後,破劍、破刀、破斧、破槍時聽到的聲音!

  聽聲辨位,辯位描形,以形化氣,氣氣相連!

  他調動起體內之氣,拿起蠟燭,將全部精神灌注在燭火周圍,慢慢的,把手伸進了水裏。

  燭火搖曳,映在水上波光粼粼,就像有顆星星掉進了水中。

  (本章完)